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國家向癌症宣戰,但基層戰鬥力堪憂……

文/《財經國家周刊》記者 張曙霞

導讀:作為承上啟下的中樞,縣級醫院綜合能力提升是關鍵一環。

「通過疑難病症診治能力提升工程,加強中西部地區及基層能力,提高癌症防治同質化水準。」作為癌症防治行動的其中一項,上述內容被寫入近日頒布的《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中。


這意味著,基於嚴峻的腫瘤發病態勢與廣大農村居民診治需求,如何提高基層腫瘤防治水準,讓患者無需異地奔波就能得到規範、有效的治療,已是我國腫瘤防治行動的必答題。

數據顯示,在我國,平均每天超過1萬人被確診為癌症,超過6000人死於癌症。這其中,超過40%的病例來自農村地區。

由於醫療資源供需失衡及地域分配不均,為了得到更好的治療,很多農村癌症患者湧向大城市大醫院,形成浩浩蕩蕩的異地就醫潮。

這對大醫院而言,意味著人滿為患、一號難求。對農村患者而言,意味著更多的花費、更低的醫保報銷以及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困境。而包括縣醫院在內的基層醫療機構,則由於患者大量流失,陷入醫院收入少、人才留不住、醫療水準提升難的惡性循環。

作為承上啟下的中樞,縣級醫院綜合能力提升是破解以上問題的關鍵。

「我國腫瘤防治短板在農村,只有切實夯實基層才能保證整體醫療水準的不斷提升。」中國癌症基金會理事長趙平說。

原衛生部部長高強認為,有效防治腫瘤,涉及對腫瘤的預防、診斷、治療和康復等諸多方面。不能單純依靠大醫院、大設備和大專家,應當充分發揮基層廣大醫療衛生人員的作用,將腫瘤防治的重心放在基層,從以治療為中心轉變到全面加強腫瘤防治體系建設上來。

縣內「求醫無門」

對不少縣級醫院管理者而言,腫瘤患者外流,既痛心又無能無力。

「我們晉中僅東西兩個縣,每年轉到山西腫瘤醫院的患者約2500人。」山西省晉中市第二人民醫院質控中心主任邢曉冰說。

湖北省鍾祥市人民醫院相關負責人則表示,鍾祥每年轉出的腫瘤患者大約3000例,帶走的醫保資金佔比達30%-40%。

患者捨近求遠,首先是縣級醫療機構腫瘤科室缺位,無處尋醫。邢曉冰介紹,晉中市下轄11個縣(區、市),目前只有壽陽縣成立了風濕免疫腫瘤科,其他縣均沒有腫瘤科。

而根據原山西省衛計委醫政處2016年在全省二級以上醫院開展的腫瘤學調查報告,在全省114所縣級綜合醫院中,僅有15所醫院開設了腫瘤科,58所醫院能夠收治腫瘤病人,38所醫院開展了手術治療,57所醫院開展化療,6所醫院開展放療。

遼寧省抗癌協會理事長柏和介紹,在遼寧省,40%醫院未設置腫瘤科,基層醫院比例更高。

一項針對100名縣醫院領導者的調查顯示,目前存在多重問題讓很多縣醫院不敢貿然籌建腫瘤科。其中,50%是因為缺人才和技術,26%因為缺乏資金,還有部分縣醫院由於當地腫瘤患者人數較少,擔心建立腫瘤科之後「效益」不好。

而即便部分縣級醫院建立了腫瘤科,由於人才不足、技術落後、設備短缺、治療不規範等問題,診療能力和水準普遍不足,患者往往也「留不住」。

以重慶市為例,重慶市人民醫院原院長周琦2016年牽頭的一項腫瘤診治能力情況調查顯示,當地腫瘤防治形勢嚴峻:一是專科人才特別是二級醫院腫瘤專科人才匱乏,縣級腫瘤專科隊伍亟待完善;二是放療設備不足,16家醫療機構有26台加速器開展放療,但僅有9家機構配置了放療劑量驗證設備,影響診療效果;三是腫瘤規範化治療不夠,存在「百花齊放」的不正常現象,一個突出情況是,只要是醫生,就能化療、切腫瘤、治癌症,而同種癌症在不同醫院或醫生手中有著完全不同的治療方法。

還有受訪專家介紹,在一些基層醫院,存在把良性腫瘤診斷成了惡性、術前對癌症的分期診斷不清以及在治療過程中不當用藥的現象。

「基層腫瘤防治能力十分薄弱,已經不能應對每年大量新增腫瘤患者的需求。」 趙平說,建立並完善基層腫瘤中心勢在必行,這關乎農村腫瘤患者的生命健康,也關乎分級診療政策的落實成效。

先解決「有」的問題

要讓農村患者足不出縣便可獲得高質量的腫瘤診治,縣級醫院完善腫瘤專科建設和發展至關重要。

去年年底,國家衛健委印發的《全面提升縣級醫院綜合能力工作方案(2018-2020年)》提出,對於縣醫院,要根據區域內重點疾病等,提升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診斷治療能力。

國家衛健委主任馬曉偉在多個場合也明確表示,要實施新一輪縣級醫院服務能力提升工程,重點提高腫瘤、心腦血管等診療能力,推動在縣域內解決90%的農民看病問題。

在周琦看來,縣級醫院建設腫瘤專科很有必要。首先,農村癌症患者求醫困難;第二,惡性腫瘤切除手術後往往需要接受6-7次放療或化療,患者到外地放化療,不僅旅途勞頓,還要承擔高昂的食宿行費用。如果能夠回當地縣級醫院治療,有助於幫助患者減輕負擔;三是有助於緩解腫瘤患者看病貴的問題,同類疾病,基層醫院的費用一般比省級醫院節省一半左右,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的報銷比例也向基層醫院傾斜;四是晚期病人的安寧療護,應該由基層醫院承擔。

但基層腫瘤專科建設並非一蹴而就。多位專家認為,首先要搭平台,組建腫瘤專科,從無到有,再從有到強,開展人員培訓、設備投入等。

「先解決『有』的問題,接下來在看得出、留得住、看得好三個方面下功夫。」湖南省衛健委副主任龍開超說。

讓縣醫院能看好病

針對縣醫院腫瘤診療能力不足的問題,中國癌症基金會提出建立基層腫瘤中心的構想,並啟動為期3年的基層腫瘤中心建設培訓項目。

據了解,該項目分為縣醫院院長培訓、放療專業人員培訓和腫瘤多學科診療中心建設培訓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面向50萬人口以上的縣醫院院長,開展三期培訓,每期培訓覆蓋150位縣級醫院院長,讓院長了解在基層如何開展腫瘤的診斷與治療、開展腫瘤診療的軟硬體配置要求、相關醫務人員的配備,明確縣醫院如何建立腫瘤中心,以及腫瘤中心如何管理和運行。第二階段,以放療專業培訓為主。第三階段,基金會與各省腫瘤醫院協同,幫助具備條件的縣級醫院籌建或完善腫瘤中心建設。

據記者了解,第一期院長培訓班已於近日在湖南長沙順利舉辦。

「我們的終極目標是幫助農村癌症患者得到適當、準確的診斷與治療,使他們能夠放心到縣醫院診治,避免不必要的求醫勞苦和沉重的經濟負擔。」趙平告訴《財經國家周刊》記者。

這其中,上級醫院的支援和幫扶不可或缺。以湖南省為例,目前全省48個貧困縣縣醫院均已獨立設置有10張床位以上的腫瘤專科。湖南省腫瘤醫院院長劉湘國介紹,腫瘤專科通過遠程會診平台,可與省腫瘤醫院實現實時遠程會診、遠程培訓與遠程病例討論等功能。省腫瘤醫院已組建由放療、化療、影像等方面專家組成的湖南省貧困縣縣級醫院腫瘤診療指導專家組,確保每天有一名專家在線接受貧困縣縣醫院腫瘤科醫生的在線諮詢,指導患者的後續診療。

「這些縣新建的腫瘤科去年共接診4.5萬人次。過去縣裡沒有腫瘤科的時候,這些患者可能都要跑到省醫院來治療。」龍開超說。

放療作為切入點

按照趙平的構想,縣醫院院長培訓完成後,將根據國家和各省區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統籌安排和區域規劃,選擇100家醫院開展放射治療專業培訓,通過線上培訓和進修學習,為每家醫院培訓2名放射醫師、1名物理師和1名技術員。

選擇放療專業培訓作為切入點,同樣是基於農村腫瘤患者的現實需求。「提升放療能力是提高癌症患者生存率的重要途徑,尤其需要提升基層放射治療能力,培養專業人員非常關鍵。」趙平說。

國家癌症中心副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副院長王綠化介紹,在美國,腫瘤總體治癒率為66%,其中49%由手術治癒,40%由放療單獨或聯合其他手段治癒,11%由化療單獨或聯合其他手段治癒。

安徽省腫瘤醫院院長錢立庭也表示,放療適應症非常廣泛,約70%的惡性腫瘤患者在治療中需要放療,約20%的癌症可以用放療根治。

專家介紹,目前惡性腫瘤放療治癒率較高的有鼻咽癌、攝護腺癌、喉癌、宮頸癌、食管癌、皮膚鱗癌等。而對放療適應症的腫瘤患者,接受了放療比未接受放療的患者,5年局部控制和生存率分別提高10%和4%。

雖然效果顯著,但放療並非人人可及。

據了解,我國每年新發429萬惡性腫瘤病例,約300萬患者應該接受放療,包括複發腫瘤放療和姑息放療,但實際我國每年放療機構收治患者數量不到92萬。

癥結在於,放療設備和人才的嚴重短缺且分布失衡。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研究員胡逸民介紹,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每百萬人配置3-4台醫用加速器。但在我國,只有北京、上海、江蘇三個省市達到了每百萬人2台的水準,大部分省份處於每百萬人1.6台的水準。

而根據中華醫學會腫瘤放療學分會的調查,目前,全國縣級醫院僅擁有11.8%放療資源,遠遠不能滿足農村患者的需求。需要進行放療的農村患者,不得不旅途勞頓,到市級醫院或省級醫院放療。

人才短缺的問題同樣嚴重。精準有效的放射治療需要放療醫生、治療醫生和醫學物理師等緊密合作,缺一不可。《2015年中國大陸放療基本情況調查研究》顯示,我國2015年擁有物理師人數為3294人,放療醫師與物理師比例為4.81:1,而此比例在發達國家早就已達到1:1。中國物理師的缺口高達12000名。

胡逸民認為,醫用加速器應適當配置到50萬人口以上的大縣的二級甲等醫院。

「放療設備投入大,動輒千萬,靠縣級醫院自行解決,壓力大。」龍開超說,湖南省將在摸清患者放療需求數據的基礎上,以政府投入為主,考慮在百萬人口的縣市區建立放療中心,而對於人口較少的偏遠貧困縣,則通過整合資源改善可及性問題。

他表示,建立放療中心、開展放療服務的同時,政府部門應著力推進相關企業通過科技創新,逐步降低放療設備及運行的成本,還要嚴格規範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的行為,防止過度放療。

瓦裡安全球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張曉認為,放療向基層推廣,要從培訓入手。一方面,依託腫瘤專科醫聯體,加快技術推廣;另一方面,利用雲、人工智慧等技術,做好基層放療質量控制,保證同質化。

錢立庭提醒,縣級醫院引進放療設備需要考慮成本和收益,一定要基於當地患者實際情況和需求,如果每天醫院有超過30個患者需要放療,再考慮布局,防止盲目上馬。

此外,多位專家認為,縣級醫院開展放療,做好質控是前提,而放療醫師、物理師是保障放療技術穩定精準且安全的根本,相關人才的系統性培訓是重中之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