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關注愛眼日 | 2018年5月乾眼症新葯研發最新進展

▎葯明康德/報導

乾眼症(Dry eye syndrome, DES)是一種常見眼疾,又名乾性角結膜炎,主要癥狀是眼睛乾澀(Dryness),還可能出現眼睛過敏、發紅、多眼屎或是容易疲勞,以及視線模糊的情況。乾眼症的癥狀可以從輕度且偶然出現,到重度且持續發生。如果未經治療,可能在角膜留下傷疤。

乾眼症原因是眼睛無法分泌足夠的淚液,或是淚液太快蒸發。可能引發這個癥狀的原因有瞼板腺功能障礙、過敏、懷孕、乾燥綜合症、維生素A缺乏。香煙煙霧或是過敏引起的慢性結膜炎,也可能導致發病。

根據人種不同,乾眼症發病率可能從5-34%不等。在老齡人口中,發病率可達70%。在中國,約有17%人患有乾眼症。

乾眼症的治療主要是減輕乾眼的癥狀,避免角膜的傷害,保持眼球光滑清晰的表面。治療乾眼症的方式取決於病因。最常用的一線療法是使用人工淚液。中度至重度乾眼症的治療通常需要採用抗炎症的藥物,如環孢素、糖皮質激素。雖然臨床上有多種藥物可用於乾眼症的治療,但是大多數藥物的有效性不盡如人意,比如乾眼症治療中最常用的人工淚液需要反覆給葯,卻僅能緩解乾眼癥狀,而不能根除其病因。

本文盤點了2018年5月最新的乾眼症臨床研發管線。我們統計了在clinicaltrials.gov上註冊的臨床1期,2期和3期的乾眼症藥物臨床試驗數據。納入統計範圍的包括正在招募、招募完成和已發布招募通知的試驗,沒有包括已經完成、終止、未知、撤回和暫停的試驗。

乾眼症新葯臨床研發進展

截至2018年5月31日,乾眼症領域共有37項新葯臨床試驗,2期研究佔主導地位。這37項研究中:處於1期的有9項試驗,包括8個小分子葯和1個生物葯;處於2期的有17項試驗,包括13個小分子葯和4個生物葯;處於3期的有11項試驗,包括10個小分子葯和1個生物葯(註:有些藥物可能同時進行多個試驗)。

乾眼症新葯的臨床試驗研究集中在美國,按照臨床試驗的研究機構所在地統計,前5位的國家或地區是:美國有20項試驗,英國6項,德國5項,西班牙5項,法國4項(註:可能有多中心臨床試驗)。

全球主要研究乾眼症新葯的公司是:Novaliq 2項試驗,Aldeyra 2項,Novartis 2項,TearSolutions 1項,Sylentis 1項,Senju 1項,Santen 1項,ReGenTree 1項,Oyster Point 1項,Ocugen 1項,MedImmune 1項,Laboratorios Sophia 1項,Huons 1項,HanAll 1項,Dompé 1項,Cambium 1項,Bristol-Myers Squibb 1項,Avizorex 1項。

研發後期的乾眼症新葯臨床試驗

截止2018年5月31日,乾眼症領域共有11項新葯3期臨床試驗研究。

我們期待這些臨床試驗進展順利,早日取得積極結果,為患者帶來治療希望。

播放GIF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