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日本要終止對華39年援助,該不該先對它說聲“謝謝”?

文/群刀亂侃

我們那位“鄰居”的現任戶主——安倍晉三馬上就要來華訪問了。

今天,10月23日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正式生效40周年,也是明治維新150周年紀念日。這個特殊日子,安倍晉三做了一個重要演講。另據日本媒體透露,安倍晉三還宣布了一個重要決定——終止對華持續39年的ODA援助。

在訪問前,這個決定和這場演講釋放了什麽信號?刀哥覺得有不少東西值得琢磨。

援助

看到日本媒體報導“安倍晉三決定終止對華ODA援助”的消息,不少中國網民並沒有表達生氣、不理解的態度。反而,他們認為應該對日本這些年的對華援助說聲“謝謝”。

刀哥覺得,這是一種成熟心態的體現。從實事求是的原則出發,該謝謝的地方我們不應吝嗇,而該譴責的地方我們也無需藏著掖著。

ODA,英文全稱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指的是發達國家政府為發展中國家提供的,用於經濟發展和提高人民生活的,贈與水準(grant element)25%以上的贈款或貸款。

日本 ODA 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接受外國政府的開發援助,它曾經在中日關係中有多重要?

研究中日關係的學者中流傳一句話,不研究日本對華 ODA 問題,要麽不能全面了解多年來中日關係發展變化的基本脈絡,要麽無法高屋建瓴地認識中日關係的全局。

可以說,中日邦交正常化前後至今的40多年來,右翼勢力以及反對與中國和平友好的聲音在日本政壇始終存在,即便是中日總體氣氛較好的上世紀80年代亦是同樣。

但中日在當時的節點上能夠實現破冰,除了國際大氣候的變化以及中日兩國國情之外,很重要的一點是,田中角榮、大平正芳這些老一輩日本政治家,出於對那場戰爭的認識以及對中國人民的負罪心理,壓製了右翼勢力,使中日友好成為當時日本社會的主流。

這也是日本對華ODA的一個重要出發點。

1979年12月5日,已經身為首相的大平正芳再次訪華,他在與鄧小平會談時表示,日本政府決定向中國提供日元貸款。

當時日本國內也有反對的聲音,但包括日本政府高層、經濟界人士及主流媒體的聲音是:中國連戰爭賠償都放棄了,難道日本不應對中國的經濟建設提供資金合作嗎?

今天再研究那段歷史,我們可以查閱到許多細致的分析,比如日本由於戰後經濟起飛,開始謀求確立與其經濟實力相適應的國際政治地位;日本與蘇聯關係惡化,希望發展中日關係,20世紀70年代的兩次石油危機,使絕大部分能源依賴進口的日本開始考慮確保能源安全, 因此十分重視發展與中國的能源貿易;日本的製造業需要開拓中國這個潛在的市場。

這些都是日本對華ODA的決策背景。

但也不能否認的一面是,原日本駐美大使松永信雄後來所提到: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時候,毛主席、周總理決定不向日本要求戰爭賠償一事,帶給所有日本人民的,不僅是對兩位長官、而且也是對整個中國和中國人民的高度評價和敬意。這件事跟日本對華經濟合作在法理上沒有關係。但在日本政府決定向中國提供經濟合作的時候,我們總是考慮到中國的這一決定。”

自大平正芳開始,日本對華ODA 援助30年的歷程來開了帷幕,但大平正芳也無不悲觀地看到,“現在都是友好氣氛,好像很熱鬧,當30年、40年後中國實現經濟高速增長的時候,一定會有難題發生啊……”

日本對華ODA的生命也如同大平正芳預言的,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80 年代的穩步實施期;第二階段是上世紀90 年代的“援助質疑”期;第三階段是2000年以後的“畢業”期。2005年 3月,日本政府正式宣布將在 2008年停止提供對華日元貸款,其後又決定還將停止對華無償援助。並保留繼續向中國提供以節能和環保為主的技術合作至今。

從1980年到今天,ODA走過的三十多年歷史,給中日兩國留下了什麽呢?

從輿論的角度看,或許是一地雞毛。

總體來看,不少中國民眾對於ODA了解不多、評價不高,甚至大大低於對華ODA總量少於日本的美國。

在他們看來,ODA根本不能算是友好援助。與日本在戰爭中給中國帶來的巨大損害和應付的巨額賠償相比,3萬多億日元的ODA資金微不足道,更何況其中90%以上是需要連本帶息償還的貸款。

而從日本方面的角度看,日元貸款之所以被稱作“援助”,是因為日元貸款的官方性和優惠性符合ODA的標準。更何況日元貸款比商業貸款條件優惠得多。

日本原本希望中國能廣為宣傳報導對華ODA ,使中國民眾人盡皆知 ,以增進中日兩國人民的互相信賴, 達到借助 ODA 進行心理感情投資的目的,改善日本形象。

但日本人卻在全面考察以後聲稱:中國民眾缺乏對於日本 ODA 的援助性質的了解、認識和評價。這給了日本右翼以口實,他們給中國人栽上“忘恩負義”的形象,宣稱中國對日本ODA不宣傳、不感謝;中國一邊接受日本ODA。一邊卻加強軍備和對外援助。

這種汙蔑反來激怒了中國民眾:當年中國“以德報怨”放棄了戰爭賠償,結果日本拿ODA說三道四,難道不是“以怨報德”嗎?

當年希望彌合中日社會的舉動,最終卻撕裂了中日社會,大平正芳當年是否想到過這一步呢?

客觀地看,ODA對中國改革開放的幫助實實在在的。

從1979年到2008年,日本為對華ODA提供了3萬多億日元(約300多億美元)。在最高峰時,日本對華援助佔到外部援助的80%以上。上世紀80年代,ODA款項中相當大一部分被用於建設一大批規模大、周期長、技術含量高、施工難度大、佔用資金多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到了90年代,除了上述基礎設施領域以外,ODA開始更多地用在城市建設(比如自來水、汙水處理、地鐵等),以及環境保護、人才培養等領域。而中日友好醫院、中日環境中心等都是由日本的無償資金援助建設的。

原因

日本政府決定終止對華ODA援助,其實也反映出了日本人的矛盾心態。

一方面,中國經濟規模已經超過日本,所以不少日本人認為沒有必要繼續進行對華經濟援助了。

《產經新聞》的一篇社論觀點就頗具代表性,“1979年開始對華提供的ODA應該完全終止。累計超過3兆日元的貸款已經終止了新的借貸,但現在也依然提供著高達數億日元的無償資金援助和技術援助。作為世界第二的經濟大國,沒有理由再繼續接受援助。”

對於日本政府的這個決定,大多數日本網友表達了支持。

比如,@kuroiringo 就寫道“中國已成了世界第二,也就不需要ODA了。從世界第三那裡接受援助,很奇怪。”

@serhaya 也有類似的看法“我很吃驚,GDP世界第三的日本還持續向世界第二的中國進行ODA援助。而且,經過40年達到3兆日元以上。”

@すずりん 認為“對中國的ODA終於結束了。希望日本政府能更多地看看國內的情況。”

其實,這些觀點看法可以說代表了日本人圍繞對華ODA問題上的普遍認知。

另一方面,日本經濟整體的不景氣,也使得ODA的整體規模不斷縮減,所以終止對華ODA援助也是必然的結果。

日本對外ODA援助始於上世紀60年代經濟高速增長期。當時,通過對外ODA援助,既是為了彌補曾經侵略者的角色,也是為了間接幫助日本企業“走出去”,獲取更多的利潤。

然而,隨著90年代初日本經濟泡沫的破裂,使得日本陷入了“失去的二十年”。經濟的低迷,日本對外ODA的規模當然也不斷萎縮。

根據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發布的有關ODA規模的統計可以看出,日本對外援助的金額持續下降。1997年ODA達到峰值1萬1687億日元,進入千禧年後則持續下降,到2008年降至7002億。由於2010年中國經濟規模超過日本,所以從那時起,日本國內要求終止對華ODA的聲音越來越多。

信號

在宣布結束對華ODA援助的同時,作為日本明治維新150周年的大日子,安倍發表了一場重要講話。放在即將來華訪問的背景下,我們該怎麽看安倍在這次講話中釋放的信號?

一位資深的日本問題專家告訴刀哥,看安倍發出的信號,除了看他說了什麽,還要看沒說什麽。

在這次演講中,安倍主要回顧了明治維新對日本國家命運改變的巨大歷史意義,以及如何在今天保持日本的優良傳統。其中主要提及的是“五條禦誓文”所宣誓打破舊的陋習、不論身份或地位,追求新知,為國家的發展發揮重大作用。

這對中日關係來說沒有什麽影響。

此外,安倍還談到目前日本面臨的局勢比較嚴峻。在內部面臨著急劇的少子老齡化的問題,在外部則面臨著國際形勢的激烈變化。安倍甚至認為,現在也可以稱為“國難的時代”。所以,今天的日本民眾也必須像前人那樣直面困難,必須跨過困難。

這份發言的內容,在那位資深的日本問題專家眼裡算得上是中規中矩,沒有觸碰中日之間那些敏感的地帶,也沒有去刻意撩撥日本民族主義者的神經。

那麽,安倍在這個場合本來可以講什麽,卻沒有講呢?

比如說,明治維新的“三大政策”。這三大政策包括:富國強兵、文明開化和殖產興業。

而明治維新中的“富國強兵”,主要強調日本進行軍製改革,將以往各藩的藩兵歸入國家體系,同時模仿西方實行征兵製,廢除原先的武士階級特權,特別是從平民中征兵,建立了新式常備軍。

而在當前這個時期,安倍如果借著紀念“明治維新”強調日本仍需要富國強兵,那會讓日本國內民族主義力量和一幫軍國主義分子得到莫大的鼓舞,而對那些曾經遭受過日本侵略的國家而言,則是在歷史的傷口上撒鹽。

還好,這一次安倍沒提這些,算是在訪華之前顯示了自己的誠意。

另外,在紀念明治維新時,日本長官人有時還會提到“脫亞入歐”。這個概念是當時日本思想家福澤諭吉提出的,其核心思想就是“全盤西化”。

如果這時候安倍再強調“脫亞入歐”,顯然是要在一些重大問題上倒向西方,或者更直白地說倒向美國。這在當前中美競爭加劇的氛圍下,也是非常敏感的。

所以,這麽來看,安倍在他訪問中國前的這場重要講話中的表現,也算是不錯的。當然,我們看中日關係,更應該側重未來日本方面的舉動,是否真的會如其所說的那樣。

據日本媒體報導,這次安倍訪華將會率領一支近千人的團隊,包括很多日本大企業的負責人和許多文化方面的人士。刀哥也希望,這次訪問能給中日關係帶來一個新的轉折點和契機。

本文由胡一刀、李小飛刀、陳小刀撰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