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發現《水滸傳》的一個小秘密,我竟愛上了宋朝

文:明清源唐宋(讀史特約作家)

真相有時候存在於不經意的細節中。

水滸傳是描寫宋徽宗時期108位好漢被逼上梁山的故事,作者施耐庵老先生是元末明初時人,他的目的可能是為了諷刺官場的黑暗,不過他寫著寫著,無意間留下的一個小秘密,讓我突然感覺宋朝真的很可愛,太溫情了,於是乎頓覺心生嚮往。

是什麽小秘密?

首先我想問生活在現代的你們,如果今晚深更半夜的時候有陌生人來敲你的門,說走路走得太趕,半夜了,想在你家住一晚,你作何感何想?開門不?

別說開門,說不定你已經被嚇傻了吧!!

《水滸傳》裡出現了N次這樣的場景,讓我們看看偉大的宋朝人的表現,或許,你也會因此愛上宋朝。

一、

先是第二回《王教頭私走延安府 九紋龍大鬧史家村》,話說王進得罪了高俅,惹來禍端,三十六計走上計,帶著母親逃跑。

忽一日,天色將晚,在路上不覺錯過了宿頭,兩人琢磨著在哪裡投宿是好,正沒理會處,只見遠遠地林子裡閃出一道燈光來,卻是一所大莊院,當時王教頭來到莊前,敲門多時,只見一個莊客出來。王進放下擔兒,與他施禮。

莊客道:“來俺莊上有甚事?”

莊客問,半夜三更的來我家別墅有什麽事呀?

王進答道:“實不相瞞:小人母子二人,貪行 了些路程,錯過了宿店。來到這裡,前不巴村,後不巴店,欲投貴莊,借宿一宵,明日早行。依例拜納房金,萬望周全方便。”

沒啥,就想住一晚。

莊客道:“既是如此,且等一等,待 我去問莊主太公。肯時,但歇不妨。”

王進又道:“大哥方便。”

莊客人去多時,出來說道:“莊主太公教你兩個人來。”

莊客說,我得請示下我的主人太公。主人答應了,進屋後,主人噓寒問暖,哪裡人,姓什麽,去往何處?王進都依實回答。

哎都是大宋朝的人,不需客氣,再然後,酒菜款待王進母子,連他們的馬也不放過,照顧得周全。

這哪裡是像陌生人,明明是多年沒見的好友才對。

老實說,看到這裡我心生絲絲溫暖,情不知所起,可能是我晚上的門反鎖的太緊了吧。或許這樣的生活體驗我從來沒有體驗過,所以的第一次看到古人那種不設防的人際關係真的很好奇和驚歎。

當然就一次並不能說明什麽,往下看,保證你的眼睛越睜越大。

二、

第二次出現在第五回的《小霸王醉入銷金帳 花和尚大鬧桃花村》,主角是魯智深,他受智真長老的差遣(其實是嫌棄),投奔東京大相國寺,在路上貪看山明水秀(魯大師原來是性情中人啊),不覺天色已晚,那裡投宿是好?

忽見一莊院,魯智深道:“只得投莊上去借宿。”

魯智深到莊前,倚了禪杖,與莊客打個問訊。莊客道:“和尚,日晚來我莊上做甚的?”

智深道:“灑家趕不上宿頭,欲借貴莊投宿一宵,明早便行。”

魯智深跟莊客說明來意,不料,莊客拒絕了,而且要把魯智深趕走。為什麽呢?因為這戶人家遇到大麻煩了,怕連累到魯智深。

後來一老人走出來,是家裡的主人,讓魯智深進屋去了。既然你不怕,就進來住吧。然後寒暄幾句姓啥名啥後,大酒大肉給魯智深吃喝。

酒足飯飽後,魯智深問,你家發生什麽事了?為什麽一開始不讓我進門。

主人告訴他,他家遇到強盜了,今晚強盜頭子要來搶他的女兒,刀棍無眼,怕傷到施主呢,是以開始拒絕。還說等會如果聽到外面有響聲,就是強盜來了,你可不要多管閑事,最好連看都不要看。

魯智深一聽怒了。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魯智深幫主人好生教訓了這強盜。

我們說強盜哪朝哪代都有,但是這樣善良的主人是不多見的。

這不是重點,重點是他跟主人之前從沒有交集,但一進門,都像自家人似的。

好樸實的宋朝人。

這也不算什麽,看到下面的時候,你估計會被感動得一塌糊塗,甚至有點驚心動魄。

三、

這是發生在第三十七回《沒遮攔追趕“及時雨” 船火兒大鬧潯陽江》的故事,宋江被官府抓獲,兩個公人押著他刺配江州,那日,宋江和兩個公人見天色晚了,心裡越慌。三個人當時落路來,行不到二裡多路,林子背後閃出一座大莊院來。

宋江和兩個公人來到莊院前敲門,莊客聽得,出來開門道:“你是甚人?黃昏半夜來敲門打戶!”

深更半夜誰在敲門?接下來宋江的回答,讓我冒出了一身汗。

宋江陪著小心答道:“小人是個犯罪配送江州的人,今日錯過了宿頭,無處安歇,欲求貴莊借宿一宵,來早依例拜納房金。”

您好,我是發配到江州的罪犯。讀到這裡,我都無法想象當時的心驚膽戰。我驚呆了。就像21世紀的某天晚上,有兩個警察押著一個犯人來敲你的門,說要借宿一晚。你是什麽樣的心情?

這裡的宋江有點意思,他是“陪著小心答道”,而且強調“來早依例拜納房金”,說明他內心也有點不確定。

但他很誠實地說出自己罪犯的身份,沒有拐彎抹角,更沒有欺騙,也表明他內心是有著大概率的自信主人會開門的,這種大概率的自信可能正是當時宋朝的風氣的體現。

果不其然,主人開了門。原文是這樣寫的:

莊客道:“既是恁地,你且在這裡少待,等我入去報知莊主太公,可容即歇。”莊客入去通報了,複翻身出來說道:“太公相請。”

宋江和兩個公人到裡面草堂上參見了莊主太公。太公吩咐,教莊客領去門房裡安歇,就與他們些晚飯吃。

莊客聽了,引去門首草房 下,點起一碗燈,教三個歇定了;取三份飯食、羹湯、菜蔬,教他三個吃了。莊客收了碗碟,自入裡面去。

主人讓兩個公務員和一個罪犯進了屋,給他們飯吃,安排住屋,跟對待普通人沒什麽區別,非常平淡平常。唯一不一樣的是,跟前兩次不一樣地方是這次主人沒有了姓啥哪人的寒暄,似乎有點忌諱。

從進門後雙方的平靜可以隱約感覺到,雖然有點隔閡,但當時宋朝的官民互信程度非常之高,吏不擾民,民不懼官,可能是當時官民關係的真實的寫照,所以主人才會大方開門。

這可能也是為什麽最後宋江哭著嚷著要招安,因為這些所謂的梁山反賊對朝廷還是信任的,更重要的是當時造反估計也沒有多少民意支持,宋江應該是懂的。

四、

再下來是發生在第七十三回的《黑旋風喬捉鬼 梁山泊雙獻頭》,這次的主角是李逵和燕青,且說李逵和燕青兩個在路,行到一個去處,地名喚做四柳村,不覺天晚。兩個便投一個大莊院來,敲開門,直進到草廳上。”

可能李逵比較粗魯,他直接敲開門就進去了,“直進到草廳上”。

“莊主狄太公出來迎接,看見李逵綰著兩個丫髻,卻不見穿道袍,面貌生得又醜,正不知是甚麽人。“

主人狄太公看到有來路不明的外人無禮闖門,竟表現不怒不驚。主人習以為常的態度讓人覺得,在宋朝,投宿陌生人家裡,真的是稀疏平常的事。

但他好像嫌李逵長得醜,如此說來,看臉的世界,古已有之。

太公隨口問燕青道:“這位是那裡來的師父?”

燕青笑道:“這師父是個蹺蹊人,你們都不省得他。胡亂趁些晚飯吃,借宿一夜,明日早行。”

燕青比較懂事,賠笑趕緊解釋說,這李逵是個蹊蹺人,你們不要見怪,我們只是想借宿一晚。輕描淡寫間,李逵和燕青鮮明的個性躍然紙上。

淳樸的宋朝,真是惹人心生憐愛,也為它的非正常突然死亡感到可惜(被金和蒙古滅)。

五、

李逵和燕青不止這一次投宿,還有另一次,看《水滸傳》原文:

且說李逵和燕青離了四柳村,依前上路。此時草枯地闊,木落山空,於路無話。兩個同大寬轉梁山泊北,到寨尚有七八十裡,巴不到山,離荊門鎮不遠。

當日天晚,兩個奔到一個大莊院敲門,燕青道:“俺們尋客店中歇去。”

李逵道:“這大戶人家,卻不強似客店多少!”

說猶未了,莊客出來,對說道:“我主太公正煩惱哩!你兩個別處去歇。”

李逵直走入去,燕青拖扯不住,直到草廳上。李逵口裡叫道:“過往客人借宿一宵,打甚鳥緊!便道太公煩惱!我正要和煩惱的說話!”

裡面太公張望時,看見李逵生得凶惡,暗地教人出來接納。請去廳外側首,有間耳房,叫他兩個安歇。造些飯食,與他兩個吃,著他裡面去睡。多樣時,搬出飯來,兩個吃了,就便歇息。

這一次李逵也直接就進人家的草廳了,“燕青拖扯不住”。在此非常佩服施耐庵老師刻畫人物的連貫和傳神。可是這家人剛好也遇到了麻煩,叫李逵去別處歇。

然後李逵回了一句話,這句話充分證實了,在宋朝,投宿陌生人家裡真的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李逵說:“過往客人借宿一宵,打甚鳥緊!”

行文至此,我已經感動到快哭。

只見這家人對李逵說,我家攤上大事了,你去隔壁老王家吧。李逵說,你家攤上多大事也不打緊,因為我只是隨便來借宿一夜,這是多平常的小事啊。

民風淳樸至此,夫複何求!

我僅就粗略地列舉以上這幾處,估計有遺漏,但這麽幾處足以一窺宋朝人民的單純可愛。

這幾處分布在極其分散的章節中,不像作者的有意為之,更不可能是偶然的巧合,最大的可能是,施耐庵寫此書本來想表達對官場現實的鞭撻,不意間把最真實的民間一面留在了紙上。

身邊有很多朋友喜歡宋朝,若問他們喜歡什麽,一千個人有一千種理由。有人說,想回去做文人,因為宋朝皇帝不殺文人;有人喜歡《清明上河圖》裡的小販,可以自由沿街叫賣;也有人著迷於勾欄瓦捨的評書,談古論今,針砭時政。

而我,如果可能穿越,我願意回去做一個路客,白吃白住那種。

再爆《水滸傳》裡的一個小秘密:在宋朝,牛肉為何能攻陷中原?

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大秤分金銀,是梁山好漢們的標配形象,已經深入人心。

但你們知道大塊吃肉吃的是什麽肉嗎?你們一定覺得是豬肉,但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 you are absolutely wrong。

本著為吃貨們操碎了心的態度,我梳爬了《水滸傳》全文,數了一下各種肉在全文中出現的次數(同一種肉在同一個場合出現N次也隻算1次),結果讓我大跌眼鏡,統計表如下:

從表可以看出, 牛肉以46票的大比分領先的優勢榮膺《水滸傳》最受歡迎肉類,“切二三斤上好的牛肉,好酒隻管篩來”,成為當時好漢們點快餐的口頭禪。

排在第二的羊肉,僅有29票,第三是馬肉的25票,而我們熟悉的豬肉只有15票。

同時最佳團體獎頒給了來自草原區的牛羊馬組合(100票),完勝來自農耕區的豬雞鴨鵝組合(47票)。

看到這個結果,著實讓人有點意外。為什麽呢,《水滸傳》發生的地點背景是在山東、河北等華北平原一帶,按照我們的常識,這裡是屬於農耕區的範疇,這裡的人民怎麽突然變得重口味喜歡上了牛肉羊肉了?那麽多的牛肉從哪裡來的?難道宋朝人民都不耕作改行牧牛養羊了嗎?

看來中原已淪陷,漢俗華風似乎已經讓位於胡風蠻氣!

但這到底是怎麽回事呢?容我們慢慢走進施耐庵老先生的水滸世界,為你揭曉答案。

但到這裡還是有些童鞋不服,僅僅憑統計的數字說明不了什麽。接著,我還想試舉一二例,來印證數字的符合事實。

第一,在第二十六回《母夜叉孟州道賣人肉 武都頭十字坡遇張青》裡,武松刺配孟州,經過十字坡時,遇見了賣人肉饅頭的母夜叉孫二娘。需要說明的是,古代的饅頭是有餡的,就似今天的包子。當武松有點懷疑這饅頭是不是人肉做而且有狗肉味道後,只見孫二娘嘻嘻笑道:

“客官休要取笑。清平世界,蕩蕩乾坤,那裡有人肉的饅頭,狗肉的滋味?我家饅頭,積祖是黃牛的。”

孫二娘笑嘻嘻的無辜地說道,客官你真會開玩笑,光天化日之下誰賣人肉饅頭啊,我家的饅頭餡一直就是用黃牛肉的,是祖傳的,有信譽保證不敢造假,不信你可以百度一下的啦。武松的疑慮果然減消了大半。

在這裡,孫二娘為了取得武松的信任,說饅頭是牛肉的,足以說明當時牛肉的平民化程度,就像今天你說包子是豬肉餡的,聽起來更真實一樣。而且特意強調是祖傳的,這或許可以理解為用牛肉餡做饅頭在當地已經是很久的風俗了。如果這個例子還不能征服你,那請看下面一個。

第二,在《水滸傳》裡有很多次出現“殺牛宰馬”來開大鍋飯的描寫,如:

第19回的“眾頭領大喜,殺牛宰馬,山寨裡筵會”;

第34回的“當日大吹大擂,殺牛宰馬筵宴”;

第40回的“山寨裡殺牛宰馬,作慶賀筵席”;

第46回“一面殺牛宰馬,且做慶喜筵席”;

第49回的“只顧殺牛宰馬做筵席管待眾人飲酒”;

第59回的“殺牛宰馬,管待宋公明等眾多頭領,一面賞勞三軍”;

第61回的“宋江殺牛宰馬,大排筵宴”;

第66回的“連日殺牛宰馬,大排筵宴”;

第77回的“是日殺牛宰馬,重賞三軍”;

第80回的“當時宋江便教殺牛宰馬,大設筵宴,一面分投賞軍,一面大吹大擂“;

第99回的“殺牛宰馬,犒賞三軍”;

第105回的“殺牛宰馬,大賞嘍羅”;

第115回的“當日宋江叫殺牛宰馬,宴勞眾軍”,等等,不一而足。

山寨和軍隊裡面人肯定很多,山寨聚餐和軍隊食堂大規模地食用牛肉和馬肉,或許可以說明當時的牛肉已然是非常大眾化的肉食,因為這表明當地人都喜歡吃,而且容易獲得。

這就引出一個問題了,既然當時華北這麽多人吃牛肉,那說明它的需求量很大,這些牛肉是從哪裡來的?是本地人養的?

或許不是,我們來看一個片段,在第19回《梁山泊義士尊晁蓋 鄆城縣月夜走劉唐》裡,話說梁山好漢們大勝團練使黃安的朝廷軍隊,於是大家決定好好慶賀一番:“眾頭領大喜,殺牛宰馬,山寨裡筵會。自醞的好酒,水泊裡出的新鮮蓮,藕並鮮魚,山南樹上自有時新的桃,杏,梅,李,枇杷,山棗,柿,栗,之類,自養的雞,豬,鵝,鴨,等品物,不必細說。眾頭領只顧慶賀。”

大家就殺牛宰馬做菜,特別注意的是除了牛馬外,還有“自養的雞,豬,鵝,鴨,等品物”,這說明了什麽,說明那時這些彪形大漢們也會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自養了雞豬鴨鵝,可是抱歉裡面沒有牛馬。

事實上華北平原處於黃河中下遊地區,歷來以種植小麥為主,有充足的麥穗養雞養鵝,但除非退化為草場,否則大規模牧牛養羊是不可能的。

另外在《水滸傳》裡,兩次出現“殺牛開賭”的字眼:一次是第13回《急先鋒東郭爭功 青面獸北京鬥武》裡面描寫步兵都頭雷橫的身世時,說他“原是本縣打鐵匠人出身。後來開張碓房,殺牛放賭。雖然仗義,只有些心匾窄”;另一次是第48回《解珍解寶雙越獄 孫立孫新大劫牢》,介紹顧大嫂時候,“他是我姑娘的女兒,叫做每大蟲顧大嫂,開張酒店,家裡又殺牛開賭”。

為什麽“殺牛”和“開賭”並列在一起?因為在古代農耕社會,殺牛和賭博的性質一樣,是不光彩的行為,是違反道德甚至違法的。牛在農耕民族心中是神聖的,所以《水滸傳》裡面有殺豬開豬肉鋪的,如鄭屠以及楊雄和石秀,但沒有見開牛肉鋪的。殺牛這種事只有像梁山好漢們那種鋌而走險的人才會做。

所以矛盾來了,社會上很多人吃牛肉,但剛剛說了華北平原不適合養牛,這些牛肉是哪裡來的?在第89回裡 ,我們找到了一蛛絲馬跡,宋江率領他的弟兄們把遼國揍慘了,遼國慫了,然後:

遼國狼主心慌,會集群臣商議,都道:“事在危急,莫若歸降大宋,此為上計。”遼王遂從眾議。於是城上早豎起降旗,差人來宋營求告:“年年進牛馬,歲歲獻珠珍,再不敢侵犯中國。”宋江引著來人,直到後營,拜見趙樞密,通說投降一節。

遼國說,別打了我投降了,我們重歸於好吧,俺們草原那旮旯什麽都沒有,就是牛羊遍地是,為表誠意我每年送一些給你們。當一個國家投降,表示要進貢的時候,它會選擇進貢什麽呢?第一肯定是自己有的,而且很多才是,第二,對方缺乏的,否則你馬屁拍到了馬腿上,沒準投降不成蝕把米。所以大家看到,遼國投降主動給宋朝進獻牛馬,表明:遼國牛羊很多,宋朝需求很大。

於是我們得出了一個初步的結論,宋朝人食用大量的牛肉應該來自於北方的遼國。但這麽多的牛肉不可能是僅僅是通過官方途徑獲得,其實更多的是民間貿易!沒錯,宋朝時期商品經濟發達,和北方的遼國人做生意是一定的。華北平原正是在宋遼的交界地帶,兩國人民一定有很多貿易往來,大量的牛馬被賣到宋朝,而宋人的絲和絹等則銷往遼境。

接下來回到我們開頭的問題了,為什麽華北的農耕人民喜歡上吃牛肉了呢?要知道大嘴啃著牛肉可不是峨冠博帶的華夏農耕民族應有的特質。

史學大家陳寅恪給出了答案:胡化!“即漸染胡化深而漢化淺也”。

你沒有看錯,那時的中原人被胡化了,漸漸染上胡俗了。我們幾千年來一直沾沾自喜多少少數民族被漢化了,但反向也一直進行,就是漢族被胡化。陳寅恪說從唐朝開始河北就開始胡化了,其實源頭可以追溯到魏晉時期的五胡亂華,那時的少數民族其實已經佔據長江以北地區。

經過三百年的分裂融合,統一全國的有鮮卑血統的隋唐兩代依然優渥異族,外族在唐朝為官經商者比比皆是,特別是安史之亂後,中央權威式微,以胡人掌權的“河北三鎮”為代表的地方節度使做大,更是加速了該地區的胡化進程。

到了北宋的時期,北方的遼國無論從國土和影響力都比北宋高出一籌,特別它據有幽雲十六州後,其影響力更是往南推進到中原腹地,北京,天津,河北北部等地區均受遼人統治。受強大的胡風的影響,處於遼宋交界的華北平原開始食用牛肉等草原肉類,就是易於理解了,就像現在的中國人著迷美國大片,肯德基和星巴克一樣。

.En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