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PAM 展覽精讀 | 畫出愛倫·坡也畫出一切

洛倫佐·馬托堤

Lorenzo Mattotti 

洛倫佐·馬托堤,1954年出生於意大利北部城市布雷西亞,曾經在威尼斯學習建築,隨後進入漫畫與插畫的領域,目前在巴黎生活與工作。他為 《紐約客》(The New Yorker)、 《名利場》(Vanity Fair)、 《時尚》(Vogue)、《大都會》(Cosmopolitan)和坎城電影節等等知名媒體與機構繪製插畫和宣傳海報,其作品受到國際諸多負有盛名的媒體青睞。

▲ 馬托堤為《紐約客》創作的封面

▲ 馬托堤為2000年坎城電影節創作的海報


路易威登遊記系列中的《越南》為馬托提去往當地進行藝術駐留時所作,插畫中,一位遠方來客用智慧與敏感描摹了越南的種種柔情色彩。

原作正在明珠美術館”讀書行路:《路易威登遊記》藝術展“中展出。

▲ 越南室內市場

©Louis Vuitton Malletier 和 Lorenzo Mattotti

▲ 越南老虎廟

©Louis Vuitton Malletier 和 Lorenzo Mattotti


�� 歡迎來PAM領略馬托提在異國的溫情手跡 ��

馬托堤是意大利頗具革命性的漫畫家與插畫大師。他作品中的文學性常常賦予讀者高度自由的思考太空,使得他們自身的思想能夠暢遊於作品的表象視覺與內在主題中。馬托提插畫中的視覺元素——戲劇性的光影效果、幾何式的太空結構、富有衝擊感的色彩搭配以及細膩的蠟筆質感——含有極其強烈的心理暗示性,直指人類精神層面的衝突與調和。創作漫畫時,馬托提對於影像和文字的關係的理解,讓他傾心於非線性敘事的運用,唯恐過分詳細清晰的敘事結構壓縮了讀者個人意識發揮的太空。當然,他並不是想以此迷惑讀者,而恰恰是因為馬托提重視讀者自我產生的解讀。

▲ 創作中的馬托堤

馬托提的革命性源自於他的個人作品,文學、油畫、音樂、電影是他的繆斯女神。他的漫畫作品中時常可以窺見意識流的影子,當外在的敘事被削弱,因果關係被打亂,角色內心世界複雜的迷惘、抗爭、糾葛,或喜或悲的情緒在馬托提純熟的畫面把控中得到釋放。讀者以此獲得某種契機,以不斷轉換的新的視角理解馬托提的漫畫作品,並與之發生共情。

▲ 創作中的馬托堤

馬托提在1982年出版的第一本漫畫作品《斯巴達克斯先生》(Il Signor Spartaco)中,就由於對主人公心理掙扎的精準描繪,衝擊了彼時傳統的法國和比利時漫畫界。使馬托提名聲大噪的是1986年由企鵝叢書出版的英語漫畫《火》(Fires),突破了語言限制的《火》被全世界的讀者所愛戴。在這本漫畫中,馬托提有意混淆故事的時間線,增添了故事神秘性的同時,使得這部漫畫的主題——文明與自然的碰撞更加激烈。

視覺上,馬托提對色彩的調度尤其出色,大量高純度的顏色出現在亮部和陰影中,配合高度概括的形狀和穩定的黑色輪廓線條,強烈的光線與陰影、色彩與黑暗、因恐懼而產生的戰栗、因愉悅而產生的欣歎皆匯聚於他的作品中。

▲ 馬托堤漫畫《火》的封面和內頁

馬托提在藝術世界的挑戰從未終止,他一次又一次地超越自身創作的邊界,顛覆外界對他的評價。以色彩震動業界和讀者的馬托提為了追求更為純粹的、纖細的人類情感和人與人之間脆弱的關係,出版了半自傳性質的黑白漫畫《窗邊的男子》(The Man at the Window)。讀者再度為馬托提所描繪出的易碎的人類社會所傾倒。

▲ 盧·裡德與馬托堤

馬托提始終對文學持以敬畏與熱愛。2003年,地下絲絨樂隊(The Velvet Underground)的主唱盧·裡德(Lou Reed)邀請他跨界合作,創作了取自埃德加·愛倫·坡(Edgar Allan Poe)名詩《烏鴉》(The Raven)的同名專輯封面與系列插畫,向愛倫·坡致敬。兩位想法驚奇的大師用詩、戲劇、影像多重語言將愛倫·坡的經典重塑——美的作品永遠為未來預留著可能性。

“我相信你們總有過跌倒或失敗的經歷吧,如果你曾經跌倒或者曾經失敗過,那麽愛倫·坡正是在為你而寫……那樣,你就會了解到那個失落天使的世界。”

——盧·裡德

對於馬托提而言,《烏鴉》完成了一次將詩歌轉碼為影像的完美表達,使用幾何圖形來架構太空,表現縱深的方法被再次精化。但是馬托提已經不滿足於還原基本的三維太空,他更是把愛倫·坡的詩中詭譎荒誕的精髓融入到畫面的構圖中。倒錯重複的太空,形狀奇異的影子和光線,像極了早期黑色電影的布景。人物不是遮蔽了面部,就是呈現出怪物般的特徵,人類內心的不安與驚懼被這種不穩定的構圖和離奇的畫面元素鋪陳開。

▲ 馬托堤與盧·裡德合作的“The Raven“插畫

馬托堤從未停止嘗試,通過遵循意大利大師的濃鬱配色風格和自由延伸的線條及圖形,他精心構想出多變、絢麗的作品,既具備深層次的創新性,又同時擁有了不可思議的自由度。他還研究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的抽象畫、克裡姆特(Gustav Klimt)的符號象徵手法和培根(Francis Bacon)的怪誕風格,不斷完善和突破自身的風格。

多變的嘗試卻有著唯一的精神,畫一切美的與憎惡的,這是馬托提的追索。

【購票就點我啊!】

當前展覽

微信圖片_20180725193849.gif

參展藝術家

布萊斯•德拉蒙德 (Blaise Drummond)

布萊希特•埃文斯 (Brecht Evens)

謝裡•桑巴 (Chéri Samba)

丹尼爾•阿舍姆 (Daniel Arsham)

eBoy

埃薩德·裡比克 (Esad Ribić)

讓-克勞德•弗洛克(Floc’h)

讓-菲利普•德爾霍姆

(Jean-Philippe Delhomme)

谷口治郎 (Jirô Taniguchi)

李昆武 (Li Kunwu)

劉小東 (Liu Xiaodong)

洛倫佐•馬托堤(Lorenzo Mattotti)

邁爾斯•海曼(Miles Hyman)

關名津子(Natsko Seki)

尼古拉•德魁西(Nicolas de Crécy)

托馬斯•奧特(Thomas Ott)

展覽資訊 

出品人:李爽

策展人:李丹丹

展陳設計:貝諾瓦·穆諾 

主辦:明珠美術館

承辦:上海元真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支持:上海新華發行集團、紅星美凱龍家居集團

鳴謝:路易威登

特別支持: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

               法國駐上海總領事館

2018年中法文化之春系列活動

展覽日期:2018年6月24日至2018年10月7日

展覽地點:明珠美術館

上海市閔行區吳中路1588號,愛琴海購物公園8樓

參觀時間:每周一閉館

周二至周五上午10點至晚7點(晚6點停止入場)

周六至周日上午10點至晚10點(晚9點停止入場)


如何到達:

公交:

地鐵10號線龍柏新村站3號出入口;

公交804路、721路、867路、149路、931路、虹橋樞紐1路、虹橋鎮2路、閔行36路、閔行18路。


駕車:

共有三個停車場出入口、車輛可從吳中路及虹井路駛入地庫,極為便捷。


有問題?請隨時聯繫我們。

關於展覽,不管您有什麽樣的問題,關於某件作品或藝術家——歡迎在我們的官方微信後台留言,我們非常高興給您提供相關資訊。

92467375080823136.jpg

請掃描二維碼或至美術館現場購票。

Scan the QR-code or buy 

your ticket at the counter.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