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當歷史被科技撞了一下腰

虎嗅注:2018年10月25日,“簡史三部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出席“2018信睿論壇——新技術革命與人類共同命運”,你大概會好奇赫拉利的書在中國是如何火起來的?他的視角是否有足夠說服力?新作是否值得一讀?虎嗅採訪了這位當前大紅大紫的暢銷書歷史學家,並和他聊了聊新作《今日簡史》。

虎嗅原創組作品,頭圖?視覺中國

作者丨樓台

編輯丨李拓

即使你坐在赫拉利對面採訪,仍能感到不真實。

全球超級暢銷書作家、被國內讀者戲稱為“美國版羅振宇”的赫拉利,有著令人炫目的成就:這位牛津畢業的、研究中世紀歷史的以色列知識分子找到了一個打動全球讀者獨特視角,他的第一本書《人類簡史》就熱賣300萬冊,《未來簡史》也達到200萬冊,單中國區市場就貢獻超過了1/3的銷量。雖然全球來看,《未來簡史》不如《人類簡史》,但中國人對於赫拉利的熱情卻更加高漲,銷量依然超過百萬。兩個多月前,他的新書《今日簡史》也率先推出中文版。

他的新書譯名為《今日簡史:人類命運大議題》,但其實英文版書名為21 Lessons for the 21st Century,也就是《21世紀的21堂課》,一共21章,像教授上課一樣,每一章引導對於一個主題的思考,不乏奇思妙想。

與年銷量超6億冊的《聖經》相比,讓人感到不真實的並非“簡史三部曲”的銷量成績,而是他講述的故事——當他轉向你,用手比劃試圖解釋某個概念時,指尖可能離你不過30厘米,你能夠清楚地到他纖細的手指,高凸的顴骨,眼鏡片下瞳孔的顏色,還能清楚看見他起伏的眉毛,細微的表情變化,但整個談話下來,你就像是在圍觀一場精彩的魔術,靠得越近,就越感到無法看清真相。

1

雖然赫拉利在《今日簡史》中談到了“數據霸權與個人隱私的問題”,但今年5月歐盟通過的《一般數據保護條例》(GDPR)還是個有待評價的“新事物”,這部法律能限制AI 的發展,保護個人的隱私和自由嗎?

面對我的第一個問題,他簡短地回答,不會,因為中美會在這方面持續競爭,歐盟可能僅僅只是一個落後者。這是一個中規中矩的答案,但是接下來,他迅速將話題轉到 AI 的前景的想象和預言上:或許20~30年之後,電腦和生物學的發展就可以讓我們了解人類內心想什麽,極權和權威政府可以用 AI 真正的了解人腦中想得到底是什麽。

“這才是最危險的事情。”

沒有人能在瞬間判斷這個預言的準確性。因為這類反烏托邦情節,通常只會從一些角度刁鑽的科幻小說中蹦出來,擊中你。

但赫拉利是講故事的高手,用獨特的敘述技巧,不斷選擇和組合看似毫不相關的知識,就像魔術師一樣,利用聲、光、影等各式各樣的手法操控讀者心智,他將電腦和生物工程組合在一起,給出了一個出乎意料的答案。

精彩的代價是知識的嚴肅性和複雜性的流失。觀眾可能會讚歎魔術師高超的表現技巧,但更多人將之當做一次特殊的娛樂。書中的故事太流暢,太無懈可擊,以至於在稍嚴肅的讀者眼中是那麽可疑。

蔣方舟評價《人類簡史》“正確的不夠原創,原創的不夠不正確”,並指出其核心邏輯來自劍橋大學的教授羅賓·鄧巴,寫作手法則借鑒了賈雷德·戴蒙德的《槍炮、病菌和鋼鐵》,但是完全忽視了如地理、氣候等因素對人類歷史發展的影響,並且不切實際地誇大了農業的負面影響。

許知遠在《十三邀》中也毫不掩飾地表達對赫拉利筆下故事的懷疑。當許知遠問起“如何跨界組合其它學科的知識”時,赫拉利坦言,他所能做的就是信任其他學者的研究結果,希望其他人沒有犯致命的錯誤。他引證的範圍太過廣博,人類學、考古、生物學、認知科學,基因工程,物流學,無所不包,無所不有,但有些科學研究是建立在富有爭議的假設之上。

比如,在《人類簡史》中,赫拉利認為智人之所以能夠戰勝尼安德特人是因為語言優勢,語言開啟了人類虛構故事的能力,在此之上,智人的組織能力出現了飛躍。但這個論據並不算穩固——有科學家認為尼安德特人很可能也會說話,理由是:FOXP2基因(即叉頭框P2基因)與人類的語言能力高度相關,而尼安德特人和人類的 FOXP2也完全相同。2014年,尼安德特人的舌骨還原的電腦模型也表明,尼安德特人可能具有語言能力。實際上,近年來,關於尼安德特人具有語言功能的猜想一直盛行。

雖然這不是板上釘釘的史實,只是科學爭論,但是一旦證明尼安德特人具有語言能力,赫拉利的論證的起點就會發生動搖。

北大歷史學家高毅在《人類簡史》的序中,在熱情的讚歎其想象力之餘,也覺得他的旁征博引“是讓人生疑的”。

在他大膽而天才的引用中,一個學科體系內在的複雜性和矛盾性完全被省略了。赫拉利說,這是鳥瞰歷史的必然,必須簡化和做出選擇。選擇又涉及主觀判斷,而非簡單的基於證據和事實,但是很難相信,赫拉利具有足夠知識背景能夠讓他處理這些棘手的問題。一旦知識的邊界消失,必然只能插上想象的翅膀,飛得無遠弗屆。缺乏知識儲備的讀者即使心有疑慮,但也難以反駁,閱讀中有的更多的是一種帶有極大保留的挫敗感。

所以《經濟學人》非常尖酸刻薄地評論:

“一部膚淺、華而不實的作品……赫拉利傾向於用科學來標榜自己,用了一些例如生物技術、納米技術和人工智能的詞匯,但他沒有嚴肅地對這些話題進行展開。相反,他像是在做一場 TED 演講般,一筆帶過。他的論斷相當模糊,正如飛轉的輪胎鋼圈一樣,永遠看不清真實的輻條在哪,給人留下的只有幻象。”

2

他的人類故事更像是歷史哲學,雖然哲學無法證偽,但例子可以。

例如,他熱衷列舉 IBM使用 Watson 診斷癌症的案例。IBM宣稱 AI 將取代醫生,但現實是,Watson更像是這家公司在10年前宣稱的智慧地球,更像是個激進的行銷概念,而不是現實的技術方案。

我們暫時回顧一下這款AI醫生的歷史。2012年,IBM 與MD 安德森癌症治療中心簽約,利用 Watson的 AI 技術提高對病人的診斷。根據IBM的官方宣傳,Watson 系統正在不斷更新和迭代,已經和全球200多家醫院達成合作,治療超過8萬多癌症病人。但2017年以來,Watson 的負面新聞不斷:多家合作機構就已經終止和 IBM 的合作;內部檔案也證明,診斷正確率並不樂觀,項目內部也出現了大規模裁員。現在 AI 在醫療方面已經放棄人機對戰模式,而是轉向人機合作。

在談及歧視的問題時,我發現,赫拉利對於 AI 的技術認知可能也存在瑕疵。

以法庭審判為例,他確實承認 AI 存在歧視問題。但是它比人可靠,法官都是有潛意識的,但 AI 沒有潛意識。人們一旦認識到為何發生歧視,就可以修正它,它畢竟只是算法。但問題主要是在於,人們無法理解大數據和 AI 的算法,以及它為何會做出這樣的決定。

但事實可能並非如此,AI 算法的歧視性可能不是因為人類無法理解處理海量的數據, 而是算法和倫理的矛盾,即本質上過去無法代表未來。

美國公司NorthPointe開發了一套 AI 算法,用來計算“罪犯再次犯罪”的幾率, 在不考慮種族因素的情況下,就發現 AI 存在明確黑人歧視傾向:AI系統評估黑人的再犯罪率(42%)是白人的近兩倍(22%),事實上,研究發現,在同一水準的再犯罪評估上,白人和黑人的再犯率相同。

這是一個公開的算法和數據,研究發現,AI歧視的本質就是因為黑人整體的犯罪率高,所以系統必然高估黑人的再犯罪率(推導過程有些燒腦,具體過程請看鏈接)。這當然是歧視,因為犯罪的是一群人,為此付出代價的卻是另一群人。

更別提最近亞馬遜招聘系統曝出的“AI性別歧視”醜聞了。

這些細微的瑕疵並不影響書中的巨集大敘事和歷史哲學,但足以讓人懷疑他是否有處理技術細節問題的能力。當然,“白璧微瑕”固然能引起知識分子的側目,卻不能影響赫拉利在中國的火爆。赫拉利還曾感慨,自己是學者,在中國卻被當做搖滾巨星。現在他的出場費已經鋼彈30萬美元(大約200萬人民幣),很有可能遠超中國的一線搖滾明星,畢竟赫拉利應該不知道,代表叛逆和批判精神的搖滾在中國是“非主流”。

3

《人類簡史》的中文版編輯盧俊對許知遠說,他一開始並不知道這本書能火起來。

編輯的預估偏差也情有可原。畢竟,中國人這些年的閱讀習慣沒那麽好,雖然政界、商界和學界的領袖都熱衷於推薦讀書,但通常止於“報書名如背菜名”。當然也有些例外:凡客誠品的老闆陳年算是一位愛讀書的文藝中年,他更願坐在一排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以艱澀著稱的“漢譯學術名著叢書”前接受採訪和拍照;深受“不讀書指責”困擾的馬雲曾在《對話》節目上吐槽:“辦公室裡放很多書的人,十個裡面有八個是騙子。”坐在旁邊的柳傳志和王健林一臉尷尬,馬雲趕忙補了一句“這兩位除外”。

當然,現在馬雲也求網友推薦書了。

但是赫拉利趕上了中國的“全民創業”的黃金時代。《人類簡史》於2014年11月被引入中國,此前兩個月,2014年9月,總理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口號,中國從此邁入“雙創”時代。

當時,中國GDP增長率從2010年的10.6%一路指向2011年9.5%,2012年7.9%,2013年7.8%,也就是在2014年,GDP增長7.3%,真真正正突破了“GDP保8%”的心理關口。不過,當時人們還僅將此視為新舊經濟動能轉化的信號,林毅夫還堅信未來20年以上的中國每年GDP增長還能做在8%以上 。

2015年,雙創被正式的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政府並不止口頭鼓勵,還真金白銀地掏錢。當年,從2月到10月,央行五次降準和降息向市場釋放資金。2016年,中國大學生畢業之後創業率已達到3%,而發達國家僅為1.6%水準,每天新增1.5萬注冊企業。資本市場上熱錢翻滾,創業估值也是水漲船高。根據 CB Insights 的數據,2013年,中國新增的獨角獸數量為0;2014年,新增獨角獸為5個;2015年,新增獨角獸18個。

歷史進程帶紅了赫拉利。盧俊直言,《人類簡史》就是在創投圈最先火起來的,甚至一度成了圈子彼此接頭的暗號。中信出版社副主編朱虹告訴媒體,在行銷《未來簡史》時,“我們當時就做了一個讀者分析,然後把這個首要推廣目標人群鎖定在了關注人工智能的互聯網企業。他們這些意見領袖,要掌控未來發展方向、趨勢的這批人”。

新一代互聯網公司的新貴都超越了“報書名”的階段,開始炫耀自己有多少部 kindle,你有三部,我就有五部,好像自己才是最手不釋卷的那個人。

作為媒體人出身、“擰巴”的創業者許知遠抱怨道:“這些創業者和企業家都不讀書,然後都喜歡講巨集大的歷史,都上來就人類開始演化,就是用一種似是而非的知識,把他們籠罩在一起,他們也自我感覺良好。”畢竟,百萬冊級別的銷量,在線打開率不及15% ,完成整本書閱讀的比率估計不超過2%。

但也未必如此簡單。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一貫反共的傅斯年等一行6人趕赴延安,敦促國共和談。毛澤東親自去機場迎接了這位五四時期的學院領袖,秉燭夜談一宿,留下一段意味深長的對話。傅斯年感歎:“我們是陳勝吳廣,你們才是劉邦項羽。”毛澤東手書唐人章碣的《焚書坑》送給他年輕時仰慕的偶像,其中“坑灰未燼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兩句意味深長。這也不難看作中國文化心理中實用主義最直接的表達。

李澤厚曾指出,中國人接觸的更多是列寧主義,這不無道理:中國儒家知識傳統就有很強的入世改造世界的實用傾向,在救亡圖存的背景下,這種傾向混合著靈活的實用主義和強烈的道德信念——“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更契合打破馬克思理論枷鎖的列寧主義。

這種實用主義無孔不入。“雙創”時代出版的《人類簡史》正逢其時,而赫拉利的人類故事可以簡化為,由於人類發展出了虛構故事的能力,大規模的組織合作成為可能,所以人類在競爭中脫穎而出。這種敘事被有意無意地被創業者再次精簡為:故事+奮鬥=自我實現的歷史預言。

一個能夠自我實現的故事就是創業的核心。沒有人比創業者和投資人更需要一個好故事,創業團隊、商業模式、市場前景和消費者需求都被要求簡化一個好故事,故事是最能夠打動人心的,創業者必須相信“相信的力量”。

2015年,小米估值從百億美金翻到五百億美金,雷軍2013年開始鼓吹的“站在台風口,豬也能飛上天”成了創投圈最好的風口故事。

彼時,“追逐風口”成為創業者和投資人最焦慮的話題。商業模式、團隊經驗和市場前景都被創業者和投資人簡化為圍繞著風口的故事和想象。未來的風口不可預知,但故事可以成為連接未來和現在的橋梁。創業者的格言便是“未來不是預測的,而是創造出來的”——這本身就是一個令人激動不已的過程。

創業者猶如中了無限月讀,紛紛陷入幻覺。畢竟創業圈比拚的是自己扭曲現實的能力,什麽都可以是風口。除了人工智能、大數據、基因工程,甚至90後的年齡標簽也能成為風口故事。

在央視的舞台上,95後少女王凱歆表演凌空踏虛的神通,一句“我幫你們賺90後的錢”拿到千萬融資; 90後超級課程表的余佳文公開誇下海口分紅1個億,又迅速反悔,diss 周鴻禕不懂90後。互聯網金融、共享單車、數字貨幣和無人貨架等“賭風口、押賽道”的故事源源不斷地湧現,然後悄無聲息地消失。

法國年鑒歷史學家布羅代爾曾提出過歷史的分層,就像地中海一樣,海面上的風浪只是的表象,決定海水流向的是海面下的洋流和地理環境,歷史的英雄和故事也是被更深層次的因素決定。

創業者的故事不過是海面的浪花,更深層之手逐漸開始顯現力量。從2015年開始的金融大躍進,在2018年初開始收緊,決策層醞釀資管新規,打擊影子銀行。

最近,央行行長易綱公開檢討央行在去杠杆上操作不當,導致信用緊縮,民營企業融資困難,其實在他接任之前,央行就已祭出最激進的緊縮政策:2018年第一季度,真正能夠代表中國基準利率的Shibor(Shanghai Interbank Offered Rate,即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 在三個月內上升了近200個點,這簡直相當於十次加息,流動性直接被鎖死。

在此之後,我們再也沒聽到過任何風口故事。不到三年的視窗期,留給創業者的時間太短暫,留下更多的是“買房興邦,創業誤國”的激憤和“我還愛你不後悔,也尊重事情結尾”的感傷,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如今,中國人最後信仰——房價也是搖搖欲墜。

但沒有哪個民族像中國人這樣熱衷於經濟活動,創投熱造成了巨大的“讀書討論”的慣性,所以《今日簡史》依然暢銷。

4

赫拉利也坦然面對所有批評。

在與虎嗅的對談中,他坦承自己會犯錯,但更多時候是深感無奈。他強調自己並不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 Guru(上師),也不是預言家,未來不是確定的,但他更願意強調未來和現在有關係,未來取決於現在人們對未來的思考和選擇。他很像盧梭,除了有奇怪的“厚古”傾向之外,他在書中總是採用一些誇張的論證方式來宣揚一種極端的可能性,但是在面對交流時,態度卻是謙卑而禮讓。

他強調寫《今日簡史》是要呼籲公眾關注真正重要的問題。他抱怨道,現在人們談論貿易戰,恐怖分子和反全球化,簡直是不可理喻,完全誤解了這個世界最重要的事情,應該談論真正重要的東西:人工智能、生物科技和大公司的壟斷,社會可能面臨的不平等……

他能把人類過去和未來講得引人入勝,但是對現實的批判卻無力得多。他毫不掩飾對於川普的厭惡,認為政治家鼓吹一個“黃金時代”極其可笑,那只能走向過去,而不是未來。人們一定通過全球化的合作來解決問題,例如:生態危機和能源危機;他也認為人們對於恐怖主義反應過度,呼籲宗教寬容和批判極端民族主義和國家主義。

總之,《今日簡史》是一部極為“政治正確”的書,但卻缺乏說服力和前兩本書新奇的視角。

這是知識分子面對現實的尷尬。他也承認自己提出了問題,但並不能提供正確的答案。除此之外,他對於科技的過度執著和誇張想象也讓爭論更多停留在技術實現的可能性上,而不是科技發展所帶來的不平等問題。天才的想象和巨集大的視角是他的成功之處,但是在觸發的話題上卻是遺憾。

《今日簡史》是一本值得讀的書,但很難保證讀者會如他所願去討論書中的問題。

有時候,立場和影響力顯然比洞察和答案更為重要。來中國宣傳新書時,赫拉利也了接受《環球時報》的採訪,他回答了許多關於國際政治和中美貿易的提問。隻不過在接受《俠客島》提問時,他就表示過對此類問題的無奈:

“我也不是中美關係或貿易方面的專家,所以我不清楚這個問題的答案。 但從長遠來看,我只能重申,全球合作是21世紀人類繁榮的基礎。貿易戰的危險在於,如果貿易戰更新,那麽它最終可能演變為真正的戰爭。

“在21世紀,像美國和中國這樣的大國之間的戰爭將毀滅世界的大部分地區。沒有人能成為戰爭的贏家。所以,我們需要對貿易戰保持極度謹慎的態度。”

2018虎嗅F&M創新節限量钜惠

輸入優惠碼 11.11元購票,手速要快

優惠碼請見下圖

“雙十一”設計隻認設計師Peter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