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前員工:滴滴知道安全有漏洞 但牽扯太多最後不了了之

  滴滴急刹車 

  程維。攝影:史小兵

  重壓之下,滴滴如何突圍? 

  文 | 《中國企業家》記者 王玄璿

  編輯 | 馬吉英

  一路狂奔的滴滴踩下刹車,開啟了低速模式。

  9月15日晚,消失了一周的滴滴深夜出行服務重新上線。為了盡可能地保障安全,深夜接單的司機必須注冊時間超過半年、安全服務超過1000單。同時,所有司機都需要通過安全知識考試。滴滴繼續運行由9月8日開始試運營的全程錄音功能,對全量司機進行安全審核,要求無犯罪記錄、通過三證驗真(身份證、行車執照及行駛證)。

  暫停服務與新增措施是滴滴目前尚能拿得出來的解決方案,這家從激烈競爭中一路走來的公司,正面臨成立六年以來的最大危機。兩次順風車乘客遇難事件發生後,滴滴面對著來自輿論、監管、自身整改的各方面壓力,其盈利問題也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滴滴創始人兼CEO程維在9月7日的內部信中反思:滴滴到底有沒有價值觀?滴滴有沒有能力保護用戶安全出行?互聯網出行到底是不是一個應該存在的行業?最後他表示,“好勝心蓋過了初心,狂奔的發展模式早已種下隱患。內部體系提升跟不上規模擴張,就像靈魂跟不上腳步。”

  這封信還公開了滴滴巨虧的經營數據:2018年上半年公司整體淨虧損超過40億人民幣,補貼117億元,補貼將公司整體對應GMV的毛利率降至1.6%。

  資本幫助滴滴獲得了網約車市場絕大部份市場,同時也給滴滴埋下了壟斷經營的禍根。在滴滴深夜服務暫停的一周裡,漫天要價的“黑車”曾引發熱議,業內普遍認為,事件頻發的主要問題不在於網約車,網約車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計程車需求與運力供給之間的矛盾,而在於網約車市場的競爭不夠充分,一家獨大的滴滴沒能承擔與其體量相匹配的責任。

  插畫:郭塤

  實際上,整個網約車行業也在某種程度上迎來了史上最微妙時刻。9月5日相關部門成立聯合調查組進駐滴滴檢查,之後陸續進駐其他網約車公司。半年前還戰事不斷的行業突然間安靜下來,美團宣布不再拓展網約車,高德暫時下線順風車業務,以順風車起家的嘀嗒出行難免“唇亡齒寒”,京東旗下子公司卻在經營範圍一欄新增了網約車一項。

  行業似乎進入瓶頸,每個網約車玩家都面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同時仿佛也在迎來新的機會。

  “車子租期到了之後,就不開滴滴了,去別的平台試試。錢越來越難賺了,不符合要求夜裡接不了單,每3個小時就強製休息,一天最多乾10個小時,還全程錄音。”一位滴滴司機這樣說道。

  滴滴的至暗時刻

  一位關注出行的投資人對《中國企業家》表示,順風車事件暴露出了滴滴在管理與技術上的漏洞,在資質審核、應急事件處理和身份認證上,滴滴本該做得更好。進一步看,輕模式公司往往都有共同的問題——提升效率的同時,效果沒有跟上,難以同步發展。同時相關部門對新生事物的監管還有欠缺,網約車和順風車業務缺乏明確的法律規則,多重因素導致目前局面出現。

  “迅速發展後,都需要補課。”該投資人說道。

  該補的第一課,就是完善滴滴的管理體系。

  曾於2014年~2017年在滴滴從事城市運營的林山(化名)向《中國企業家》表示,從初創公司到獨角獸,滴滴內部的管理調整跟不上業務發展的速度,部門之間橫向溝通問題日益凸顯,對員工培訓及文化建設的重視減弱。

  管理問題突出反映在安全與效率失衡上。林山以客服為例,他表示,性騷擾等投訴確實頻頻發生,滴滴會采取對司機封號或補償等措施,但是有時也會“不了了之”,“遇到的最大問題還是取證難”。2016年底有員工曾提議由總部採購行車記錄儀,讓司機優惠購買,但最終因費用成本和涉及用戶隱私問題沒能實行下去。“滴滴知道它在安全上有些問題,也想補上漏洞,但牽扯到很多環節,每個城市執行力度又不一樣,最後就會不了了之。”

  曾在2017年與客服團隊合作過的滴滴前員工李元(化名)向本刊指出,滴滴在每個城市都設有安全專員,安全專家定期查看客服數據,但是這些客服數據都是延時,且雜亂無章,安全專員試圖分類去查看,卻往往“不知道裡面說了什麽”。

  在李元看來,滴滴並沒有忽視安全問題,只是發展過程中,業務增長不可避免地被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上。例如在KPI指標的制定上,快車等業務線均會有百萬公里傷亡率、車內衝突率等考核指標,不過是排在毛利等指標之後。

  為此,滴滴如今提出“All in安全”,徹底補課。平台將新投入1.4億專項資金加強安全客服團隊的建設,在今年年底前將自建客服中心由5000人擴展至8000人。

  運力是滴滴的第二重壓力,為了保證運力,滴滴和監管部門一直在不斷博弈。

  2018年7月,為加速新政落地,京、滬等地開始了一場排查非法客運的行動,不合規車輛將會被責令停運、扣押車輛、處以罰款。多名網約車司機接受本刊採訪時表示,滴滴會報銷罰款,租賃公司則安慰他們“放心出車”。

  與滴滴合作多年的租賃公司負責人劉翔宇(化名)向本刊表示,滴滴禁止“馬甲車”,但一直以來,一些和滴滴合作的租賃公司都會招募外地司機,且流程並不複雜。滴滴總部隻負責查看總體數據,當地運營中心會為了運力默許這些行為,與此類租賃公司繼續合作。

  但經歷了兩次惡性事件後,滴滴在8月底開始了新一輪的背景審查,排查有過案底或涉及人身投訴的司機,此前資料不全的司機被要求重新提交注冊材料。

  “滴滴動真格的了,它早應該這麽做。”劉翔宇說道。

  司機篩查不嚴容易埋下危險的種子,順風車就是因為司機準入門檻較低,事故率高於快車、專車。尤其在2016年年底網約車新政實施後,部分不合規的司機流向順風車。

  使用過近400次順風車業務的黃珊珊(化名)感觸頗深:“2017年之後,打順風車經常碰到APP車牌不符的情況。即使投訴了,也是不了了之,最多只是發優惠券給乘客,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盈利與上市,是滴滴面臨的第三重壓力。

  由於競爭激烈,網約車行業總體毛利較低,盈利困難。9月7日程維發布的內部信顯示,出行業務對應GMV的平均Take Rate約為16%,絕大部分返還給了司機和乘客,公司整體對應GMV的毛利率只有1.6%。上半年,包括司機高峰期補貼、接單和服務獎勵、乘客優惠等在內的總補貼返還金額超過117億人民幣。

  從2012年創辦至今,滴滴已完成近二十輪融資,累計融資額超過200億美元。但是,滴滴還在不斷開展新業務,進行全球化拓展。滴滴已經開展了快車、專車、豪華車、順風車、公交、小巴、代駕、共享單車、汽車加油、維修、外賣及小額貸款服務。收購巴西本地移動出行服務商99,投資Grab、Lyft、Ola、Uber、Taxify、Careem等出行公司。

  而且,補貼也不能落下。根據美團招股書,即使是隻開設了南京、上海兩座城市的美團計程車,2018年前4個月對司機的補貼也達到近10億元。

  龐大的成本讓美團計程車暫停了擴張的腳步,接下來滴滴要面臨的挑戰是如何走上資本市場。據香港經濟日報等多家媒體報導,滴滴希望在2019年實現上市,估值或達到700億至800億美元,但是目前的滴滴卻面臨巨大危機。這對滴滴上市和估值會產生哪些影響?

  上述投資人對此較為樂觀:“滴滴估計會整改幾個月後,效果好了再去上市,估值也未必會受到影響。”

  網約車駛向何方?

  在滴滴備受輿論指責之際,網約車市場正在發生變化。

  滴滴因業務整改,為其他玩家讓出了一定市場太空。根據數據分析公司QuestMobile提供的數據,自樂清順風車事件後,8月25日至9月3日,滴滴和曹操專車的日均活躍用戶數有所下降,嘀嗒和首汽約車的相應數據有所上升。由於滴滴佔市場份額較大,網約車APP的活躍度總體呈下降趨勢。

  製表:中國企業家

  APP下載量的數據也呈現類似趨勢。市場研究公司App Annie的數據顯示,截至9月6日,滴滴在蘋果中國iOS平台的應用下載量排名已從8月20日的第9位,下滑至99位。與此同時,其他網約車APP的下載量排名均有所提升:嘀嗒出行9月3日的下載排名從8月20日的124位,上漲至19位,在“旅行”類別中位列第一。

  嘀嗒APP下載量激增,一個原因是滴滴順風車業務暫時下線,不少順風車司機轉戰至嘀嗒平台。不過,從8月27日晚間起,嘀嗒也已經下線夜間(23:00~5:00)順風車業務,以順風車業務起家的嘀嗒,是否會“唇亡齒寒”?有分析人士認為,考慮到嘀嗒正在大力拓展計程車業務,此次順風車風波不會對其發展有太大影響。

  但是,順風車行業的未來仍然充滿不確定性,而整個網約車行業,是否也已進入瓶頸?

  上述投資人對本刊表示,相關部門對新生事物的監管還有欠缺,滴滴應該加快與監管部門合作,制定新的行業規範和標準。同時他鼓勵挑戰者,行業還會重新活躍起來。而且,未來網約車的整體服務可能會得到提升。

  有意思的是,京東旗下快遞子公司日前更新了工商資料,在經營範圍一欄新增了網約車經營,京東“不予置評”的回應引發業內猜測,究竟是運貨還是載人?或許,偃旗息鼓只是網約車行業的求全之策,未來行業還將出現更多變化。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