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寶寶不會爬影響大腦發育?爬行對寶寶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

寶寶在蹣跚學步之前,總是先要經歷一個有趣的階段,爬行。而關於寶寶的爬行期,積木也收到了很多媽媽們的疑問:

「膝蓋磨禿嚕皮,磕了碰了怎辦?姿勢不對會不會影響今後的發育?」

「寶寶總是側著身爬,不是有什麼問題吧?」

「用肚皮向前蹭,或者躺那往前頂,是在爬嗎?正常嗎?」

「還不會走路,是不是要先學會爬呀,該怎麼教他啊?」

「根本就不想爬的寶寶該怎麼引導?」

……

爬行對寶寶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寶寶如何爬行才有助於身體發育?成都積木寶貝科學早教的YOYO老師為大家做了詳細解答,關注寶寶成長髮育的家長們一起來看看吧~

1-GymAngel

爬行對寶寶意味著什麼?

了解感統知識的家長都知道,幼兒期的爬行敏感期對孩子日後的發展異常關鍵。小時候爬不夠(不應少於800個小時),長大了很多方面(比如視覺功能、前庭覺功能、本體覺功能等)都會受影響。

①鍛煉肌肉、身體協調性,為走路打基礎

寶寶用手和膝蓋著地的爬行方式讓手和腿來承受身體的重量,能讓他的骨頭更結實,肌肉得到鍛煉,身體協調性增強為日後的站立、步行打下基礎。

②刺激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全面發展

寶寶從躺、趴、坐「進化」至爬行,到能自主移動,可算是一個飛躍。不僅大大開闊了寶寶的視野和接觸範圍,還通過視覺、聽覺和觸覺等感官刺激,促進了寶寶全方位的發展。

③促進親子依戀

爬行技能的掌握能讓寶寶用一種全新的方式和父母聯繫!

研究發現,當嬰兒會移動自己的時候,他對照顧者的感情隨之增加,表現出更黏人。

2-GymAngel

寶寶學爬過程中會遇到什麼狀況?

寶寶的爬行動作通常在6~10個月開始變得成熟。但我們會發現,寶寶並非一開始就以標準的經典動作爬行(雙手雙膝支撐往前爬),他可能會出現以下狀況:

①向後退

向後退是最初進入準備爬行期的一種「爬」,由於前期代養或練習方式,讓寶寶手臂肌肉比腿部發育更好,他可能會推著自己一路倒退,而不是向前;也有部分寶寶是由於還不會協調運用手腳

所以,只要寶寶開始「退」就不用太過擔心,我們只需找到對症的方法幫助寶寶練習,很快寶寶就能學會「標準的爬行」。

②肚子貼地爬

這種情況很容易發生在胖乎乎的寶寶身上,或者獨坐推遲腰腹力量不夠的寶寶身上。

因為肚子部分太重啦!所以儘管寶寶努力揮動著雙臂和雙腿,依然不能支撐,被定在了肚子這個點上。好不容易膝蓋開始發揮作用,雙臂也能撐著往前了,肚子還是不能離地,就貼著地面前進了,這個階段,一樣的需要根據寶寶情況,來進行適當練習和調整。

③匍匐前進

有時候寶寶還沒有學會協調每一側的身體,但他已經找到了手臂和腿同時用力來移動自己的竅門。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寶寶用單側的手臂和膝蓋來移動自己,就好像是趴在地上匍匐前進的戰士一樣。這個階段,增強協調性就顯得更為重要了。

④翻滾著前進

翻身技能嫻熟的寶寶可能會用「翻滾」來移動自己,左翻翻,右翻翻,這樣也能前進。

此外,寶寶總是能找到方法來移動自己(甚至不是用爬的),比如一屁股坐在地上然後向前蹭啦,或者是以半坐的狀態拖著一條腿向前「邊坐邊爬啦。只要能從一個地方到達另一個地方,寶寶可以說是「不擇手段」!

寶寶究竟選用什麼樣的方式方法來移動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寶寶正在努力實現獨立運動。少數寶寶會跳過「爬」而直接學走,神奇的是他們往往走得還不錯的,雖然這並非是值得沾沾自喜的事情。

寶寶「爬行的威力」,後期也可以從寶寶的協調性,平衡感,專註力,情緒控制等方面體現出來。

3-GymAngel

如何幫助寶寶更好的爬行?

看著寶寶肉嘟嘟的小手小腳丫,支撐著小小的身體爬東爬西的,是不是很著急呀?家長們可以這樣幫助寶寶:

①重視俯臥時間

從小讓寶寶(清醒狀態下)多趴啦,幫助他鍛煉頭部、頸部、肩部的肌肉,為爬行做好準備。

②提供爬行的機會

如果寶寶整日都被抱在懷裡,那可能沒等到有機會爬,他就成長至可以發掘自己行走的能力咯~

給寶寶提供足夠大的、安全的探索範圍,剩下的就是——請盡情翻滾、後退、擺動並探索四肢的作用吧,當然找到對應的練習方法也是至關重要的。

③為寶寶提供有吸引力的「促爬」物

試著在他差一點點就能夠到的地方放一些有趣的物體,比如小玩具啦、好吃的啦,讓寶寶有動力移動自己去獲取。注意別把難度設定得過高哦!一點一點增加吧!

④和寶寶一起爬

這也是鼓勵寶寶爬行的有效方法之一,無論是寶寶是否已經開始學步,如果我們能在親子時間加入與「爬」有關的遊戲,在寶寶面前翻越被窩、鑽個山洞什麼的都可以,他也會咯咯笑著加入,玩著玩著就會爬了。


溫馨提示

成都積木寶貝科學早教

關於爬行這件事媽媽們也不要太過焦慮,從小科學的幫助寶寶進行練習準備,寶寶自然順著時間就很好的過渡了;而已經錯過前期練習的寶寶們也可以通過老師的建議,回家堅持練習也還是有很大的轉變的。

家長千萬不要把焦慮情緒傳遞給寶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