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複星參股近10家獨角獸 郭廣昌:投資不靠燒錢

  淨利潤5年複合增長率達29%至131.6億元,每股盈利5年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21%,複星國際(港股00656)正走在成為百億美元規模超級獨角獸的路上。

  “2017年,複星進一步進化了戰略,要打造一個圍繞著家庭和客戶的全球化幸福生態系統,聚焦健康、快樂、富足三個板塊,圍繞著C2M生態系統進行全球化深度產業運營。”3月28日上午,在複星國際2017年業績會上,複星國際執行董事、首席執行官汪群斌表示,“複星一直把投資作為提升產業能力的重要手段,通過價值投資來補強產業運營能力”。

  在複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眼中,複星將成長為一個千億美元的獨角獸,打通複星產業物種,產生強聯繫進而服務全球10億家庭,這一太空打開後,要做到穩扎穩打。他特別強調道,複星的投資步步為營,有扎實的產業基礎和資產基礎,能夠提供持續的現金流和利潤,每一筆資產投入,每一個單體投資都要實現盈利,不為戰略而戰略,不靠燒錢和想象。

  提升產業運營能力

  2017年,複星國際總收入為880.3億元,同比增長19%;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達131.6億元,同比增長28%;調整後每股淨資產達33.28港元,同比增長28%;每股分紅0.35港元,同比增長66.7%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在880.3億元的總收入當中,健康產業板塊增長24%,快樂板塊增長12%,富足板塊增長19%;在131.6億元的淨利潤當中,健康產業板塊增長32%,快樂板塊增長6%,富足板塊增長29%。

  郭廣昌表示,“複星2017年業績表現強勁,主要基於我們強大的產業運營能力,以及持續優化資產配置的能力。2017年,我們的產業運營能力明顯提升,一方面,複星醫藥(港股02196)、地中海俱樂部、豫園股份、BCP、南京南鋼等企業經營利潤顯著增長;另一方面,集團秉承價值投資理念,圍繞C2M戰略,全年新投資的項目超100個,退出的項目超過50個,10個項目成功IPO。”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在上述100個全新投資項目中,64%為健康和快樂產業;40%為與創新科技相關的投資。事實上,在複星深化C2M戰略過程中,郭廣昌一直強調要以科技為先導。汪群斌也表示,時代變化快,複星主要還是在“新”的方面做文章,打造有創新力的產品,投入科技、人工智能、區塊鏈等,讓客戶體驗達到極致。未來三年科技投入要達到200億元,未來十年達到1000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複星的投資邏輯發生了變化,過去投資企業是為產生投資收益,現在則是以運營邏輯為先去尋找投資標的,要投資能與複星體系內產業發生協同關係的標的,進行投後管理,甚至深度參與某些產業的運營,實現規模化盈利。

  “在複星發展中,投資者和股東會看到一個產業運營鏈條是怎麽實現的。從不同產業進入,培育、運營和整合這些產業,複星形成了這樣一種模式。”複星國際執行董事、聯席總裁陳啟宇表示,“複星今天更看重的並不是行業領先的一些企業,我們更關注有多少優秀種子布局在下面,複星更大的爆發力可能是在產業培育階段,今天在科技、快樂、富足和健康板塊都有優質產業布局,這中間會形成獨角獸,形成未來複星C2M戰略的核心貢獻者”。

  投資近10家獨角獸

  培育獨角獸,在複星的早期戰略計劃表中就存在。不同的是,目前對於複星來說,因有全球化投資和多元產業支撐,下一步要做的是,打破複星多元產業的邊界,進行C2M式整合,重新定義和培育複星的產業。

  “若不完全統計,複星不同程度參與的具備獨角獸規模的企業應該將近10家。複巨集漢霖、微醫、寶寶樹,菜鳥等企業是複星參與程度比較深的,有的甚至是主導的。”陳啟宇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與國內企業不一樣的是,複星培育獨角獸企業有全球視野,不僅在中國培育獨角獸,還在美國、以色列、英國等國家進行科技企業投入布局,複星會在全球範圍內找獨角獸。

  事實上,對於複星的全球化戰略,郭廣昌表示,雖然現在有反全球化的力量,但是全球越來越扁平,全球的資源整合效率在不斷提升,從複星的實踐或者從全球其他企業的實踐當中已經明確感受到了,這是複星繼續全球化根本的邏輯。

  對此,郭廣昌直言,進入一個產業,一般是小股投入開始,後面控股,再加快發展,這是複星的典型打法。比如10年前投資地產中海俱樂部,5年後進行私有化。同時,複星又投資亞特蘭蒂斯,再後來投資太陽馬戲,這些產業真正發力是在2017年,是複星的旅文板塊,預計估值也是獨角獸規模。

  或許是基於圍繞C2M戰略進行投資和產業運營,研發新產品打造產品力的思路,郭廣昌卸下了一些職務,目前傾注全部注意力聚焦於戰略發展方向。

  而對於過去業內一直高度關注的複星負債狀況情況,複星國際執行董事、首席財務官王燦表示,複星國際的淨債務比例從2013年底的86%,持續優化至2017年底的49.7%。2017年平均債務成本為4.72%,融資成本可控。

  至於負債保持在什麽水準,對複星的發展“最舒服”,陳啟宇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要根據投資環境來調整負債率,“不是負債率一路降下去,適當機會還要回來”,圍繞淨債務比率60%上下都是可以接受的。

責任編輯:張海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