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留學生海外就醫:沒醫保卡,我連急診都看不起

學子在外留學,奔波勞累是少不了的。日子久了,一些頭疼腦熱不免找上門來。小病可以扛過去,大病、急症就要去醫院了。

由於各國醫療體系不盡相同,學子海外就醫遇到的難題也多種多樣。我們採訪了正在美國、韓國、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讀書的學子,聽聽他們的經歷和“良方”。

看病慢、看病貴

留學有心病

孫吉鵬正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就讀。他說:“在澳大利亞,就醫體系分為3級,分別是診所、醫療中心和公立、私立醫院。每個人都需要聯繫一位全科醫生作為家庭醫生,由他來負責所有的就醫事情。家庭醫生可以治療一些普通的小病。如果需要去更高一層醫療機構診治,必須由家庭醫生來聯繫,如果沒有他的對接是無法去上一級醫療機構就診的。”

所以,學子首先要了解國外的看病程序。與國內傳統的當天排隊掛號、當天診治不同,大多數國外醫院除了急診都需要提前預約;在有些國家還存在分級就診。

李瑤目前正在英國謝菲爾德大學讀大三。她說:“在英國,就醫的地方都屬於‘NHS’(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留學生在辦簽證的時候都要交醫療附加費,所以可以免費就診。但一般社區的基礎服務效率非常低,至少要提前3天預約。有一次,我的一個朋友看病前前後後花了一周的時間。”

除了看病慢,在美國、韓國、加拿大等國家,醫療費也很昂貴。根據美國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服務中心預計,未來10年美國的醫療衛生支出平均每年將增長5.5%,到2027年將達到近6兆美元。以急診為例,學子常常和國內看病費用做比較,覺得在國外看病是“天價”。因此看病慢、看病貴成了大多數留學生的心病。

國內帶藥 國外醫保

省錢、省力有“良方”

留學醫療類保險這些年逐漸為留學生接受。一些國家在提交入學簽證申請時,即強製要求留學生在入學前購買海外學生健康保險(OSHC);有些國家的大學,在新生入學時也會做出相應的規定。但並不是所有國家和地區都會如此。

醫保無疑是解決海外“看病貴”的最直接方式。吳超已經在加拿大苦學了3年。他說:“沒有醫保卡,我連急診都看不起。”他還提到:“留學生醫保卡可以用來支付、報銷醫療費用;如果沒有醫保卡,看病會很貴。”

除了看病費用高,購買藥物也不像國內那樣簡單。“這邊一般的消炎藥是買不到的,必須由醫生開出處方,再去藥房取。”吳超說,“所以通常的辦法是,我們會從國內帶些常用藥,一般的感冒發燒都不會去醫院。”

易思(化名)正在英國讀大三。她說:“在留學之前交200英鎊買醫療保險,之後在英國看病住院是不花錢的;但牙科和眼科不屬於免費醫療範圍。留學生入學後要去學校注冊自己的信息,這樣醫療中心才會有記錄,否則去看病就要自掏腰包了。”

在澳大利亞,國際學生不能參加澳大利亞國民醫療保險。所以學子必須在簽證有效期內購買澳大利亞海外學生醫療保險。孫吉鵬舉例說:“有了這種醫保,學子看病時就診費可以被覆蓋70%左右,一次就診10-20澳元,還是能夠接受的。”

美國的醫療費用普遍昂貴,從國內帶藥備用,成為學子的普遍選擇。瑞娜(化名)在美國舊金山藝術學院留學。她說:“我和身邊的同學日常都很小心,盡量不讓自己生病。因為國外就醫挺貴的,有時候口語不好和醫生又說不明白。”她還提到:“許多留學生離家上學時都會從國內帶些藥,比如止疼片、板藍根、紅霉素、止瀉藥等。”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一定要注意不同的國家對攜帶藥物入境的規定。“一些中成藥,像甘草片、牛黃解毒丸就不可以帶,被海關查到了就會沒收。”瑞娜說。

並不是所有海外學子都會買醫保,他們有的寄希望於自己的身體很健康,有的則是不願把時間花在應付國外醫院的繁瑣緩慢程序上。瑞娜說,“我沒有辦醫保,這一年也沒去過醫院,感冒了就喝杯熱的薑水、吃點自己帶的感冒藥或者用熱水泡泡腳。”

李瑤的媽媽給她買了很多常備藥。“離家之前,怕在英國生病,於是就從家裡帶了一大袋藥。前兩天生病了,我沒有選擇去看醫生,因為要先預約排隊,可能等排到我,我的病都好了。”李瑤說。

就醫體驗有好有壞

服務、環境、設施最值得誇讚

和國外醫院打交道,學子的感受如何。我們採訪的學子多是在經濟發達的國家留學。他們的評價是“除了貴和慢,沒有其他問題”。

孫夢琪是韓國首爾西江大學的學生,不久前去延世大學醫院接受了疫苗注射。“韓國的這種大學醫院屬於比較好的醫院,裡面有國際診療中心,外國人看病可以通過郵件預約。”孫夢琪說,“不同的醫院價格不同,雖然學校統一給買了醫療保險,但和國內比起來看病仍覺很貴,整體費用折合人民幣是中國的3倍左右。但除了費用貴之外,服務、環境、設施還是很好的。因為國際診療中心有很多外國人前來看病,所以那裡的醫護人員的英語都很流利。”

回憶起這段就醫經歷,孫夢琪最大的感受就是“痛並快樂著”。心疼費用高,但就醫體驗非常舒服。

易思不久前牙髓感染發炎,由於醫院沒有牙科,她需要自己聯繫牙科診所預約醫生。她說:“因為之前沒有在英國看過牙科,所以不是那裡的會員。在這邊,很多牙科診所是會員優先製,其他的患者來了,不管多難受都得排著。”易思已經牙疼了四五天,但牙醫很難預約到,一般需要排上幾天甚至一個星期。她為了緩解疼痛,吃下了超過限量的止疼藥。

易思告訴筆者:“牙醫預約不到,可以撥打當地的醫療保健服務電話。他們了解到我吃了過量的止疼藥後,告訴我要去醫院驗血之後才能給我預約牙醫。結果,抽完血後發現有些指標不正常,醫生要求我住院24小時,點滴之後再次驗血,指標正常以後才可以出院。”

談到就醫期間的感受,易思說:“醫院給我安排了病床,我就負責躺著。護士很和氣,護工照顧得也很細致,提供茶、咖啡還有冰淇淋。除了預約牙醫的時候有些糟心,其他的還是挺滿意的。”

當然,這讓她付出了額外的痛苦和更多的時間。(劉林偉)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9年05月09日 第 09 版)

原標題:海外就醫難 學子心裡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