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五大城市群流動人口比較:珠三角最年輕,京津冀落戶意願強

城市群作為我國城鎮化的重要載體,是流動人口集聚的重要平台。

12月22日,國家衛健委發布《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8》(下稱《報告》)。《報告》關於“五大城市群流動人口發展研究”指出,在未來一段時期,以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長江中遊和成渝城市群為代表的五大城市群仍將是我國流動人口的主要集聚區和城鎮化的主戰場。

該研究採用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分縣數據,分析2000~2010年五大城市群流動人口的整體發展歷程,同時結合2012年、2017年全國流動人口動態監測調查數據分析各城市群流動人口的空間來源於分布、結構變遷等特徵,討論流動人口的流動模式與居留意願。

珠三角省際流動最多、最年輕

各城市群流動人口的地域來源呈現不同特徵。其中,珠三角的省際流動比例最高,2000年和2010年省際流動人口佔總體的65.31%和64.43%。長三角城市群則從縣內流動和省際流動並重到以省際流動為主。2010年省際流動人口已經達到了53.25%。

京津冀城市群是從縣內流動為主到省際流動為主。2010年京津冀城市群流動人口中縣內流動佔比達到了52.8%,省際流動僅為35.31%。但到2010年,兩者佔比分別為29.23%和48.18%。

相比之下,長江中遊城市群,以縣內流動為主,成渝城市群則是從縣內流動為主到省內跨縣流動為主。這也說明,相比沿海三大城市群,長江中遊和成渝城市群的流動人口主要來自本省居多,來自外省流入的相對較少。

“身邊基本都是湖北人居多。”在武漢事業部門的福建人陳先生說,以前武漢讀大學的時候,也有很多福建老鄉,但他們畢業後要麽回到福建,要麽去了珠三角和長三角,留在武漢的鳳毛麟角。

各城市群省際流動人口主要來源地包括兩類:一是河南、安徽和四川等勞動力大省。在沿海三大城市群,上述省份均是主要的流動人口來源地;其次就是周邊省份,比如湖南與珠三角,安徽與長三角等。

安徽省社科院經濟所研究員林斐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皖北、豫東地區是我國人口密集區,也是糧食生產大區,以農業生產為主,工業相對比較滯後,因此很多人都選擇外出務工。像皖北很多地方的外出務工比例都在三分之一以上。

從城市群的不同圈層分布來看,五大城市群呈現出明顯的分野。在珠三角和長三角,中心城市流動人口增速略慢於外圍縣市。分析原因,其一是中心城市的流動人口基數較大,難以保持快速增長。其二是隨著中心城市產業對外轉移和外圍縣市交通條件、投資條件的逐步改善,近年來外圍縣市對流動人口的吸引力逐步強,靠近上海、廣州、深圳等中心城市的縣域流動人口增幅較快。

以長三角為例,華南城市研究會會長、暨南大學教授胡剛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在上海大都市圈中,中心大都市區由於土地、人工成本高,因此製造環節紛紛外移,而周邊地區的地價比較便宜,是地價窪地,尤其是近幾年隨著高鐵、城際軌道、市域鐵路的建設,周邊地區與中心大都市之間的交通變得十分便捷,與大都市連為一體,對投資者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相比之下,京津冀、長江中遊和成渝城市群呈現出明顯差異。從中心城市、一般城市到外圍縣市逐步下降,這表明這三大城市群中,流動人口依然保持向中心城市集聚的態勢,一般城市和外圍縣市發展較慢,外圍縣市增幅甚至出現負增長。

從年齡結構上看,各大城市群的流動人口平均年齡在40歲以下。2017年五大城市群流動人口平均年齡從低到高依次是珠三角、長三角、長江中遊、京津冀和成渝。新生代流動人口(指1980年及以後出生的流動人口)已經成為城市群流動人口的主體,各大城市群新生代流動人口均已超過了50%,在珠三角和長三角這一比例甚至超過70%和60%。

京津冀落戶意願最高

從受教育程度來看,京津冀城市群高素質流動人口佔比最高,其次為成渝城市群,接下來依次是長三角、長江中遊和珠三角。其中珠三角流動人口中大專及以上的比例僅為16.42%。

從居留時間來看,京津冀城市群流動人口的平均居留時間最長。數據顯示,超過一半的流動人口在此居住超過5年,28.09%的流動人口在此拘留超過10年。

其他城市群居留時間超過10年的比例,從高到低依次是長三角城市群24.31%、珠三角城市群19.39%、長江中遊城市群18.48%和成渝城市群15.45%。流動人口在城市群地區長期居留成為趨勢。

近年來,流動人口的家庭化遷移趨勢逐漸增強。分析五大城市群流動人口的家庭規模,珠三角約有8成的流動人口和家人同時遷移,其他城市群該比例鋼彈9成及以上,1人遷移佔比較低。

城市群流動人口在流入地長期居留的較高。根據流動人口動態監測數據,2017年五大城市群流動人口表示“願意長期居留”佔比均達80%以上,但落戶意願和居留意願相比由一定差距。各大城市群中,京津冀城市群流動人口落戶意願最高,達到了58.41%,其次是長三角城市群達到43.79%,珠三角城市群41%,成渝城市群33.3%,長江中遊城市群為29.47%。

其中,珠三角流動人口的落戶意願在東部三大城市群中最低。“廣東的戶口相比北京、上海、天津確實含金量要差一些。另外,廣東這幾年大力推進外來務工人員市民化,戶籍與非戶籍的差別也不大。”湖北人、在廣東工作的馮女士說,落戶很重要的一點是就是教育,廣東歷年高考中,重點大學錄取率全國倒數,跟京津滬、南京等地相比都有很大差距,戶口的吸引力相對沒那麽大。

從城市群流動人口的發展趨勢來看,長期居留流動人口上升,城市群仍將是未來流動人口的主要聚集地。近年來各城市群縣內流動人口比重均有所下降,省內縣際流動人口和省際流動人口比重有所上升,表明城市群對流動人口的吸引力不斷加強。未來一段時間,隨著城市群地區經濟發展要素的進一步集聚,長距離流動人口的比重可能會進一步增加。

本月16日,經濟學家樊綱在廣西南寧舉行的第十屆中國城市化國際峰會上做主題報告時表示,我國的城市化進程遠沒有結束。中國未來的人口流動會形成3個1-2億人口的特大都市群,還有N個3000萬-5000萬人口的大城市群。有潛力成為特大都市群的地區是京津冀地區、長三角地區、粵港澳地區。

同時,人口流動的長期化、家庭化也為城市群發展帶來了機遇與挑戰。城市群流動人口居留時間較長,家庭化遷移成為主要的流動方式,長期居留和家庭化遷移使得城鎮地區常住人口增加,有利於拉動城市消費,為城市提供勞動力和就業。但另一方面,大量進入城市的“流動家庭”面臨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不均等的問題。

12月19日至21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強調,要推動城鎮化發展,抓好已經在城鎮就業的農業轉移人口的落戶工作,督促落實2020年1億人落戶目標,提高大城市精細化管理水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