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聚焦《我是唱作人》&《這!就是原創》

泛娛樂頂尖自媒體 隻說真話和笑話

犀牛娛樂原創

文|肉狗編輯|夏添

陳意涵是第一個離開《我是唱作人》的唱作人。

結果出乎意料,又理所當然,觀眾有喜也有不滿。但不管怎樣,《我是唱作人》吸足了熱度。原創音樂節目也在其與優酷《這!就是原創》的共同帶動下進入了一個“小高潮”。

2018年,《幻樂之城》《跨界歌王3》《中國新說唱》《這!就是歌唱·對唱季》等超20檔音樂綜藝混戰,卻大面積啞火。在話題與輿論散去後,能留下一兩首諸如《野子》《悟空》《從前慢》等有高傳唱度歌曲的更是寥寥無幾。

音樂綜藝進入疲軟期,原創音樂則被封為了“救世者”。一方面,“歌荒”,即原創音樂數量匱乏是以往大多數音樂綜藝雷聲大雨點小的主因之一;另一方面,國內音樂市場日趨成熟,音樂版權被重視,付費意識大眾化和數字音樂正版化的進程不斷向前。

針對這點,《歌手》2019總導演洪嘯也曾表示,“翻唱帶來的是時代感與回憶,而創作帶給我們的是未來。”

共有標簽:殘酷

《我是唱作人》定位為“華語唱作人生態挑戰節目”,節目slogan“不止是歌手”,邀請了熱狗MC Hotdog、梁博、毛不易、汪蘇瀧、王源、曾軼可、高進、陳意涵8位唱作人,以原創歌曲同台競演。

整個節目主要以唱作人“互聽Demo內投+1v1 舞台battle表演”為主。“互聽Demo內投”環節,唱作人在節目搭建的錄音棚內,輪流進棚試唱待演出的歌曲小樣,再依照唱作人互投劃分格局:上位區3人、中位區4人、下位區1人;“1v1 舞台battle表演”環節,每位中、下位區的唱作人向上一級挑選,表演結束後“百人評審團”進行實名投票決定唱作人去留。統計結果呈現上除了票數,每位投票人的姓名和職位、微博ID也一並公開。

唱作人競演“一對一”且“非A即B”,唱作人互評和“百人評審團”點評不留情面,“擺明就跟你講,這個(高進的歌)我不喜歡的”、“我不太希望在這個舞台上看到這樣的人(陳意涵)”……不僅如此,依據網上爆料,《我是唱作人》要求每位唱作人必須準備7首以上未發表的原創作品。

《這!就是原創》定位為“首檔互聯網原創音樂人競技成長秀”,節目slogan“心有猛獸,蓬勃而出”,邀請蕭敬騰、陳粒、王嘉爾擔任“原創捕手”,選拔原創音樂人。

節目大體上延續了“燦星系”《這!就是街舞》《即刻電音》的模式組成,“導師表演+選人組隊+互pk”。不同的是,初次選拔過程中,“猛獸原創榜”榜單前10名可直通晉級,剩餘的95組由手握40個拯救名額的隊長拯救。且如果第一位隊長沒有選擇拯救,選手還可以去其他拯救區繼續排隊。

隨後,40位被拯救的選手與10位直接晉級選手進行換位對決,現場表演後同時獲得三位隊長認可即可成功換位。

共有形態:多元

賽製一致殘酷,《我是唱作人》《這!就是原創》的內容形態也一致多元化。

《我是唱作人》裡熱狗MC Hotdog、梁博、毛不易、汪蘇瀧、王源、曾軼可、高進、陳意涵8位唱作人不僅包含了說唱、流行、搖滾等多種曲風,也代表了“網絡歌手”、“選秀唱作人”、“流量愛豆”、“獨立音樂人”等多種不同原創音樂人的生態類型。

回觀《這!就是原創》,三位“原創捕手”蕭敬騰、陳粒、王嘉爾同樣在搖滾、民謠、嘻哈不同音樂領域各有所長,也同樣代表了小眾獨立、流量偶像不同類型音樂人。

另一方面,選秀模式也讓節目有了多元性的參賽選手,除了金曲獎獲得者瑪斯卡、人氣超女劉力揚、“南拳媽媽”主唱梁心頤等主流人氣咖,西樓、徐良等多位擁有粉絲基礎的原創歌手、抖音紅人以及樂壇“萌新”也是節目選手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的加入不僅構成了原創音樂人的群像故事,也讓《這!就是原創》囊括了搖滾、嘻哈、爵士、電子、流行等更多音樂形式。

總體來看,多元化原創音樂人的設置不僅有助於節目產出看點和新鮮感,也利於大眾樂迷了解音樂創作中的不同流派、風格、個性、技巧表達和不同原創音樂人的生存現狀。

在原創音樂人多元化的同時,《我是唱作人》《這!就是原創》也在力求評判者多元。

《我是唱作人》“百人評審團”裡有留學生、說唱歌手、古風製作人、遊戲主播、石油工人、髮型師等多種不同職業、不同年齡段的人群,如此一來,既做到了相對公平,也在一定程度上把選擇權歸還大眾,讓大眾去養成大眾的原創喜好;同樣的,《這!就是原創》推出“猛獸原創榜”,以用戶在QQ音樂、全民K歌產生的“播放指數”、“傳唱指數”與“傳播指數”為主要評定依據,也是在用一種相對中立的方式把選擇權交到所有樂迷手中。

共有遺憾:妥協

《我是唱作人》要達成原創音樂人之間的和解,引發一場關於原創音樂不求答案的討論;《這!就是原創》的野心更大,不僅要挖掘原創音樂人寶庫並展現其魅力,助力“小眾”音樂“破層出圈”,還要發揚原創精神,打造屬於年輕人的原創生態文化圈。

不置可否,兩檔節目的初衷都是好的,他們確實都推動了原創音樂綜藝前進,也引發了大眾對原創音樂的關注。

只是,《我是唱作人》在唱作人選擇和節目內容編排呈現上存在一些流量至上、節目效果至上的思維。誠然,國內音樂市場的成熟與“粉絲經濟”的蓬勃發展密切相關,從早前網上爆出的“2018年中國數字音樂銷售排行”也能看出,歌手流量是數字專輯大賣的關鍵。另一方面,綜藝節目也需要有話題量or龐大粉絲群的嘉賓,以及戲劇化衝突為其製造看點、“導流”閱聽人。

但原創音樂節目想有效提高大眾對於原創的認知,嘉賓還是應該選擇有原創作品且流傳度高的原創音樂人參加,節目的內容重點也應該更多地向原創音樂製作、表達、呈現上傾斜。如此才能用音樂的原創性提升大眾審美,引發關於原創音樂討論也不會局限在高級和不高級上。

《我是唱作人》的問題,《這!就是原創》也同樣有體現。從初選時讓導師與選手集中在一起,以更平等的視角呈現音樂人之間的雙向選擇,到現在拋出一個與年輕人相關的辯題,讓選手從正反兩個方向分組用原創音樂進行辯論,《這!就是原創》確實在努力踐行自己的初心。

可“燦星式惡意剪輯”和“燦星式劇本”在《這!就是原創》裡依舊存在,而諸如”八小時限時創作”等賽製設置雖讓節目有了較強的戲劇化效果,卻影響了原創音樂的產出質量,現場忘詞、打小抄上台等“翻車”場面也會影響音樂迷的情感投入;另一方面,節目偏向新生代的原創捕手陣容,也存在一定迎合年輕群體、貼近流行的思維考量。實際上,犀牛君身邊堅持追節目的女性友人基本都是以王嘉爾為動力的。

原創音綜的“現象級”征程仍有距離,原創音樂的發展也並非一朝一夕。《這!就是原創》《我是唱作人》雖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但對推動原創音綜和原創音樂發展的努力依舊值得肯定,兩檔節目的出現也為原創音樂人“出圈”鋪了一條可行之路。

當下,國內優秀的原創音樂製作人數量有限,受過系統化、專業化詞曲唱培訓的素人也同樣有限。而觀眾對於原創音樂也往往隻接受他們喜歡的,這種喜歡源於音樂,但更看人。也就是說,如果節目請來的音樂製作人流量不足,或者不具備吸引閱聽人的魅力點,即便他們原創的歌曲內容優質,也很可能唱不到觀眾心裡。這是原創音樂綜藝一直難以大火的原因,也是《我是唱作人》《這!就是原創》選擇妥協的原因。

跨越的難度大,但重要有人跨越。未來,兩檔節目若能轉變以大眾審美來評判原創音樂的節目思維,在好聽的原創音樂以及情感共鳴上再多下功夫,或才能讓原創音綜和原創音樂都“唱入人心”。

END

【合作 | 投稿 | 應聘 | 讀者社群】

犀牛娛樂誠招記者、實習生、兼職若乾名,要求對泛娛樂領域產業報導有態度、有熱情、有文筆,善於觀察和思考。有媒體經驗者優先,財經和新聞相關專業優先,對影視、網生內容有較深入了解者優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