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寶寶先爬後走還是先走後爬有何差別,四點不同,你家寶寶中了嗎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養孩子是一個費心的事情,孩子自打生出來起,每每寶媽寶爸們可以抽空思考的時候,都會考慮孩子是什麼時候會吃飯了,什麼時候會爬了什麼時候會走了,什麼時候會說話了等等,再往長遠想想,真的是操心不完了。

對於孩子會走會說話是什麼時候,對於父母來說非常重要了,這不僅關係到父母省心的問題,還關係到孩子以後的發展問題,孩子說話早晚,和接受教育早晚、性格的養成和身體發育等方面,很多家長認為是分不開的啊。

但是很多孩子會走之前現有個會爬的階段,但是也不盡然,也有很多寶媽表示,自己家的娃還沒會爬就先會走了。

那麼先會爬和先會走的孩子有什麼區別

孩子幾乎是六個月會坐了,八個月會爬行了,幾乎七個月的時候孩子就有了爬行的慾望了,孩子們會整個身體趴在地上,然後頭抬高,小手支撐起來,爬啊爬,手腳都能用力了,就要到了學習行走的階段了,但是有些孩子沒有這個階段直接就從床上滾來群去的就學著直立行走了。這樣的不同,會對孩子有什麼影響嗎?

這樣不同,會導致孩子的四肢協調能力和活動能力的不同

先會爬行的孩子,行動能力和判斷力一般都比較強,先學會爬行的寶寶,一邊都是把頭抬起來,然後爬呀爬,這些寶寶們,並不是毫不目的的亂爬,這個時候的孩子們眼睛已經能夠清晰看到事物,對於鮮艷的顏色尤其好奇。

他們的爬行路線通常都是某一處吸引人的鮮明標誌顏色的地方,是通過孩子簡單判斷然後付出的行動力完成的,當然這時候孩子的判斷還不包含對前方事物未知的風險,比如在床上看到窗台上的東西,但是孩子不會考慮到床上和窗檯之間還有個地面,會掉下去的問題。所以家長還是需要多留心的。

這樣的不同,會有「感覺功能失調的差距」

會爬行的孩子,不會有很多感覺功能失調的差距,比如注意力不集中,平衡力差,思維分散,笨手笨腳等等。根據調查顯示:很多寶寶沒有經歷過爬行或者爬行時間很短的孩子,多會出現這個功能失調的癥狀,這個在後天當然可以慢慢培養。

但是爬行是公認的預防這個功能失調的最佳手段。而且寶寶爬行也會治療很多麻煩,比如坐車暈車的癥狀。

這樣的不同,會導致探索慾望的不同

會爬行的孩子探索慾望會更加強烈,因為寶寶的會爬行,就像自己從一個不能行動自理的人插上了翅膀,有了翅膀就想自己單乾的慾望,自己曾經想要乾的事情,父母不讓乾或者根本不理解自己的事情,可以自己通過爬行達到目的了。

而隨著在爬行過程中,就會看到好多新奇的東西,於是可以嘗試「更多的冒險」。

但是直接會行走的娃娃,沒有經歷過自己探索,很多時候都是在家長引導下學會了行走,探索慾望不強烈,而且反應也不夠敏捷。

這樣的不同,可能導致大腦發育程度不一樣

這就是主動和被動的區別,主動發揮能動性,是鍛煉大腦的一個過程,孩子學會爬行,並且自己爬呀爬,這也是鍛煉腦補發育的一個辦法。

但是直接行動就像一個被動接受的過程,這個過程是靠父母的引導完成。

寶寶多大學會爬行,多大學會行走

正常來說,寶寶七個月大的時候就開始學著爬行,8個月的時候就很會爬行了。

到了一歲的時候,寶寶就能獨立行走了。這是一個過程,家長不要操之過急,孩子如果到了月份,父母可以做引導讓孩子學會爬行與行走。

我是糖果媽媽,是一名高級育嬰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育兒過程中遇到的任何問題都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煩惱與困惑。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