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何為「發物」?

瀕湖山人

您的私人健康顧問

春季萬物以榮,謂之發陳,是萬物生長的季節,同時也是百病發生髮火的季節。在飲食上若不留意,尤其是過敏性體質的人或是有陳年宿疾的病人,如果不慎過量地食用了一些會「發」的食品,就會導致舊病複發或病情加重,這些食物就是人們俗稱的「發物」。

發物為何物?不妨先講一個關於發物的故事

傳說明太祖朱元璋當了皇帝以後,便加緊殘害開國功臣。元帥徐達患了「發背」,最忌吃鵝肉,朱元璋卻別有用心地賜徐肥鵝一隻。因鵝為發物,易動火發瘡,徐達明知其惡意,但又不敢違君之命,只好當場吃下。不久,徐達「發背」擴散而亡。

為什麼呢?因為鵝肉性寒涼,中醫理論中有「寒性收引」、「寒性凝滯」之說,而瘡瘍初起,多因氣血壅滯肌膚或皮膚膜外,有的挾風挾濕,多食寒涼之物,一方面使邪氣不易透達外出,甚至留邪內陷而加重病情;另一方面寒涼之物易傷脾胃陽氣,脾胃為生化之源,陽氣受損致運化失健,氣血生成不足,不利於瘡瘍後期創口的恢復,嚴重者難於生肌收口,創口延遲癒合,甚至會出現逆證。

中醫認為,發物是指富於營養或有刺激性特別容易誘發某些疾病(尤其是舊病宿疾)或加重已發疾病的食物。 所謂「發」,可以理解成「誘發、引發、助發」。原本有慢性疾病的人,體記憶體有「伏邪」,如果吃了「發物」,就可能誘發原有的慢性病,導致疾病反覆發作。而如裸體內沒有「伏邪」,身體健康,根據自己的體質適量吃些「發物」則是無害的。那麼春季,有哪些需要我們日常注意的發物呢,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

1、羊肉

《本草綱目》中說:「羊肉能暖中補虛,補中益氣,開胃健身,益腎氣,養膽明目,治虛勞寒冷,五勞七傷」。它既能禦風寒,又可補身體,最適宜於冬季食用,故被稱為冬令補品,深受人們歡迎。

但春氣象候乾燥多風,則不適宜多食羊肉,尤其是對陰虛火旺者及熱病、傳染病、過敏性疾病患者來說,春季食用羊肉更容易上火併引動舊病複發。因此,春季盡量少吃羊肉,吃時最好搭配一些冬瓜、絲瓜等涼性食物。

2、韭菜

葉、花葶和花均作蔬菜食用;種子等可入葯,具有補腎、健胃、提神、止汗固澀等功效。在中醫裡,有人把韭菜稱為「洗腸草」。春韭為韭菜中的佼佼者,味道尤為鮮美。其根白如玉,葉綠似翠,清香馥鬱。春韭吃法多樣,既可佐肉、蛋、蝦、墨魚等,又可做蒸包水餃的餡料。炒綠豆芽或豆腐乾時加些春韭,格外芳香可口。

但體內陰虛有熱或患瘡瘍、眼疾者,食用韭菜則會加重病情,令人神昏目暗。

3、香椿

香椿被稱為「樹上蔬菜」,是香椿樹的嫩芽。每年春季穀雨前後,香椿發的嫩芽可做成各種菜肴。香椿葉厚芽嫩,綠葉紅邊,猶如瑪瑙、翡翠,香味濃鬱,營養之豐富遠高於其它蔬菜,主治外感風寒、風濕痹痛、胃痛、痢疾等。據《食療本草》載「椿芽多食動風,熏十二經脈、五臟六腑,令人神昏血氣微。若和豬肉、熱面頻食則中滿,蓋壅經絡也」,故不可過量食之。尤其是曾患過蕁麻疹、丹毒、濕疹、中風、驚風等疾病的人,食用香椿容易使舊病複發。

4、竹筍

竹筍,是竹的幼芽,也稱為筍。在中國自古被當作「菜中珍品」。竹筍是中國傳統佳肴,味香質脆,食用和栽培歷史極為悠久。中醫認為竹筍味甘、微寒,無毒。在藥用上具有清熱化痰、益氣和胃、治消渴、利水道、利膈爽胃等功效。竹筍還具有低脂肪、低糖、多纖維的特點,食用竹筍不僅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消化,去積食,防便秘,並有預防大腸癌的功效。但四肢發冷,泄瀉、腹部冷痛、陽虛水腫等脾胃虛弱者,不宜食用。

5、香菜

是人們最熟悉不過的提味蔬菜,北方一帶人俗稱「芫荽」狀似芹,葉小且嫩,莖纖細,味鬱香,是湯、飲中的佳佐。傳統中醫認為,香菜性溫味辛,能健胃消食、醒脾和中、發汗透疹、驅風解毒。《本草綱目》說:「胡荽辛溫香竄,內通心脾,外達四肢。」《羅氏會約醫鏡》謂「辟一切不正之氣,散風寒、發熱頭痛,消穀食停滯,順二便,去目翳,益發痘疹。」但香菜有損人精神、對眼不利的缺點,故不可多食、久食。且患口臭、狐臭、嚴重齲齒、胃潰瘍、生瘡者亦應少吃香菜。

瀕湖山人微商城鏈接

或直接進入公眾號首頁微商城購買

偷偷告訴大家,微商城會不定時推送優惠券哦,快來搶購吧~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