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歷史上著名“企業家”的興衰軌跡

商朝市場交易圖

帝泄十二年(公元前1810年),從河南商丘的王亥和王恆兄弟二人驅趕著牛車向河北附近緩慢行走,這是歷史上第一次有關貿易的記載。遺憾的是,王亥被有易氏族的首領見財起意殺死,他弟弟王恆逃回河南。直到四年後,王亥的兒子才借兵滅了有易氏,此後這個河南的部落開始踏著王亥的腳印繼續利用牛車、馬車與各部落進行物物交換,這些部落每次看到他們到來十分高興,就彼此呼喊:“商人來了,商人來了。”雖然商朝滅亡,但作為職業代碼的“商人”卻成了歷史未曾風乾的稱號。王亥作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企業家”對於這一行業的獻身有些悲壯,也仿佛為歷史上從事商業活動的人埋下了一個不祥,他們的結局似乎都很不好。

商朝物物交換

商朝的人踩著厚重的腳印一直追逐到太陽落山的地方,持續用他們的行動為中華民族的“誇父追日”、“精衛填海”進行注釋內涵,而作為支撐中華文明歷史發展的重要一群人,往往只看到他們腰纏萬貫,身著絲綢,卻未能看到他們的苦難。商人的背影雖然抽象而縹緲,但此後他們的形象越發具體起來。范蠡將企業家圓融的智慧發揮到了極限。

范蠡畫像

一、全身而退的范蠡的兩大精神支柱

范蠡能夠全身而退的根本原因在於他的“棄官從商”,而非走的“官商結合”路線,范蠡用自己的智慧證明了他的能力,無論在助越王滅吳稱霸還是自己成就一番事業,均能將此做到極致。他雖然富有,卻多次“分散於貧交疏昆弟”,在其成就事業時,走的是儒家路線,在其退隱之時,學的是道家思想。如果中國歷史上的企業家都能學習范蠡,那麽結局都該不錯,遺憾的是,范蠡的全身而退竟然是歷史上企業家的少數之一。作為企業家,其身上有以下幾個重要特點:

1、誠信經商,不求暴利。《史記》中記載范蠡“侯時轉物,逐十一之利。”就是以商業中的絕對誠信立足,貫穿的是修養和道德。真正的企業家不僅積累巨大的財富,同時也積累了廣闊的企業理想和境界操守。范蠡人生的大手筆從容而揮灑,最終以瀟灑的風度告別商壇。

2、注重品質,不存欺詐。范蠡有自己的經商理論和原則,他說:“積著之理,無息幣,以物相貿易,腐敗而食之貨勿留,無敢居貴”。正是靠著一種底線思維的堅守,才讓范蠡和他所做的事業越來越恢弘。

范蠡泛舟西湖

3、盡散其財,富好行德。

范蠡經商思想中最可貴的是“富好行其德”。《史記》記載,范蠡在齊致富後,就曾“盡散其財,以分與知友鄉黨”;後來經商,“十九年中,三致千金。”他又把錢又分給貧窮人和遠房兄弟,受到當時人的廣泛讚譽。范蠡富有,憑借的是自己的勤奮和智慧,不搞官商勾結,沒有假冒偽劣,他又如此慷慨地回報社會,是中國有記載的最早的慈善家。

范蠡商訓

司馬遷熱情洋溢地稱讚他說:“范蠡三遷,皆有榮名”,所謂三遷,即他一生有三次重大戰略選擇,第一次是去越國求官,管至上將軍;第二次是去齊國,第三次去陶丘,都是棄官從商,均獲重大成功。然而無論做官的權位和作為企業家的財富,對於范蠡來說都是過眼雲煙,很大程度上他用實際行動貫穿孔子“隱居以求其志”,在范蠡看來,真正的志向就是功成身退,而人生最美的落腳點就是縹緲的山川、潺潺的溪水。

呂不韋言論

二、呂不韋的“奇貨”變了“奇禍”

公元前265年,秦國的王孫嬴異人正在趙國當人質。作為經商的他敏銳地嗅到了其中的巨大商機。呂不韋經過多方收集,把嬴異人的身世、家庭關係、目前處境等了解得一清二楚。當他見到這位落魄的王孫時,憑他多年的經商經驗他不由得脫口而出,並說出了一句經商名言:此奇貨可居。果然這個“奇貨”給他帶來了短時期的巨大回報,同時也埋下了日後的殺身“奇禍”。呂不韋與其父的對話現在看來還頗為經典:“耕田能獲幾倍的利?”父親說:“十倍的利。”呂不韋又問:“經營珠玉能贏幾倍的利?”父親說:“百倍的利。”呂不韋再問:“幫助立一國之主,能贏幾倍的利?”父親說:“無數的利。”於是,呂不韋得決定說:“現在努力耕田,只能保證吃飽穿暖,而幫助立一國之君,得到的好處,可以傳之後世。這種有厚利可圖的事,何樂而不為呢!”

秦始皇畫像

在呂不韋的持續設計下,在贏異人的身上注入大量投資,以期在幫助嬴異人登上秦國王位後收獲“立主定國”所帶來的無數倍的高收益。但是,作為商人的呂不韋卻有所不知,搞政治絕非如同經商做生意那般簡單。他所持續投資贏異人和他的兒子是”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禦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製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的秦始皇,雖然也撈到大量財富,但最終還是賠得傾家蕩產,落了個飲鴆自殺的結局。

三、非要做權勢附屬的沈萬三

沈萬三,湖州南潯人,出生在元代大德末年,後隨父遷到蘇州。關於他的巨額財富如何而來,基本是靠著墾荒種田,賺取了人生第一桶金。史載沈萬三“好廣辟田宅,富累金玉”、“巨資方萬,田產遍天下”。

除了開墾,沈萬三越來越追逐財富“竟以求富為務”,此時他將眼界放到了對外貿易,早在公元1282年,朝廷就開始進行海運漕糧,由於官船不足,便雇傭私人船隻。沈萬三迅速抓住了這個商機,沈萬三以周莊為基地,利用京杭大運河的便利,把江浙一帶的絲綢、瓷器、糧食和其他手工業品運往海外,發了大洋財。除此之外,沈萬三發放高利貸,收地租,“商賈貸其貲以貿易者,直通海外”使得他迅速躋身首富,然而福兮,禍之所伏,他因為結交權勢得以大紅大紫,也因此跌落萬丈深淵。

沈萬三塑像

在古代,作為一個商人未能擺脫要勾結官府才能暴富的惡性循環, 沈萬三未能跳出這個怪圈。元朝末年,蘇州張士誠起兵反元,佔據江蘇大半個江山,沈萬三對張獻忠殷勤至極,馬屁拍盡,同時又用三個手段:一是多次以巨資支持張士誠部隊,幫助張士誠解決軍費開支。二是利用對外貿易的便利,幫助張士誠偷運軍糧十多萬石;三是結成私人姻親,他把自己的女兒嫁給張士誠做老婆,以此形成一個集海外貿易、房地產、高利貸等許多商業鏈條,從而成了“江南第一富”。

朱元璋接見江南財主

然而,誰也沒想到,沈萬三的寶押錯了。朱元璋在1368年建立大明王朝後采取的強勢“仇富政策”,讓沈萬三金錢拍馬政策不再有效。他向朱元璋軍隊繳納稅糧萬石,自己想朱元璋獻出白金5000兩,並向朱元璋承諾一旦定都南京,將負責三分之一的城牆建設工程。然而當沈萬三再度出資請求朱元璋給百萬大軍每人賞金一萬兩代為犒賞時,朱元璋覺得這是對他的侮辱,加上沈萬三此前出資資助張士誠,於是要新账舊账一起算,要不是朱元璋的夫人求情,沈萬三早已人頭落地,最後不免被放逐雲南,客死他鄉。沈萬三的金錢帝國迅速崩塌,留下深沉的歷史歎息。

四、胡雪岩的官商依傍

胡雪岩,本名胡光墉。中國近代著名紅頂商人,政治家,徽商代表人物。在太平軍攻杭州時,胡雪岩從上海運軍火、糧米接濟清軍而為左宗棠賞識,後來又幫助左宗棠組織“常捷軍”、創辦福州船政局。左宗棠西征平叛阿古柏時,為他主持上海采運局局務,在上海代借外款5次,高達1195萬兩,采供軍餉、訂購軍火,並做情報工作常將上海中外各界重要消息報告左宗棠。大紅大紫時,官居二品,賞穿黃馬褂。胡雪岩憑借其卓越的商業嗅覺,利用過手的官銀在上海籌辦私人錢莊,後在全國各地設立了“阜康”錢莊分號,被稱為“活財神”。然而物極必反,當他擁有巨大財富後,卻未能處理好與清政府的關係,在他的靠山倒掉後其產業受各地官僚競相提款、敲詐勒索而引發資金周轉失靈,受外商排擠,而被迫賤賣,資產去半。最終,胡雪岩被革職查抄家產,落得個大地白茫茫真乾淨!

胡雪岩畫像

為什麽中國歷史上的很多企業家結局都衰敗了?大抵未能脫離創業與守業的兩大問題,中國從不缺乏艱辛的創業精神,曾幾何時,古代的一些企業家們為了擺脫貧困,出門前帶一根繩子,一來為了攀援峭壁,二來為一旦創業失敗留下最後吊死的決絕精神,也正因此,中國古代企業家們多了一層悲壯色彩。然而對於中國企業家最重要的是“范蠡式”的精神,已經被更多遺失,站在歷史大格局,既是總結,也是鞭策。從商朝的王亥到范蠡,一悲一喜成就了企業家的精神格局,此後不斷被注入強大的精神內核,很大程度上,歷代企業家難免擺脫“商人重利”卻忽視了歷史教訓,從而導致了中國歷史上企業家結局都不太好的現象,但幸好這並不是企業家的全部精神遺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