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九州區劃地名由來:青州源於五行,揚州源於陰陽,其它州名源於啥?

中國古九州區劃:4種分法和12個州名

九州即中國,中國即九州,九州是中國古時重要的區劃劃分。在百家爭鳴的春秋戰國時代,大家看著幅員遼闊的國土冒出各種想法,形成了分中國為九州的大區劃意識。雖然先賢們對九州區劃提出了不同的分法,但中國自古對九這個數情有獨鍾,分中國為九州成為當時的主流做法。

比如,《尚書·禹貢》的九州區劃是豫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梁州、雍州、冀州、兗州。而《周禮》則以正東為青州並掉了徐州,又以正西為雍州並掉了梁州,然後又從冀州中拆分出並州和幽州,改變了《尚書》的區劃分法,但不變的是區劃總數。

而《周禮》對徐州的撤並,則又遭到《爾雅》和《呂氏春秋》的反對。《爾雅》認為應該撤掉並州把名額留給徐州,並主張把分出徐州後的青州改名為營州。《呂氏春秋》雖然大致認同《爾雅》的分法,但是主張將營州的名稱改回為青州。

所以在最初分中國為九州的區劃中,主要形成了4種意見和12個州名稱。那麽這12個州的名稱都是怎麽得來的呢?比如東邊齊魯那裡到底是叫營州合適,還是叫青州更好呢?下面就來聊聊這些九州地名的由來。

第一組四方之州的名稱由來:青州、揚州、梁州、冀州

青州、揚州、梁州、冀州是分居於東南西北方的四個州。東方的青州大致包括渤海、泰山以南的河北、山東部分區域,按照古代五行理論的說法“東方屬木,其色為青”,青州的得名就是源於此。

南方的揚州所轄區域非常大,囊括江淮之間地區、長江下遊地區以及嶺南地區,今天江蘇、安徽、浙江、江西、廣東、福建、海南、廣西等八省大部分都屬於古揚州。那麽揚州名稱是怎麽得來的呢?一種說法是取“揚”與“陽”相通之意,依據古代陰陽思想將南方之州取名為揚州(意通“陽州”)。另一種說法是古漢語中“揚”與“越”同音通用,古代南方有越地、越國、越族,所以古揚州的本意是越州。

此外,《晉書》說“江南之氣躁勁,厥性輕揚”、“州界多水,水波揚也”,從江南的民風性情和多水的地理特徵,對揚州這個地名給出了解說。

西方的梁州大致是華山、漢水、岷山、沱江一帶的廣闊區域,囊括今天的陝西、四川以及雲貴地區,這個古州名的得來也有兩個比較流行的說法。一個說法是天文十二宮中正西為大梁(即太白金星,又稱為梁星),所以其地上應星宿而取名為梁州。另一種說法是梁州之名得自於戰國時秦國人的叫法,秦人因秦始皇開棧道溝通蜀、漢,以橋梁之意將其地取名為梁州。此外,《晉書》的解說是“西方金剛之氣強梁,故因名焉”。

冀州的位置雖然居北,但卻是天下之中州、天子之常居,被稱為“九州之首”。古冀州包括今天的北京、天津、河北、山西以及河南、遼寧、內蒙部分地區,其名稱得自於其地的古冀國之名。但也有人提出,“冀”字中包含“北”字,其本意是北方農牧民共同擁有的土地,所以認為冀州名稱仍是得自於方位。

第二組四方之州的名稱由來:徐州、荊州、雍州、並州

在《尚書》《爾雅》《呂氏春秋》的九州劃分中,徐州居於揚州之北,與青州(或營州)同處於東方,範圍在淮河以北、泰山以南,包括今天的山東南部、江蘇北部和安徽北部。古時居於淮河流域的淮夷被稱為“徐”,其地被稱為“徐方”或“徐國”,古徐州之名就是得自於此。

荊州與揚州同居於南方,《周禮》說“正南曰荊州”,《爾雅》說“漢南曰荊州”,其範圍基本上囊括今天的湖南、湖北全境。荊州的名稱由來沒有什麽爭議,“蓋即荊山之稱,而製州名矣”,就是依據其地的荊山而將州名取為荊州。但是此外,《晉書》從“荊”的字音、字意解讀出了荊州之名的另外兩重用意,一是“荊,強也,言其氣躁強”,意思是其地風氣躁動強悍;二是“荊”的字音與“警”相近,意思是“南蠻數為寇逆”,需要時常做好警戒防備。

雍州也同樣位於西方,《周禮》說“正西曰雍州”,《爾雅》說“河西曰雍州”,其範圍包括今天的陝西、寧夏、青海、甘肅等地區。雍州其地有雍山、雍水、雍城,雍城在東周時期是秦國舊都,雍州之名便是得自於此。而雍字的本意是“四面積高曰雍”,地處高原的雍州也可以說是因地形地勢得名。

並州所轄區域在《尚書》《爾雅》《呂氏春秋》三種劃分中被都包括在冀州之內,唯獨《周禮》說“正北曰並州”,專門分出並州作為九州之一,其地範圍包括山西以及河北、內蒙部分地區。

並州的名稱由來相當有趣,東漢學者應邵說“地在兩谷之間,故曰並州”,《太康地記》進一步闡述說“並州不以衛水為號,又不以恆山為名,而言並者,蓋以其在兩谷之間”,這是兩谷並立之說。還有一個兩水並立之說,因為其地在“常水、衛水之間”而得名並州。更有趣的說法是並州在古時多為冀州所並,所以得名為並州。

但並州之名更可能是來源於上古時期的一個部落名,據《山海經》記載“炎帝之妻,赤水之子聽訞生炎居,炎居生節並”,而節並就是上古時期寧夏、山西一帶的氏族首領,他的部落也被稱為“並人部落”,並州之名很可能是源自於此。

豫州、營州、兗州、幽州的名稱由來

豫州是比冀州位置更正的九州之中心,其地所轄範圍大致是今天的河南省,所以河南省的簡稱是“豫”,這個名稱的由來有很多種說法。

竺可楨先生說“河南省原來稱為豫州,這個‘豫’字就是一個人牽了大象的標誌”,意思是河南地區在遠古時代是大象的棲息地,“豫”字名稱的得來是源於大象這種物產。從字形上解釋的人也提出其中的“象”未必是指大象,而可能是指“天象”、“星象”或“大天氣”,意思是其地人民通過天象判斷季節和安排農事,依靠觀察天象變化進行耕種和收獲,由此而得名為“豫”。

從豫的字意上講,“謂之豫者,取逸豫之義”,本意是安逸、舒適、和順乃至是天人合一,所以“豫象雖大而不害於物,故寬大舒緩之義取此字”,是以古時其地農事和順、四時安泰的生活景象而取名為一個寓意美好的“豫”字。這一說法在古籍中比較常見,東漢李巡說“河南其氣著密厥性安舒故曰豫”,《河南郡志》說“民常安舒而不為亂,故名其州曰豫”。

九州中的營州位於豫州的東面,《爾雅》中說“齊曰營州”,可見營州的區域範圍等同於青州,只是《爾雅》沒有按照“東方屬木,其色為青”的五行學說來命名,而是以營州這個新名稱來稱呼這個州,那麽這個名稱來源於什麽呢?西晉《博物志》說“營與青同海,東有青丘,齊有營丘”,晉人郭璞說“齊之營丘,淄水過其南及東”,營丘的位置大致就在今天的山東臨淄,它早在西周時期就是齊國的都城。所以營州之名的得來,最可能是源自於此。

兗州位於豫州的東北面,處在古黃河和古濟水之間,主要包括今天山東和河北的部分地區。兗州的得名主要有兩種說法,第一個說法是兗州在古時最初稱作“沇州”,《尚書》中說“導沇水,東流為濟,入於河”,可見“沇”是其地的一條河水名稱,州名便是由此得來。第二種說法是“兗”字本意為行為端正、承事守信(“兗,端也,信也”),這對應了其地的民風習氣,所以取州名為兗州。

東漢李巡說“濟、河間其氣專質,厥性信謙,故曰兗”,但實際上“兗”字是從“沇”字演變而來,而“沇”的本義就是水名,演變出“兗”後的字意是後來附加的。所以兗州名稱由來的第一種說法更為準確。

幽州位於兗州的北面,《周禮》說“東北曰幽州”,《爾雅》說“燕曰幽州”,其地範圍大致包括今天的河北北部、北京、天津以及遼寧一帶。作為九州中位於北方的一個州,按照五行的說法其方位屬水、其色為黑,《晉書》說其地處“北方太陰,故以幽冥為號”,“幽”字的本意有黑色之意,所以其地得名為幽州。此外,東漢李巡也從燕地民風秉性上給出了解說,他說“燕其氣深要,厥性剽疾,故曰幽”。

中國歷史文化深厚地體現在山山水水萬千地名之中,分天下為九州可以說是中國區劃的一個重要歷史文化源頭。時至今日,九州區劃所產生的這十二個州名稱,作為延續歷史文化的重要而獨特的載體,有一些被作為今天行政區的名稱而直接使用,有一些則成為了重要的地域歷史文化符號,仍然在以不同形式發揮著作用和價值。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