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戴高樂將自己打造成站在“法蘭西帝國屍骸”上的巨人

在上文“美英蘇三國角力致使戴高樂二戰後,沒當成總統半退隱”中,我們談到了戴高樂的第一次人生崛起。

因為,他的地位不顯、軍銜不重,因此,他的影響力並不高。1940年6月18日,“自由法國”運動開始,他逐漸崛起。

在這一崛起過程中,展現了戴高樂的才智,他充分到自己雖然弱小,但背後的法蘭西並不弱小。因為,法國的實力,英國和美國都希望將其納入自己的勢力範疇。當然,還有第三位玩家——蘇聯。

在這三大強國中,戴高樂以自己的智謀逐漸成為法蘭西帝國的繼承者、代言人。從而讓自己成為不可或缺的人。

本文就主要介紹這一過程,特別是他是如何打敗比他實力更強、比他威望更高的兩位競爭對手。

(1)丘吉爾向盟友開刀,“自由法國”海軍軍事力量迅速成長

“自由法國”成立時的實力非常弱小,雖然在1940年擁有陸海空三軍,但無論人數還是武器裝備、戰鬥力都非常弱。相比較而言,海軍的實力更強一些,因此,戴高樂和英國對“自由法國”的海軍力量更關注一些。另外,“自由法國”主要是隨同英軍作戰,因此,海軍與英國的聯繫也就更多一些。

1940年7月15日,戴高樂麾下共有陸軍軍人2721人、軍官101人;海軍由米塞利埃中將率領,有882名軍人、軍官30人;空軍有200多人,另外還有殖民地的300人宣布為“自由法國”而戰。

在此情況下,戴高樂通過內外兩種方式打通自己的知名度,進而擴展影響力。有了影響力,就可以拿到資金援助、購買武器和各種裝備,進而吸引越來越多的抵抗組織。

一方面,戴高樂利用各種地下電台大規模鼓勵法國軍人奮起反抗德軍佔領、推翻維希政權的妥協治理。由此,戴高樂在海外殖民地擁有一定影響力,例如剛果等地。

一方面,又用自己在倫敦便於接受各種資助的便利,有英國人的,有法國僑民的,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在利用電台、資金向法國國內的抵抗運動取得聯繫。

由此,在“抵抗者”那裡,戴高樂逐漸成為一種象徵、旗幟。

其實,這很正常。說得多了、說得廣了,你的影響力自然提升。

(2)為了打敗敵人,戴高樂選擇與法共和蘇聯加強合作,這讓英美的反共意識陡起

因為戴高樂的手中兵少、控制地盤少,更重要的是為了勝利,就需要和最強的法國共產黨合作。但問題是,法國共產黨、蘇聯等等詞匯傳到英美耳中後,特別是丘吉爾這位老牌反共分子,心中恨意頓生。

對戴高樂這位“特立獨行”的領導人,美國特別是羅斯福心理早就不滿了。戴高樂屢次要求美國政府承認“自由法國”運動,但直到1941年11月,羅斯福才把“自由法國”當作一個反抗納粹的“軍事組織”而不是流亡政府看待。美國的主要合作對象仍然是投降德國的、隻佔領法國三分之一領土的維希政權。

英國也是因為覬覦法國的殖民地,對戴高樂的獨立精神,非常不滿,戴高樂越來越不利於英國控制,因此,丘吉爾也希望替換戴高樂。例如丘吉爾就聯繫過戴高樂的好朋友、曾經的戰俘營獄友卡特魯將軍逃到倫敦的機會,希望他去領導“自由法國”,但卡特魯堅決回絕“自己將毫無條件地在戴高樂將軍的領導之下”。

而這時,逐漸強大的法國海軍成為“自由法國”中的軍事力量的亮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