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痛風病人真的絕對不能吃一丁點海鮮嗎?

海鮮,往往被認為含有豐富的嘌呤,因此也一直被痛風患者列為又愛又恨又絕對碰不得的食物。事實上不一定非要如此。

根據每百克食物含有的嘌呤量(毫克)計算,可以將常見食物分為四檔。對於低嘌呤食物(小於50毫克),痛風病人可以自由選擇攝入,中嘌呤食物(50~75毫克)也可以少量食用,高嘌呤食物(75-150毫克)的用量需視乎身體條件而定,最需要忌口的則是超高嘌呤食物(大於150毫克)

不是所有的海鮮食品都是自帶高嘌呤的,在日常生活中就有不少中低嘌呤的海鮮——

最適宜痛風病人食用的海產品主要有海參、海蜇、海藻,每百克食物含有的嘌呤量都不高於50毫克。

痛風病人可偶爾、少量食用的中嘌呤海鮮海產也頗為豐富,如青魚、鮭魚、白魚、金槍魚、龍蝦等,每100克中,嘌呤含量都不高於75毫克。

第三檔海鮮名單中主要有鯉魚、草魚、黃花魚、鱔魚、大比目魚、魚丸、烏賊、螃蟹。這些海產嘌呤含量較高,僅可在病情得到控制、尿酸達標的非急性發作期內食用,而且應注意少量食用。

最後是嘌呤含量極高的海產,如基圍蝦、白帶魚、白鯨魚、沙丁魚、鳳尾魚、鰱魚、鯖魚、小魚乾、扇貝、牡蠣、蛤蜊等。高尿酸血症和痛風患者最需嚴格忌口的就是這一檔。

特別注意的是,在痛風急性發作期,嘌呤每日攝入量必須嚴格少於150毫克。

下面小七附上一份營養師推薦的低嘌呤食譜,以供參考。

低嘌呤家常食譜

早餐:花捲50g,牛奶250g,拌土豆絲120g。

加餐:香蕉150g。

午餐:大米150g,番茄雞蛋(番茄120g、雞蛋50g),肉絲圓白菜(圓白菜120g,豬瘦肉55g)。

加餐:蘋果150g。

晚餐:饅頭50g,大米粥50g,炒素冬瓜蛋清(冬瓜200g,蛋清40g)。

全日烹調用油20g,鹽4g。共攝入64.4mg嘌呤。

痛風的科學緩解和治療,除了止痛和預防炎症發生外,在日常生活中,減少攝入高嘌呤食物,提高尿酸排出速度也是非常關鍵的重要事項。

1、少喝湯,多飲水

不論是肉湯、魚湯、雞湯,還是火鍋中的底湯,湯水中都含有大量嘌呤,因此血尿酸偏高者和痛風患者切記少喝。

保持飲用足量的白開水,最有利於溶解體內各種有害物質,每天2升左右的飲水量即有助稀釋尿酸,加速排泄,降低尿酸濃度。

2、正餐多吃蔬菜

大部分常見蔬菜所含的嘌呤量很低,如白菜、芹菜、捲心菜、胡蘿蔔、黃瓜、茄子、甘藍、番茄、土豆等,經過合理搭配可以適量多吃,以減少攝入其它嘌呤量高的食物,同時充分補充維生素和纖維素。

3、嚴禁大量飲酒

不僅僅特指啤酒,這一條禁忌對象是包括所有的酒類,如預調雞尾酒飲料、葡萄酒、黃酒、白酒等。

飲用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過量攝入乙醇會導致體內乳酸和酮體積聚,從而減少尿酸的正常排出,繼而使得血尿酸水準上升,誘使痛風發作。

此外,尤其忌諱在空腹飢餓狀態下大量飲酒和攝入高蛋白、高嘌呤食物。此舉引發痛風急性發作風險較高。因此建議痛風患者儘可能遠離酒精。

4、菌類是高嘌呤食物,但可適量吃

可食用菌類如木耳、蘑菇等,細胞較為密集,因此嘌呤含量也高。

每百克乾貨黑木耳中嘌呤含量測定為166.2毫克,按上述分類應為高嘌呤食物。但事實上,乾木耳往往難以直接食用,一般都要經過水發,而水發後木耳重量至少增加10倍,每百克水發木耳的嘌呤含量就下降到16.62毫克甚至更低,可歸入低嘌呤食物的類別。

此外,木耳等菌類一般不是主食,只是偶爾用到的配菜,因此,像一盤菜裡加入幾片水發木耳或者香菇其實並無大礙,痛風患者無需過分恐慌,自行注意菌類總食用量即可。

5、吃得越少,未必越好

不少痛風患者從許多資料中了解到,暴飲暴食是痛風發作的因素之一,接下來很容易就走了另一個極端——節食。

多數學者認為「體重指數與高尿酸血症發病呈正相關」,因此肥胖痛風人士限制熱量攝入也是正確的思路。

但限制飲食總量應遵醫囑進行,循序漸進。若急於求成,節食實施不當,過度的飢餓可能造成體內酮體水準上升,抑製尿酸隨尿液排出體外,最終誘發痛風急性發作。

6、多運動排汗能多排尿酸?

尿酸排出的主要管道還是通過尿液。

出汗是會帶走一部分尿酸,但效用很低,依靠出汗排尿酸,可謂「事倍功半」。

而且,大量出汗也有加重痛風的風險——

汗液流出後,體內水分減少,使得體液中的尿酸濃度相對升高,然後出汗後尿液產量同步減少,導致原本可以經尿液排出的尿酸,反而滯留在人體內,最終誘發痛風發作。

*本文為石榴雲醫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