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寶寶沒學會爬,先學會走?媽媽別急著高興,發育差距後期會被拉大

相信很多爸媽有過這種體會,當寶寶1歲左右的時候,特別留意觀察自家孩子是否有學習走路的徵兆,一旦自認孩子練習走路的時機成熟就迫不及待的扶著孩子慢慢挪步,其實都是父母的虛榮心做崇,覺得老早就會走路的孩子更加聰明,可作為自己的談資向人炫耀。

我媽就是這樣的心態,我家多多十個月的時候就被開始訓練站立,沒事我媽就扶著他到處走動,嘴裡經常念叨「我的小孫啊,你趕緊學會走路,奶奶帶你去逛街。」可事與願違,孩子到1歲還是不會獨立行走,喜歡沒事就到處爬,我媽見我一點不著急還樂呵呵的陪著孩子爬開始不淡定了,出門遛娃只要看到別人家晃晃悠悠學走路的寶寶,就跟對方老人攀談,一旦發現和我們多多同齡,就責問我是不是孩子缺鈣了?難道是發育遲緩?當然老人愛孫心切可以理解,希望自己孩子不落後於別人是人之常情,可沒學會爬行就學會走路的真的優勢嗎?

有這些疑惑和焦慮的媽媽不要著急,自家寶寶老早就學會走路的媽媽也不用高興太早,雖然前期寶寶發育的更快一些,而在發育後期這些差距會被逐漸被拉大。

寶寶沒學會爬,先學會走?媽媽別急著高興,發育差距後期會被拉大

一、早走的寶寶更聰明?

在這裡先要糾正一個觀念:不管是站立還是行走,都不是大人教出來的。除非有些先天發育異常的寶寶需要家長藉助醫療手段進行乾預之外,大多數孩子都是遵循身體發育的自然規律,做為父母不用刻意的訓練也不能過分的嬌慣,當寶寶身體發育到條件成熟之後水到渠成的就會站立和挪步走動。假若過早的鍛煉孩子走路,下半身的骨骼還沒有發育完善無法很好的承擔起上半身的重量,長期如此會影響到下肢的血液運行,極易造成X型或O型腿,同時也可能影響到寶寶脊椎的正常生理彎曲發育。

此外,從醫學角度出發,孩子走路早與晚跟大腦並沒有直接關係,而是決定於小腦的發育程度,小腦主管人體的平衡能力,特別是手腳的協調能力。如果孩子小腦發育較為完善,走路的時間也許會提前,身體的平衡能力也更突出一些,在將來練習舞蹈或運動時更容易完成一些高難度動作;如果小腦發育較為遲緩,走路的時間也就相應的延後。因此寶寶的個體差異導致學習走路的早與晚,都有自己的發展規律,跟智商的高與低更是一點關係都沒有。

一般來說,寶寶學習走路的平均月齡是12個月左右,如果在此之前沒有人工乾預的情況下寶寶自然學會走路說明身體條件已經發育完善,這種較早走路對身體不會帶來任何不適,家長不必擔心;如果1歲半之後孩子還是無法很好的自我獨立行走,就需要尋求專業醫師的幫助。

二、爬行更健康

直到今天還有很多父母覺得爬行沒有學習走路重要,對此漠不關心,更有甚至老早把孩子丟進學步車讓他們自己學習滑行。殊不知,練習爬行對寶寶的發育至關重要。

1、爬行是一項全身的協調運動,爬行時寶寶的動作大抵如下:頭頸向上最大程度的抬起,在手臂的支撐下胸腹離地,利用四肢的力量托起身體的重量慢慢挪動,可以促使四肢和胸腹背的肌肉力量增加,為將來寶寶的站立行走奠定基礎。

2、爬行可以提升四肢運動的協調和靈活性,刺激寶寶對視聽覺、空間位置、平衡性的感知,可以鍛煉小腦的平衡能力;而視聽覺和觸覺能夠刺激大腦,進而促進大腦的發育。

3、爬行還可以提升寶寶新陳代謝的能力,因為爬行對小寶寶來說就是一項較為劇烈的運動,體力消耗較大,爬行之後可以攝入更多的營養成分,能有效促進肌肉喝骨骼的快速發育。

而有研究分析指出,那些沒學會爬就學會走或爬行少的寶寶與爬行多的寶寶相比,前者更容易出現動作無法協調一致、精細動作能力差、行為反應遲緩、專註力無法集中等一系列問題,因此在寶寶生長髮育過程中,爬行動作就尤其重要,家長一定要多鼓勵寶寶爬行,不能心急過早的鍛煉他們走路。

寶媽們,你家寶寶是幾歲會走會爬的?分享你的故事一起討論吧,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