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牙科提升用戶體驗 至少有四個抓手

差不多十年前,準確地說就是2009年,《科學美國人》雜誌評選出了人類最害怕的十大事物。猜猜都是什麼?儘管是十年前評選資訊,但是對當下還是很有現實的借鑒意義。

蛇在人類最恐懼的事物中排名第一。其他的分別是蜘蛛、電梯、陌生人、高度、黑暗、雷和閃電、飛行、狗、牙醫。沒想到吧?牙醫竟然赫然在目。排在第十位。

為什麼牙醫也是最害怕的事物呢?文章的解釋是這樣的:美國網路醫學博士網站一項調查顯示,1/5的人害怕看牙醫。人們不願看牙醫的原因主要包括經過不愉快的就醫經歷、害怕打麻藥和在冰涼的牙鑽下的無助感。

如果放在國內,其解釋,還應該加上一個輿論環境的問題。

中老年人心目中,對一個相聲段子估計還有一定的記憶。馬季和劉寶瑞說的相聲《拔牙》。怎麼拔牙啊?在牙上系一個繩子。然後在你旁邊放一個炮炸。炮炸一響,你一驚一躲。用那個寸勁,牙就拔下來了。相聲是好笑,但是,這個相聲對看牙產生的負面影響一點也不好笑。就像以上說的,對於看牙的而言,心裡一直有個陰影。

那年輕人不熟悉這個相聲,是否就沒輿論的影響呢?恰恰相反,影響更大。過去一段時間,關於牙醫收費過高,關於牙科醫療事故的媒體報導,曾幾何時把牙科推向備受社會譴責的風口浪尖。

牙醫被評為十大最恐怖事件,對於牙科改善和提升用戶體驗有什麼關聯呢?

好了,有點扯遠了,下面就進入正題。有哪些抓手來提升患者(相當於用戶。以下同。)體驗,增強牙科的美譽度和患者的忠誠度呢?

首先,要校正患者的心智。為什麼要校正患者的心智。因為患者對牙科有偏見和成見啊。最典型的就是,看牙很恐怖,很疼,收費很高,有的還是黑心牙醫。

怎麼校正?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一個社會環境的問題,不是短期可以見效的。但是,你可以做一些基礎的工作。比如,如果時間允許,你完全可以讓患者或用戶看看牙科手機是怎麼工作的,在模型上給他演示一下手機是怎麼鑽牙的,消除他的不確定感。另外,關於疼痛,你可以說實話,別說鑽牙不疼,可以講,沒有他想像的那麼疼。當然現在有笑氣或其他無痛的牙科設備,也可以矯正他對於疼的認知。關於收費什麼的,你透明就好,讓他明明白白地消費。

第二,營造兩個場景。一個是專業的診療環境場景。如果診療環境都無法達標的話,想校正患者的心智,那難度就大了,更別說提升患者的體驗了。

另一個要營造的環境就是冥想環境。這個很重要。前一個環境大家都懂,但是,這個未必。這個冥想環境是營造給患者的。

設身處地地想想,為什麼患者對牙醫恐懼?因為你在患者(用戶)嘴裡忙乎的時候,患者是閑著的。這個閑著是很可怕的事情。一閑著,他就會對你刺激到他的部位產生聯想。因為看不到,又不能動,聽著那個刺耳的聲音,他不恐懼才怪。

塑造一個冥想環境,讓他有事情去做,轉移注意力,時間就會過的很快,恐懼也就會大大地降低。自然體驗感就會不斷上升。
那麼塑造一個什麼樣的冥想環境呢?這個在文學裡相當於移情。你給患者設定幾個任務,比如讓患者閉著眼睛回憶最美好的旅遊經歷,和什麼人,說了什麼話,在哪裡,當時的風是什麼樣的,陽光是怎麼樣的,當時的感受是什麼樣的,越詳細越真切越好,然後根據完成任務給他打分激勵。

通過一個硬體的診療環境和一個虛擬的患者冥想環境的場景塑造,來提升患者的體驗。

第三,設計系統的體驗鏈條。關於系統這個詞的界定,因診所的實際,具體來制定。也許有的診所幾十個鏈條構成一個系統,因為那就是他們的實際。也許有的診所就幾個鏈條就構成了一個系統,那也是他們的實際。因為多與少,有個診所體量、資源、能力等因素匹配的問題。

最簡單的體驗鏈條可以設定三個。一個是進入門診用戶體驗鏈條沒,一個是走出門診用戶體驗鏈條,最後一個是冗餘體驗鏈條。前兩個好懂,冗餘體驗鏈條是什麼?簡單理解就是,用戶基本服務都達成後,又多回饋給他的那個正向的體驗鏈條。

最後,設計關鍵的體驗觸點。用戶到診所看牙,整個過程下來會有很多很多的觸點。如果都去設計和優化,不大現實。重點設計和打磨關鍵的體驗觸點就好了。

當然關鍵的觸點,常態下應該有很多,但是這裡也說個最簡單的模式,三個關鍵觸點。一個是患者進入診所的遇到的第一個情態言語。第二個是患者見到診療醫生的第一個明確態度。第三個是患者離開診所前的診所最後一個反饋。

解釋一下。第一個觸點,比如是診所前台對患者的第一個音容笑貌,言談舉止等等。第二個觸點,比如是醫生的自信誠懇、嚴謹踏實的狀態等。第三個觸點,比如是患者離開前,醫生對他說了什麼,做了什麼,或者是前台對他的反應等等。

患者觸點的感知是最真實的,感覺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儘管有時候,他不會把不滿表達出來或也表達出來,但是那是他最真實的感受。

好了,關於提升患者的體驗,大致分享這麼幾個抓手,校正患者心智、營造兩個場景、設計體驗鏈條、設計觸點。當然,關於抓手還很多,以後我們慢慢和大家分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