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精神科專家說心理病其實不叫病

如果我們只能夠精神正常,那真的太可憐了。

——溫尼科特

訪談丨心理治療師劉強(下):我們都沒病


上一期中劉強主任開玩笑地說,在他職業生涯剛開始的時候,他看所有人都有病。然而,在從事專業心理治療超過20年後,他又認為,我們都沒病。


往期回顧

《訪談丨心理治療劉強(上):你們都有病》


姿勢已擺好

就等你點啦


劉強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現交通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系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副主任醫生,心理治療師

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睡眠障礙學組委員,

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危機乾預協作組副組長,

中國醫師協會精神科醫師分會強迫症專業學組委員,

中國醫促會精神衛生分會文化與心理健康學組委員。

1998年畢業於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現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系,從事精神心理工作20餘年,目前為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精神衛生中心睡眠醫學病房副主任醫師,一直致力於睡眠問題的解決和相關心理知識的科普宣傳,常年在上海人民廣播電台擔任直播嘉賓。在對焦慮障礙、進食障礙、心境障礙、神經症及心身疾病的藥物、心理治療方面有豐富的經驗。

三、醍醐灌頂: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採訪者:《天生變態狂》這本書聽起來很有趣,那劉主任有沒有什麼想通過這本書告訴大家的?因為我相信很多人對心理學非常感興趣,包括這個行業也是人才緊缺。國際衛生組織標準規定每1千人需要配備一名心理諮詢師,而且有很多特殊部門明確要求配備。但是目前中國從事心理諮詢專業的醫療工作者供不應求,想問這種現象您怎麼看?


劉主任:你說的是現在中國心理行業的現狀,目前心理諮詢師還是處於一個相對緊缺的狀態。但是,在這種情況下,更需要穩步的發展。並不是想很多人想像的那樣,參加培訓,考取心理諮詢師的資格證就可以輕鬆上崗就業的。這樣不僅是對自身的不負責,對患者的不負責,更是對行業前景的不負責。

而且,很大程度上,從事心理治療的專業人員越多並不能一個可以樂觀的社會現象,我們還是要從源頭做起,提高人們對心理疾病的警惕性,因為很多心理疾病在發病的初期通過健康科學的自我調節是可以治癒,甚至可以完全避免的。我現在就在從事這一方面的工作。


採訪者:能詳細為大家說說您現在工作的重心嗎?



劉主任:目前我是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精神衛生中心睡眠醫學病房的醫師,致力於睡眠問題的解決和相關心理知識的科普宣傳,常年在上海人民廣播電台擔任直播嘉賓。因為已經從業超過20年了,所以在我從業期間發現,很多心理知識都沒有進行科學有效地傳播,導致人們對心理疾病有著這樣那樣的誤區。


採訪者;回到最初您剛就業的時候,您開玩笑的認為你們大家都有病,您現在還認可當初的觀點嗎?



劉主任:相反,我現在的觀點是,我們都沒病。在治療中一些患者會經常說沒人能理解他。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平時生活中,能真正共情的人太少了。回到我們最初談到的共情。所謂共情,簡單來說就是換位思考,真正站在別人的角度上思考和感受。但現實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尤其是在發生衝突,情緒激烈的時候。所以,共情也是心理做諮詢挺重要的部分。


還有,生活中人們太習慣給建議。心理治療的目的,是通過聊天,引導出患者心中真實的想法,讓他們能做真正的自己。太多的建議會干擾到他們去感知自己真實的想法和感受,反而會造成影響。


我們並不排除生活中有些建議是有效的,但問題在於,當一個人總是習慣性地聽從別人建議,他的自我功能、自我獨立性就會被削弱,難以真正發展起來。所以,你會經常看到,生活中有些人總是依賴別人指導他做事,別人煩了他還是要求著別人。對於這種情形,我們不僅僅是教他怎麼做,而是要促進他的人格成長和完善才行。


溫尼科特說,做一個60分的媽媽,我在這裡,需要做的是60分的心理治療師。學會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患者也要學會接納他們的不完美。這種接納是人格成長相當重要的部分。


這就是「你們都有病」,和,「我們都沒病」。


採訪者;非常感謝劉主任接受我的採訪,謝謝您的分享,希望您可以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如果您有任何精神心理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思睿明將竭誠為您服務。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