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走進河北故郡遺址考古現場

故郡遺址考古發掘現場(無人機拍攝)。

考古隊員正在對文物進行發掘保護。

考古實驗室內,張春長指導隊員們對外表裝飾奢華的車廂進行發掘保護。

考古隊員們正在探方裡用手鏟“刮面”(無人機拍攝)。

部分墓坑比較深,隊員們需要不停地上上下下。

95後的胡越正在修複文物。

考古隊員正在對文物進行發掘保護。

記者 趙傑 趙海江 文/圖

7月1日,早晨7時的陽光已經有點兒烤人了。在行唐縣故郡遺址,考古隊員們蹲在探方裡,小心地用手鏟“刮面”。

刮面’其實就是用手鏟將探方裡的平土面刮平,每一鏟要薄、要勻,同時觀察土質土色變化。”田紅娟說,“刮面”是進入田野考古的“第一課”。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漢唐考古研究室主任、故郡遺址考古發掘項目負責人張春長說,考古發掘是一個相當複雜的工作,從勘查確定發掘區,到發掘文物、采集文物信息,再到最後的發掘區回填及資料整理,整個過程有很多工作要做,不僅要耗費體力和腦力,還要有非同一般的細心和耐心。“刮面”對考古隊員來說,僅僅是考古工作中的一個細小的環節。

自2015年起,由省文物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石家莊市文物保護研究所和行唐縣文保所聯合對故郡遺址進行考古調查、勘探及發掘。目前,已發掘城壕1道、房址1處、陶窯5座、水井70眼、灰坑528座、墓葬77座、車馬殉牲坑8座,探出墓葬等重要遺跡450多處。在這些遺跡中,出土金、銅、玉、陶、貝等各類文物1800余件(組),豪奢車隊更是先秦車馬殉牲制度的珍稀標本。

近5年的發掘過程中,考古隊員付出了極大的辛苦。“我們的工作時間是起早貪黑跟著太陽轉。”張春長說,考古工地工作時間會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調整,近期的工作時間是6時至10時和16時至20時。

盛夏時節,考古隊員們要忍受烈日曝曬和熱浪的侵襲。“不停地出汗,每天都得喝藿香正氣水來預防中暑。”考古隊員田紅賢說,“剛開始第一次野外作業看別人都戴著帽子,身上裹得嚴嚴實實,只露兩隻眼睛,還覺得大熱天這種裝束很奇怪。但三天以後我就理解了。”因為僅過了三天,她的胳膊就被曬紅了,一摸就疼。

“晴時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吃不了苦,考不了古。”張春長說,這就是田野考古的工作狀態。除了高溫,讓人更難受的還有蚊蟲,夏天蚊子嗡嗡地亂飛亂咬,噴花露水都起不了多大作用。

除了身體的勞累,考古人心裡還有一份愧疚——孩子成長、父母生病需要照顧時,他們卻常常不能陪伴左右。故郡考古隊裡的95後文物修複師胡越,三個月才回一次家,最長的一次半年多才回去。

目前,故郡遺址確定遺址墓地面積約50萬平方米,大體可認定屬於鮮虞、早期中山國等北方族群的貴族墓地,為研究北方族群華夏化進程提供了實證。2018年年初,行唐故郡遺址成功入選“2017年中國考古六大新發現”。

“考古,無時無刻不在考量著隊員們的耐心和責任心。”張春長說,每每看到這些“灰頭土臉”的隊員們,他打心眼裡心疼,同時也為他們感到驕傲和自豪——他們用手鏟碰觸一個消失的世界,努力尋找歷史的真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