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吃了降壓藥,血壓為什麼還會忽高忽低?

人體的血壓反映了心臟對全身血管的供血情況,血壓本身就存在一定的晝夜和季節節律性變化,一般冬天比夏天高,白天比晚上高,這是正常的生理反應。但是,對於血壓忽高忽低,也就是所謂的血壓波動,指的是在一定時間內血壓變化的程度。如果頻繁發生血壓波動或者波動幅度過大,或是波動不符合正常的生理,這都在說明心臟功能有所下降,可能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此,正確處理血壓波動顯得尤為重要。

那麼哪些因素會導致血壓忽高忽低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一、不良狀態和行為因素

健康的人在處於不良狀態時會引起血壓波動。這些不良狀態包括營養不良、便秘,以及長期感到焦慮或抑鬱等,長期處於這種不良狀態,血壓就會忽高忽低。另外,一些體位變化、排尿排便、飽餐消化等行為因素以及情緒變化、吸煙、飲酒、中樞神經系統作用等都會引起血壓波動。

二、病理因素的影響

血壓之所以會產生波動,極大可能是因為病理方面的影響,即人體的內分泌功能減退,又或者是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等。一些常見的疾病都可以引起血壓波動,如當下高發的糖尿病,以及發病率逐漸走高的心腦血管疾病等,這些基礎疾病都會造成血壓波動。

三、藥物的相互作用

除了患者本身的健康狀態,藥物的相互作用也可能會影響血壓波動。如高血壓患者服用相應的降壓藥,降壓藥會起到降血壓的作用,這也會引起血壓波動。如果是服用降壓藥後出現的血壓波動,那可能說明所服用的降壓藥在起作用。一般來說,定期、按時服用降壓藥會使血壓控制在一個正常的範圍,因此服用降壓藥一段時間後,如果血壓還是處於波動狀態,建議患者儘早就醫。

血壓忽高忽低的危害

我們的血管就像個橡皮筋,長期反覆拉伸,橡皮筋更容易斷裂,同樣的道理,血壓上下波動,忽高忽低的壓力就會衝擊血管內壁,造成血管內皮損傷,同時引起內皮功能紊亂,使全身血管損傷處脂質沉積,斑塊逐步形成,血管壁發生炎症反應,血管彈性降低,心臟心肌細胞受損,心肌變厚,最終就會心力衰竭;在腦部,血管受損易發生中風;在腎臟,由於腎臟血管硬化導致腎功能不全,最終發生腎衰竭。在高血壓患者中,血壓變異的程度獨立並顯著地與高血壓引起的靶器官損害有關,如心血管病事件清晨的高發生率就與血壓清晨急驟升高密切相關。

這也是為什麼血壓忽高忽低最易發生在中老年人群身上,因為隨著年齡增長,人們的血管會逐漸老化,變脆、變硬,所以中老年人血壓更易受諸多因素影響而出現忽高忽低的情況。

高血壓患者如何控制血壓忽高忽低?

高血壓患者為了及時的掌握血壓的情況和用藥療效,應定期測量血壓,1-2周應至少測量一次。人的血壓在一天之中是有變化的,最佳測量時間為上午6點到10點、下午4點到8點,因為這兩個時間段峰值較高,所以白天選取這兩個時間段比較合理。只有正確掌握測血壓的時間才能有利於病情的掌握。

定時服用降壓藥,自己不隨意減量或停葯,可以在醫生指導下調整,防止血壓反跳。如果發現已並發高脂血症或糖尿病的時候,更要注意定期監測血壓,以防發生意外。

另外,為了有效的預防和減少血壓忽高忽低的出現,我們在飲食上應該多吃新鮮蔬果,少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也不能吃太飽,還要注意勞逸結合、適當運動、保持情緒穩定、睡眠充足。

小結

血壓偏高或偏低都不利身體健康,尤其是對於高血壓患者而言,不僅要遵醫囑服用藥物,還應在關注血壓數值的同時,關注血壓的波動情況,一般而言,日常血壓波動幅度應該在20一30mmHg,若超出該範圍,應及時就醫診斷明確病因,進行治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