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你是不是腎陰虛?記住六個字:疼鳴汗,夢舉崩

(本文為原創文字,請抄襲者自重!)

本文理論依據:《中醫診斷學》、《中醫方劑學》、《小兒葯證直訣》

論岐黃之道,謀蒼生之福,歡迎走進「精誠名醫匯」。列位看官,昨天,本訂閱號發布了《你是不是腎陽虛?很簡單,記住六個字:疼涼蔫、痿瀉腫》這篇小小文說,給您詳細解讀了腎陽虛的種種表現,和古中醫學對它的調治之法。

這篇文說剛剛發出來,立刻有看官提出來了:「腎陽虛講這麼清楚,為何不再說說腎陰虛」?

好,今天我們來看看,這惱人而常見的腎陰虛,到底是怎個光景。

看官須知,無論是腎陰還是腎陽,都是對腎中精氣生理效應、功能狀態的一種劃分。其中,這個腎陰虛,有以下幾個典型表現。

1,疼。

和腎陽虛一樣,腎陰虛的典型表現之一,也是疼。腎陰者,對全身都起到滋養、濡潤的作用。同時,腎主骨。如果腎陰不足,濡養不周,那麼就會導致骨骼關節的疼痛。表現出來,就是腰膝酸軟和疼痛。腎陰虛引發的腰膝酸痛,和腎陽虛所致的有所不同。腎陽虛者,在酸痛的同時,往往有發涼的感覺,即冷痛。但是腎陰虛者,則幾乎沒有這個特點。

2,鳴。

這個鳴,說的就是耳鳴。在中年以後出現耳鳴的患者中,腎陰虛者數不勝數。具體說來,這就是耳竅在得不到腎陰滋養的時候,所發出的異常。此乃腎開竅於耳的特點所決定的。同時,腎主骨生髓,腦為髓海。腎陰虛,也容易引起髓海不足,所以在耳鳴的同時,患者可能有頭暈的現象。

3,汗。

腎陰虛者,容易盜汗。為什麼?因為陰虛生內熱。內熱蒸迫津液,於夜間衛氣不固之際外泄出去,這就形成了盜汗。由於患者此時體內的陰液不足,所以還容易發生咽乾、顴紅、手腳心發熱、心頭煩熱的現象。還有相當一部分腎陰虛者,體態上可能偏瘦。


4,夢。

話說一個人,如果腎陰虛日久,往往引起多夢或者失眠,睡眠品質大大降低。因為什麼?因為腎陰不足,不能上濟心火。要知道,心和腎,一個為火臟,一個為水臟。兩者之間,必須密切配合,才能讓人體陰陽平衡,水火既濟。正常狀態下,腎水要上濟心火,使得心陽不亢。心火要下濟腎水,使得腎水不寒。如今腎陰虧虛了,不能上濟心火,於是心火偏亢,我們就會失眠、多夢、煩亂,神志不安。

5,舉。

這個舉字,指的就是男性的陽強易舉。說起來,這跟腎陽虛有很大不同。腎陽虛者,陽氣不能達於宗筋,所以陽事不用。而腎陰虛者,因為相火妄動,所以會令我們陽強易舉。但是,這種「易舉」,絕非好事。患者往往伴隨早泄。也就是說,它實際上是外強中乾的體現。再其背後,並不是陰平陽秘、正氣充足的正常狀態。我們也可以簡單地理解成,這妄動的相火,在缺乏陰陽平衡的條件下,是「燒不了多久的」。所以,這種陽強易舉,也是男性功能脆弱的表現。

6,崩。

這個崩字,我們指的是女子的月經,在陰虛內熱的狀態下,因為血受熱迫而妄行所導致的月經量過大、崩漏。當然,也有一些女子會出現月經稀少甚至閉經。這也是和腎陰不足有關係的。為什麼呢?女子月經,以血為用。今腎陰不足,陰血來源匱乏,自然月經稀少或者閉經了。同樣的病因病機,卻有不同的體現,這就是不同患者之間的不同體質所決定的了。

看官,以上這六個字——疼、鳴、汗、夢、舉、崩,就是腎陰虛者的主要表現了。我們解說得並不全面,但是基本涵蓋了主要的癥狀。您是否讀懂了呢?

好了。接下來,我們看看祖國傳統醫學裡面,對腎陰虛這一狀態的調整之道。在這裡,我們必須申明:本訂閱號對傳統方劑的解讀,意在傳播博大精深的中醫文化。列位看官切莫望文生義,自行服用。而是一定要在中醫師辨證指導下應用才可以。

我們要說的是什麼調治方案呢?它出自《小兒葯證直訣》。組方如下——


熟地黃24克,山萸肉、山藥各12克,澤瀉、丹皮、茯苓各9克,水煎服。此等用法用量,我們擇選自《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方劑學》。我們為什麼要從方劑學教材中援引用法用量呢?因為本訂閱號作為中醫科普類訂閱號,必須將最為經典的內容呈現給看官。而中醫學教材中的內容,無疑是最經得起推敲的。

仔細觀看我們訂閱號文章的朋友可能會發現了,此方和昨日關於腎陽虛的調治方案,十分類似。沒錯。兩者之間,就差了附子和桂枝兩味葯。就是這一點差別,讓兩者有了天壤之別。

上方,是滋補腎陰的千古名方。現在為您解說下其中的要義。

君葯,無疑乃熟地黃。熟地黃大補腎精腎陰,是滋腎陰的要葯。在此基礎上,用山萸肉和山藥。這個山萸肉,能補養肝腎,陰陽雙補,善於澀精和固精。山藥,滋補脾腎,能滋腎陰還能健脾。山萸肉和山藥用在這,無疑都是為了增強熟地黃的藥效。它們之間,又有著微妙的分工差別。熟地黃,功專補腎陰。山萸肉,可以兼補肝陰。山藥,可以健養脾胃。這就形成了「三陰並補」之勢。

接下來看澤瀉、牡丹皮和茯苓。這三味葯,和前面的三味葯形成了巧妙搭配。其中,澤瀉配熟地黃,以防熟地黃的滋膩之性。牡丹皮,瀉肝火,製約山萸肉的溫澀之性。茯苓,能夠健脾利濕,可以製約山藥的滋膩之性。這就形成了和「三補」對應的「三瀉」。這樣的配伍應用,在中醫世界裡面是很有代表性的。

總而言之,經過這樣一番調治,患者腎陰得補,滋而不膩,補而不滯,可謂大功告成。

此方名喚幾何?為了避免廣告嫌疑,本訂閱號就不說了。作為科普文章,我們給您說清這裡面些許的精妙之處,也就足夠了。

列位看官!這便是祖國傳統醫學對腎陰虛的基本認識。本訂閱號說得粗淺,還有很多機要未曾詮釋,因此,您權作拋磚引玉之文,帶著借鑒和批判的眼光來閱讀即可。讓不懂中醫的人讀懂中醫,宣傳中醫文化的至精至美,我們能做到的,可能只有這麼多了。

文中方劑,看官必須在中醫師辯證指導下應用。全文完,您意下如何?請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