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范蠡:了不起的古代商人之民間財神

提及范蠡,或許很多人一時想不起來,但是對於民間雕塑和木版年畫中的“財神”形象,對於新年初五“迎財神,接財神”傳統儀式我們再熟悉不過。這一“文財神”原始形象就來自於――范蠡。

范蠡,字少伯,又稱范伯,春秋戰國之際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一位傑出的商人,被譽為商人的鼻祖,一代商聖。出生於春秋末楚國宛三戶(今河南南陽一帶),也是家境貧寒,年少時“佯狂、倜儻、負俗。”後於另一青年才俊文種相識相知,同至越國出仕,俱為著名大夫。史學家司馬遷稱:“范蠡三遷皆有榮名”,用這一句我們可以概括出范蠡三進三退散盡錢財滿天下的不凡生平。一遷: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踐伐吳失敗。范蠡隨勾踐在吳國做了三年人質,吳王夫差想用高官厚祿策反他,范不為所動。而是想辦法幫助勾踐平安返越。輔助越王經“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完成勾踐稱霸大業。可惜越王是“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的國君,范蠡清醒的認識到這點,隨即功成身退。

離開越國後,范蠡先到楚國隱居,靠經營有道富甲一方,楚王請他出山為相,他說:“一介庸賈,不足為大王效力。所有財富可盡獻大王。日後所去何方,還請開恩勿問。”散盡萬貫家財保身。二遷:范蠡離開楚國後輾轉來到齊國,開始第二次白手創業,為免被楚王找到,化名“鴟夷子皮”,在齊國海邊耕種土地,勤奮治產,不久又積累家產數十萬金。這下又在齊國出名了,齊王了解到他賢能過往,請他擔任齊國的丞相。范蠡拒絕了,並再次將錢財盡分給了朋友和鄉鄰後離開齊都。三遷:離開齊國的范蠡悄悄來到陶地(今山東定陶西北),到了一看,陶地真是個好地方,地處中原交通要道,在這裡定居做生意的話肯定能掙錢,所以和家人自此居住下來自稱陶朱公,然後又繼續憑借其智慧積累了數萬家財,成為陶地的大富翁。這一次,他按照一貫作風,仍然將巨額財產全部分給貧苦百姓。就是這三次的跨國搬遷三次將所掙得的萬千資產分贈給貧苦老百姓的大善舉,獲得天下人的敬佩和讚譽尊稱他為陶朱公,拜其為財神。

道家思想影響頗深,因其老師計然(原姓辛,名文子,又名計研,是當時天下聞名的戰略家、思想家和經濟學家)為老子的徒弟,范蠡所學為《計然七策》,其核心是如何發展國計民生的國民經濟學,屬於“貴生”之學,是正統的老子道學思想,而功成身退,飄然出世的行事作風也盡顯老子道家思想本色。范蠡三遷而三富,足以證明他超然的經商能力,據史料記載這種能力表現在“根據時節、氣候、民情、風俗等,人棄我取、人取我與,順其自然、待機而動以治產”的方面,他總能適時、適事、適機而變,在變化中把握商機獲得最大利益。

史書中有語評價其:“與時逐而不責於人”;世人譽之:“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而我想,無論史書和世人如何評價其在商業上運籌帷幄、審時度勢的超凡能力,但最終讓他成為“財神”,接受千秋萬代香火供奉的最核心是因為他一生都在做將聚集的財富散財於人民的作為,這種豁達超然的心態。已然超越了自古以來的“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定論,他不成神,誰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