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任正非:中國將來要和美國競賽,一定要通過教育

今日(5月21日),華為創始人兼總裁任正非在華為總部接受採訪,就近期美國製裁等相關熱點問題進行回應。

在採訪中,任正非稱,中國將來要和美國競賽,一定要通過教育。重視教育,最重要的就是重視和尊重教師。

“教育就是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質,不能隨意說教育做教育,我認為最終是要靠教師,只有教師的地位得到提升,才可能實現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他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舉例道:“我父母就是鄉村教師,就在貴州最偏僻的地區做教育,我父母對我們這一輩的教育情況,讓我覺得當老師要有這樣的風氣。”

這不僅讓人想起今年1月17日,任正非在深圳華為總部接受多家國內媒體採訪時所表達的觀點。當時,任正非除了揭開華為的神秘面紗,更是不斷提及“基礎教育”對於國家發展的重要性。他認為,對一個國家來說,重心是要發展教育,而且主要是基礎教育。要讓教師成為最光榮的職業,國家未來才有希望,才能在世界競技中獲得成功。

以下內容摘自1月17日任正非採訪實錄。

任正非說,未來信息社會的發展是不可想象的。未來二三十年,人類社會一定會有一場巨大革命,在生產方式上要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這個時代對一個國家來說,重心是要發展教育,而且主要是基礎教育,特別是農村的基礎教育。沒有良好的基礎教育,就難有有作為的基礎研究。

給農村教師多發一點錢,讓優秀人才願意去當教師,優秀的孩子願意進入師范學校,就如我們老一代革命家毛澤東、粟裕、許光達、惲代英都出身於師范學校一樣,我們就可以實現“用最優秀的人培養更優秀的人”。

但現在不是這樣,教師待遇低,孩子們看見知識多也掙不到多少錢,所以也不怎麽想讀書。這樣就適應不了未來二、三十年以後的社會,社會就可能分化。

完全使用人工智能生產的可能就會重回西方,因為沒有了工會問題、社會福利問題、罷工問題……完全不能人工智能的生產可能會搬到東南亞、拉丁美洲、南歐等人力成本低的國家去了。

我們國家面臨著這種分化,就應該要把基礎教育提到國家的最高綱領,才能迎接未來的革命。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質,這應是黨和國家的主要責任,每個公民的義務。

今天滿街高樓大廈,過二、三十年就變舊了。如果我們投資教育,二、三十年後這些窮孩子就是博士,開始衝鋒,國家就會走向更加繁榮。

任正非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如果變成人才大國,我們與別人的競爭才更加有信心,因此,小學教師應該要得到更多的尊重。當然,今天教師待遇已經比過去好很多了,但還要讓教師成為最光榮的職業,國家未來才有希望,才能在世界競技中獲得成功。

“我認為,社會就是應該有口號‘用最優秀的人去培養更優秀的人’,‘我們再窮也不能窮老師’。”任正非說。

華為公益廣告片:

《基礎研究與基礎教育》

2018年10月28日,華為公益廣告片《基礎研究與基礎教育》在CCTV-1首播。

在這部3分鐘的短片裡,出現了很多中小學課本裡的科學大咖,他們厚積薄發而取得的劃時代突破和腳踏實地、不懈探索的精神,今天,仍在造福社會,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

每一次產業革命

都是基礎研究的厚積薄發

催生了第一次工業革命

巴本製成第一台蒸汽機的工作模型

布萊克提出“潛熱”理論

助力瓦特對蒸汽機的改良

機械動力開始驅動交通工具

一日千里

到達馬匹與帆船到達不了的遠方

開啟了電氣化時代

奧斯特發現了電和磁之間的微妙關係

法拉第提出電磁感應定律

愛迪生發明電燈,點亮一個全新的產業

電成為現代文明的血液

演繹出信息時代的輝煌

萊布尼茨提出的二進製

定義了計算機的基本語言

麥克斯韋用數學方法推導出電磁波

奠基無線通信

香農建立了信息論

成為信息與通信產業的理論基礎

無處不在的聯接

豐富了人們的溝通和生活

智能社會悄然而至

人工神經網絡研究,為機器賦予“智慧”

量子計算,將為人類帶來超強計算能力

基因科學的持續進步

讓我們對生命有了全新的認識

和更多的期待

此時此刻

我們正身處現代產業崛起的偉大時代

尋根溯源

只有長期重視基礎研究

才有工業的強大

只有長期重視基礎教育

才有產業振興的人才土壤

基礎教育是人才成長的起點

一個國家的強盛

是在小學教師的講台上完成的

讓教師成為最偉大的職業

成為優秀青年的嚮往

用最優秀的人培養更優秀的人!

編輯 | 小魚兒

資料來源 | 新浪科技、新校長傳媒、“華為”公號,“京城教育圈”進行內容補充和整合編輯

圖片來源 | 網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