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30多年前的農村過年圖片 坐著拖拉機串親戚

1984年大年初一,我在朋友的帶領下,來到山西永濟一戶農家。我的朋友是位北京人,當年其父作為高級工程師為了支援三線建設,舉家搬遷到了山區小縣城裡,剛開始廠裡沒有蓋好宿舍,他們全都租住在附近村裡的民房裡。這家是他家昔日的房東,他和鄉親在朝夕相處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我們到此得到了鄉親們的熱情接待。此時電視裡正播放著春節相聲節目,他家的熱炕上坐滿了左鄰右舍,奶奶抱著睡著的孫子享受著幸福快樂的時光。

1985年春節期間,山西永濟的這戶人家準備開著拖拉機走親戚。機頭上沒有駕駛樓,也不帶拖車,車開起來坐在車頭上的人很冷,但在當時也不是大部分人能享受的待遇。當時拖拉機比現在的小車還少,大多數人走親戚是徒步或騎自行車,有的人家還套上小驢車。70年代我在故鄉山西臨猗閆家莊鄉就坐小驢車走了10裡地,慢是慢了些,但我覺得很浪漫,可以盡情欣賞可愛家鄉的一草一木。現在生活節奏快了,我再也無此閑情逸致了。

1986年除夕,山西永濟這位母親正在做鞋。看到這個做鞋場面,我就想起姥佬為我做鞋的情景,她先打好漿糊,用一塊塊破布一層層貼到牆上,我們叫“gebai”,然後照著我的腳畫個樣子,開始一針一線地納鞋底。她年老體弱,做雙鞋很慢,等做好後,我的腳又長大了。她戲稱我的腳是“朝王板”,也難怪我14歲身高不到1.6米,腳已是42碼了。姥姥只好領著我到鞋匠那裡用楦子把鞋撐大給我穿上,鞋穿上不久大拇指就露出來了。

1985年,山西永濟一戶農家在做春節食用的點心,他們要在點心的中央點上一點紅。我對點心可謂情有獨鍾,怎麽吃也吃不夠。小時候我家吃點心,我只能分到兩塊,然後點心散落在盒子裡的皮皮渣渣也歸我。記得三年困難時期,我和姥姥舅舅看戲劇場休息時,舅舅咬牙買了一盒點心,饑腸轆轆的我分到兩塊硬如石頭的點心。從此,我有個夢想,長大了掙下錢了就買點心當飯吃,而且就吃著硬邦邦的,想吃多少就買多少。眼界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1987年,山西永濟這位老奶奶在剪窗花。這些老人剪的人和動物粗曠古樸,情趣盎然,是我們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她們剪的窗花貼在古老的格格窗戶上,美輪美奐、令人歎為觀止。現在隨著這些巧手的老人離去,會剪紙的年輕人越來越少。現在國家已將此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加以保護。大家現在貼的大都是電腦刻的窗花,那怎麽能和親人剪的窗花感情色彩一樣。

1989年,山西永濟一戶人家正在做孩子們春節玩的燈籠。這種燈籠看著簡單,但做起來很麻煩,工序很複雜。小時候由於家庭條件有限,家裡人把錢主要用於糊口,所以我沒有玩過燈。記得春節哥哥找了兩個罐頭鐵盒子,做了兩個小桶放上燒紅的木炭,然後用鐵絲拴著在黑夜裡掄,因為視覺暫留原理,形成了一個火圈,我們好像叫“火流星”?當時我們玩得不亦樂乎,看樣子高興不高興似乎和有錢沒錢無關。玩過這樣遊戲的朋友請舉手。

1989年,山西永濟的鄉親們在蒸花饃。這種好看的饃饃主要用於探親訪友時送人,當然不好好吃飯的孩子們見了花饃也可能多吃一個。兒時我每到春節前,就聽到姥姥操著一口河南腔“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打發灶王爺上了天……”我也記不清了,但知道蒸饃饃有個固定的日子。姥姥不會蒸花饃和炸麻花,我只能看著鄰居家孩子拿著花饃、麻花偷偷咽口水。我的一個夥伴,吃白面花饃時咬了一口,裡麵包的玉米面露出來了,他不停地抱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