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丘疹性蕁麻疹(蟲咬性皮炎)該如何防治?

丘疹性蕁麻疹,又叫蕁麻疹樣苔蘚、嬰兒苔蘚,而它另一個名字揭示了它最重要的病因——蟲咬皮炎

氣象慢慢熱起來了,蚊蟲叮咬也逐漸增多,不僅瘙癢難耐,還會引起嬰幼兒丘疹性蕁麻疹。蟲咬皮炎多見於嬰幼兒及兒童,但成人亦可患此病,往往有家庭群發現象。多數兒童隨年齡增長會產生脫敏反應,發病率降低。

今天這篇文章將對蟲咬皮炎進行簡單介紹,告訴大家如何通過吸引蚊蟲的影響因素有效防蚊,以及防蚊蟲產品治療要點

0 1

概述

蟲咬皮炎通常是指與節肢動物叮咬有關的皮膚炎症反應。不過致病的方式除了「」之外還可能涉及以下機制:機械性創傷、注射刺激性/細胞毒性或藥理活性物質、注射抗原、繼發感染、入侵宿主組織、接觸性皮炎、對殘餘口器的反應及傳播其他疾病等。

因節肢動物種類、機體反應性及免疫反應類型等差異,被叮咬處可有不同的皮損表現。皮損一般為紅色水腫性丘疹(臨床常稱之為丘疹性蕁麻疹),中央可有小水皰,好發於暴露部位(圖 1)。

偶爾可見大皰性皮損及表皮剝脫、苔蘚樣變及色素沉著等繼發性改變。反覆發作的人群可能演變為結節性癢疹

圖 1. 蟲咬皮炎

部分昆蟲叮咬後可注射蟻酸,引起皮膚即刻反應,表現為患處發腫。火蟻、蜜蜂、胡峰和大胡蜂叮咬後常有疼痛且可能引起危及生命的過敏反應。蚊子和跳蚤叮咬更易引起瘙癢。

夏秋天是蟲咬皮炎的高發季節,包括蚊子、蟎、跳蚤、蠓、虻、臭蟲和蜱等。在此對蟲咬皮炎的防與治進行總結。

0 2

一般性預防

平日最常見的蟲咬皮炎由蚊子引起。數據顯示,約 10% 的人群更容易被蚊子叮咬,相關影響因素有這樣幾點:

1、遺傳易感人群:容易招蚊子的人群中,約 85% 存在遺傳易感性,可能更容易釋放尿酸或者其他揮發性物質,蚊子可通過嗅覺識別出這種遺傳差異。

2、體表特殊化學成分:過量乳酸和尿酸等酸類(觸發蚊子的嗅覺)、高濃度類固醇和膽固醇。

3、二氧化碳:蚊子對二氧化碳尤其敏感,運動者、成人和孕婦被叮咬的風險較高,其二氧化碳排出量高於一般人群。

4、深色衣物:因反光效果較弱,更符合蚊子的視覺偏好。

5、熱量/溫度:蚊子會主動接近 37℃ 物體,對溫度的感應距離遠達 20cm,且在 2-3cm 內最明顯。

總的來看,二氧化碳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而遠距離時溫度、氣味及視覺對選擇目標亦有重大影響。

因此可知,對蚊子叮咬的預防措施有這樣幾點:注意皮膚的清潔(尤其是出汗後)、減少體表特殊化學成分殘留,戶外穿著淺色/反光衣物,盡量穿長袖長褲,必要時避免體表溫度過高(如減少運動)等。

其他適用於多種蚊蟲的防護措施是:注意生活環境的衛生、清除節肢動物;傍晚後或夜間少出門;少去不衛生、積水等「高風險」場所;使用蚊帳或紗網/防蟲網等物理性防護產品。

圖 2. 蚊子

0 3

防蚊蟲產品

避蚊胺

國際上的驅蟲劑種類繁多,避蚊胺(DEET)是最有效的驅蟲劑,對蚊子和多種節肢動物均有作用。

其機制不甚明確,可能在於削弱蚊子等定位功能,也可能損害節肢動物的嗅覺受體或形成有害而難聞的氣體屏障,避免接觸宿主皮膚。

最常用濃度為 10% - 35%。研究數據顯示,23.8% 濃度的避蚊胺,其完全保護時間均值為 301.5 分鐘。而 35% 濃度的製劑(品牌:Ultrathon)有效時間長達 12 小時。

避蚊胺安全性良好,幾乎無不良反應,罕有局部皮膚反應。文獻報導顯示,嚴重不良反應病例大多與誤用(如經口攝入)或過度使用有關。10% 至 30% 避蚊胺可用於 2 月齡以上的兒童,不過需要成人確保孩子的嘴唇或手不接觸到避蚊胺。

研究顯示,孕期亦可安全使用。其不足之處是有油膩感和特殊氣味,且可能損壞合成纖維織物或塑料。

派卡瑞丁

派卡瑞丁是歐洲和澳大利亞驅蟲劑產品中最常用的活性成分之一,其特點是無油膩感、無異味,不刺激皮膚,也不損壞塑料或織物,臨床試驗無嚴重不良事件報告。

其作用機制可能是產生氣體屏障功能和影響昆蟲嗅覺神經元,最有效的防護對象是庫蚊、蒼蠅和蠓,對伊蚊和虱子也有一定作用。

派卡瑞丁最常見的濃度在 30% 以下。濃度達 20% 的溶液能持續 8-10 小時的保護。需要指出的是,派卡瑞丁一般不適用於 2 歲以下的兒童。

檸檬桉油

檸檬桉油療效與低濃度的避蚊胺相當,對攻擊性強的蚊子療效持續 6 小時,對攻擊性較小的蚊子可持續 12 小時。市售產品常為 10-40% 的噴霧。

與避蚊胺相比,檸檬桉油和派卡瑞丁對的效果可能更好。需要注意的是, 3 歲以下的兒童不建議使用檸檬桉油

除了檸檬桉油,大多天然驅蟲劑效果較差。國際上其他有類似作用的替代產品是撲滅司林、IR3535、香茅油、貓薄荷油和 2 -十一烷酮等。

不可靠的產品包括聲波驅蚊設備、口服硫胺素(維生素 B1)、大蒜和驅蚊手環,這些要麼無作用,要麼作用有限,故不推薦使用。

0 4

治療

因蟲咬皮炎種類較多,需要個體化治療。治療原則主要為減輕瘙癢、控制皮膚炎症、縮短皮疹持續時間、控制系統性過敏反應、診治繼發感染等。對於普通蟲咬皮炎,下列是一些治療要點,供臨床參考:

1、可考慮用肥皂和清水清洗。

2、冰敷或冷敷可減輕局部水腫和瘙癢。

3、可外用糖皮質激素控制皮炎。

4、含爐甘石等成分的外用產品可減輕瘙癢。不過應盡量避免常規外用抗組胺藥物及局麻藥,因日曬後它們可能引起皮膚過敏。

5、口服非鎮靜性抗組胺葯或可減少瘙癢。其中 6 月齡至 2 歲兒童如有必要可優先選擇西替利嗪或地氯雷他定,安全性較高。

主要參考文獻:

[1] Nguyen QBD, Vu MAN, Hebert AA. Insect repellents: an updated review for the clinician. J Am Acad Dermatol. 2018; pii: S0190-9622(18)32824-X.

[2] Juckett G. Arthropod bites. Am Fam Physician. 2013, 88(12):841-847.

[3] Diaz, James H. Chemical and plant-based insect repellents: efficacy, safety, and toxicity. Wilderness Environ Med. 2016; 27(1):153-63.

[4]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insect-bites

圖片來源丨站酷海洛 plus

以下是今日的拓展閱讀▼

喜歡文章的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