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鳥翅環、得勝鉤到底是什麽?續說騎兵武器的佩帶與懸掛

前面的兵器譜《掛錯地方死得快!圖說騎兵馬刀的佩帶與懸掛》,介紹了騎兵馬刀的佩帶與懸掛情況。這次我們接著說下車兵、騎兵其他兵器的佩帶與懸掛。在騎兵登上歷史舞台之前,駟馬戰車是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重裝武器,戰車上有個比較重要的懸掛武器部件,直到現在也被古董收藏者追捧:承弓器。

也許這個就是後世評書中所謂的得勝鉤、鳥翅環的原型吧。

沒準有人會說評書大多是講後世的事,而且是掛在戰馬上的事件,怎麽就和古代戰車聯繫上了呢?我們知道,評書所說講的內容並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綜合了歷代的特徵進行藝術再創造。舉個簡單例子說吧,評書中常見的套話“按雁翅退繃簧,倉啷啷寶刀出鞘。”這樣的事情,恐怕只有清晚期學習近代西方軍用刀劍後,才會在極少部分中國造軍用刀劍中出現的,但評書中不管哪個朝代,是個武將都在這麽用。再舉個例子,京劇舞台上的盔甲不管是秦末的西楚霸王還是三國、唐、宋的將領都是以宋明盔甲基本式樣為藍本,也沒有歷代的區別和特徵。轉過話題再說騎兵攜帶用槍矛吧。

其中單鉤槍和雙鉤槍都是帶背帶繩索的。我翻閱了《武經總要》原文:“......騎兵則槍首之側,施例雙鉤、倒單鉤或杆上施環。”證明這單、雙鉤槍正是騎兵所用。這個就好解釋騎兵如何攜帶槍矛了,背跨在身上即可。清代也有日常隨身攜帶長矛的圖例,郎世寧繪製的《哨鹿圖》侍衛攜帶的是虎槍。

虎槍的實物出自北京故宮,其他如北京軍博舊藏和內蒙古博物院的虎槍實物應為故宮調撥。虎槍實物槍杆上並沒有背帶繩索,推測畫上這個侍衛是自製藍色棉繩懸掛在腰間,而且是做了個活扣以利於隨時摘脫。虎槍:“煉鐵為之,通長8尺3寸,刃長9寸,圭首,中起棱。柄長7尺4寸,白蠟木為之。柄首橫系鹿角二,長1寸,末角鐓。刃蒙革囊。樺皮裹,系革帶負之。”--《皇朝禮器圖示》卷十五武備三。推測那兩個鹿角棒是防止刺虎刺入過深,反被虎傷。

見過虎槍實物的人無不為之震撼,目前新裝修的軍博已經沒有虎槍展出,但北京故宮、沈陽故宮和內蒙古博物院等仍然有虎槍展出,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前往參觀。圖為故宮藏乾隆禦用虎槍。

騎兵戰鬥時攜行長矛最著名的圖像是《阿玉錫持矛蕩寇圖卷》。此圖中對戰場使用長矛描繪的很是生動。

紅圈所畫的無疑是長矛的背帶,黑圈那個繩套是幹什麽用的呢?國內資料有限,我們看張國外的圖就行了。

果然是一圖勝千言,這個尖鐓騎槍的日常攜行方式不用我解釋了吧?國外槍騎兵右側馬鐙通常會掛有盛納旗槍鐓的裝置,平頭的槍鐓可以插入。

近代火器盛行,騎兵日常攜帶馬槍通常槍口朝下會垂掛在肘上。老電影《平原遊擊隊》再現了這一場景。

和近戰搏鬥的馬刀不同,為了便於攜帶,騎兵馬槍是短於步槍的,儘管如此,騎兵長時間攜帶馬槍也會導致身心疲憊,於是馬槍攜行囊便應運而生。但是其終究還是不方便,所以沒能成功推廣。在軍品市場上由於騎兵槍用攜行囊數量稀少,價格始終居高不下,而且一物難求。

騎兵攜帶其他武器的話題暫時就說到這裡,歡迎讀者留言提出寶貴意見,謝謝。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冷豔鋸,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