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藥師說葯】從頭到尾話三七

三七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F.H.Chen 的乾燥根和根莖。秋季花開前採挖,洗凈,分開主根、支根及根莖,乾燥。支根習稱「筋條」,根莖習稱「剪口」。

【性狀】主根呈類圓錐形或圓柱形,長1~6cm,直徑1~4cm。表面灰褐色或灰黃色,有斷續的縱皺紋和支根痕。頂端有莖痕,周圍有瘤狀突起。體重,質堅實,斷麵灰綠色、黃綠色或灰白色,木部微呈放射狀排列。氣微,味苦回甜。

筋條呈圓柱形或圓錐形,長2~6cm,上端直徑約0.8cm,下端直徑約0.3cm。剪口呈不規則的皺縮塊狀或條狀,表面有數個明顯的莖痕及環紋,斷面中心灰綠色或白色,邊緣深綠色或灰色。

三七於秋季花開前採收,一般生長三年為最佳。以下圖為例,從上往下先是根莖的部位,與人蔘的蘆頭相似,習稱「剪口」,此部位皂苷的含量超過10.0%(2015版藥典規定三七總皂苷的含量不少於5.0%)。三七剪口下面是主根,一般是我們市場上見到的最多的商品。主根下面有諸多的支根,習稱「筋條」。最後是三七的鬚根,亦稱為絨須。

三七一般根據頭數進行劃分,以每500g含三七的頭數為劃分依據,如30頭的三七,則指500g三七應在30個以內。

三七又有春三七和冬三七之分,其中春三七指在8-10月份摘除三七花蕾後採挖的三七;冬三七則是次年1-2月份採挖的留籽三七。一般認為春七質量優於冬七。

【炮製】三七粉取三七,洗凈,乾燥,碾細粉。

【性味與歸經】甘、微苦,溫。歸肝、胃經。

【功能與主治】中醫《本草綱目》稱之為「傷科要葯」。散瘀止血,消腫定痛。用於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傷出血,胸腹剌痛,跌撲腫痛。

【用法用量】3~9g;研粉吞服,一次1~3g。外用適量。

作者簡介:陳艷琳 女,廣東藥科大學中藥學碩士研究生畢業,現工作於禹州市中醫院臨床藥學。

◆聲明:本平台部分文章、圖片和信息系來源於互聯網,轉載僅供傳遞信息或供個人學習、交流,並非贊同其觀點和對其內容真實性負責。轉載文版權內容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如轉載稿涉及版權問題,請立即聯繫我們,以便及時更改或刪除。中國藥房雜誌社對原創內容擁有版權,任何人或部門若需複製、轉載、摘編,須完整註明出處及標明作者,否則本社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本平台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中國藥房》網路版正式上線,歡迎在線賞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