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沒有阿波羅登月計劃 矽谷技術革命或要晚上20年

騰訊科技訊 8月5日消息,據外媒報導,如果沒有50多年前的太空競賽,即使有像比爾·蓋茨(Bill Gates)和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這樣遠見卓識的人,矽谷也不太可能如此快地發生技術革命。

約翰·肯尼迪(John Kennedy)總統1962年發表的標誌性演講,指示美國在十年內將人類送上月球,在創新領域開啟了飛躍之門。在短短七年的時間裡,美國從太空技術落後於蘇聯,發展到首先在月球表面插上美國的旗幟。

曾擔任調查記者和媒體高管的巴茲爾·赫羅(Basil Hero)說,阿波羅登月計劃堪稱是現代科技生態系統的誕生地。赫羅在新書《The Mission Of A Lifetime》中稱:“如果沒有阿波羅計劃,我認為計算機革命不會發生得這麽快,也不會按照同樣的軌跡發生,這將需要額外的10年或20年時間。”

阿波羅與初創公司

美國宇航局(NASA)的阿波羅計劃是有史以來第一次“登月”。而促使其成功的因素包括不惜一切代價的決心、松散的管理結構以及充足的資金來源。

肯尼迪很早就估計,首次登月將耗資約70億至90億美元。但是當詹姆士·E·韋伯(James E.Webb)在1961年成為NASA局長時,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告訴肯尼迪總統要把這個數字翻一番。

赫羅在《The Mission Of A Lifetime》中寫道,這是一個“任何投資過高科技初創公司的風險投資家都會理解的舉動”。他說,創業者最常見的錯誤就是堅持認為他們可以低廉的成本推出自己的公司,但他們最終可能會以低價退出業務。

美國國會是阿波羅計劃的財政支持者,年複一年地開出大額支票。赫羅在書中指出,立法者們甚至在1962年授權美國宇航局提供“超級”工資,以便該機構能夠雇傭最好、最聰明的人。

但是,如果美國宇航局想要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裡把人類送上月球,那麽它就不能像官僚政權那樣行事緩慢。

進入喬治·穆勒(George Mueller)時代。1963年,他離開了在貝爾實驗室(Bell Labs)等研究機構創下的赫赫名聲,開始領導美國宇航局的載人航天計劃。美國航天局的歷史辦公室將他描述為“一位嚴肅的、有前瞻性的領導人”,他“引入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管理變革”。

赫羅表示,穆勒創造了“扁平化組織”結構:他去掉了中層管理人員,並“確保第一線的工程師能夠直接向美國宇航局高層人員表達他們的擔憂”。如果有人提出了安全問題或某個想法沒有奏效,決策者會聽取他們的意見,並迅速改變方向。赫羅說:“他們確實信任較低級別的人,工程師們從中受益。”

如今,從Facebook到谷歌,加州的眾多初創企業和科技巨頭仍然信奉同樣的管理技術。Netflix在其影響廣泛的工作場所文化宣言中指出:“我們的目標是激勵人們,而不是管理他們。我們相信我們的團隊會做他們認為對Netflix最好的事情,並給與他們很多自由、權力和信息來支持他們的決策。”

阿波羅計劃的管理人員也毫不費力地引入年輕而有遠見的人來承擔前所未有的任務,這一舉措被矽谷及其癡迷於年輕人思維方式的創業者們所效仿。

舉例來說,德克薩斯州休斯頓的任務控制中心是個史無前例的機構,沒有人知道如何運行它。所以,其管理者克里斯托弗·卡夫(Christopher Kraft)帶領著一群雄心勃勃的20多歲年輕人進行摸索。赫羅指出,在阿波羅11號登月期間,任務控制人員的平均年齡只有26歲。

制定更多登月計劃

著名物理學家加來道雄(Michio Kaku)在2011年的一本書中寫道,就計算能力而言,現代手機可以超過整個阿波羅飛船。阿波羅計劃之後的數字革命絕非偶然。赫羅說,微軟和蘋果都建立在美國宇航局在阿波羅時代孵化出的計算技術基礎上。

今天佔據頭條的許多科技巨頭將美國宇航局和阿波羅計劃視為靈感的源泉,還有些公司甚至擁有自己類似阿波羅的雄心。

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從Paypal身上賺了一大筆錢,他現在經營著特斯拉汽車公司和太空公司SpaceX。馬斯克宣布,他將堅持不懈地追求用能把人類送上火星的火箭來複興深空探測技術的目標。

亞馬遜背後的億萬富翁傑夫·貝索斯(Jeff Bezos)曾在眾多採訪和公開演講中提到以登月為靈感來源。他個人正在資助自己的太空項目藍色起源公司,希望能幫助人類重返月球。(騰訊科技審校/金鹿)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