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談醫論症|B肝患者不要害怕,應該定期檢查

9月16日是全國B肝宣傳日,作為一種傳染性疾病,B肝曾一度被人們所忌諱,很多患者存在自卑心理。然而,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對B肝的防控手段越來越多。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感染科主任許潔提出:不要害怕,主動檢查。

主動定期檢查

我國是B肝大國,最高發病率曾經達到9%以上,自從1988年我國開始普遍接種B肝疫苗以來,目前總體發病率降到了7.18%。而從注射B肝疫苗開始後的30年裡,29歲以下人群的B肝發病率其實已經下降到了4.5%左右。特別是在北上廣等城市,比如上海1~5歲的兒童中,B肝發病率已經降到0.32%,下降很明顯。

但是,有很多人尤其是30歲以上的人群已經進入發病期,或者已經有過幾次發病。B肝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不斷加重,甚至發展成為肝硬化、肝癌,特別是有家族史的患者,風險更高。

定期複查

亞洲國家人群特別是中國男性到了40歲以後,e抗原仍然陽性,病毒DNA持續陽性,如果沒有治療,同時有家族史者,發展成肝硬化、肝癌的風險很大,這對患者本人、家庭乃至社會都是一個嚴重問題。而有些患者不能做好定期複查,覺得已經治好了就沒關係了。

許主任建議患者,主動定期到醫院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如果家族中有B肝病史或者B肝病毒攜帶者,建議定期體檢篩查B肝病毒。「B肝不像C肝那樣有可以根治的藥物,但是對於大多數的B肝患者通過規範治療可以很好地控制其進展。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在不斷探索新的方法,期望達到臨床治癒的效果。」

我國的肝癌患者大多來自於B肝患者,要積極避免危險因素。高危人群建議定期複查,對於病情穩定的患者、肝功能正常、沒有家族史者,建議每年查1~2次複查肝功能、甲胎蛋白、肝臟超音波等。如果有高危家族史,或者肝功能反覆異常者,建議3~6個月進行一次常規隨訪。根據檢查結果評估患者是否需要治療,在治療的情況下按照治療期隨訪要求進行複查,在不需要治療的情況,按照穩定期隨訪要求進行複查。

主動篩查

作為一個B肝大國,或者說依然還屬於中發病率的國家,許主任呼籲,在體檢中增加B肝篩查,「對很多人來說,這可能是他獲知自己是否有B肝病毒感染的唯一途徑。因為,很多B肝病毒感染者可能沒有明顯的癥狀,如果不體檢就不會發現,就可能耽誤一部分患者的治療。」

我國法律規定,除非在求職、入學等特殊情況下,為避免歧視不能將B肝病毒檢測作為一種強製篩查項目。其實,對患者最好的尊重,不是像熊貓一樣保護起來,而是看成你我一樣的普通人、正常人。如果能夠儘早發現B肝病毒攜帶者以及「隱性」患者,及早進行治療,可以降低肝硬化、肝癌的發病。許主任倡議:「不要害怕,主動檢查。

到底要不要抗病毒治療

常有患者反映:「我到甲醫院去看病,醫生說我需要抗病毒治療,而我到乙醫院去看病,醫生說我不需要抗病毒,究竟該聽那個醫生的呢?」

的確,對於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療,某些情況下學術界也有一定的爭議。許主任表示,對於B肝的治療主要是以抑製病毒為主,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服用抗病毒藥物時間長了,也要考慮藥物不良反應、患者依從性、經濟負擔、育齡期等很多其他問題。

總體而言,各國的指南都建議在肝功能異常、B肝病毒DNA陽性的情況下抗病毒治療。治療的目的是減少病毒複製,使肝功能恢復正常,疾病進展的過程就會延緩。對於有高危家族史或者已經有肝硬化傾向的患者,要毫不猶豫地選擇抗病毒治療。許主任強調,抗病毒是一個長期治療的過程,原則上要到表面抗原轉陰才能停葯。

對於肝功能正常、病毒陰性的患者,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療呢?

許主任認為,如果是未婚未育肝功能正常的患者,可以暫緩抗病毒治療,先完成「人生大事」,在隨訪的過程中發現異常再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但是,對於這部分人群,現在也有專家提出,如果有肝癌、肝硬化家族史者,還是應該積極抗病毒治療。目前,抗病毒治療的藥物也有很多,有些藥物不會影響妊娠。

建議患者去正規的醫院就診,專科醫生會根據指南或研究結果給出恰當的治療方案,可能在選擇藥物上略有不同,但原則上還是一致的。80%~90%的患者可以按照指南的建議進行治療,還有10%~20%的患者需要由專科醫生來判斷,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

「患者是個性化的,每位患者處在不同的節點,治療選擇可能會不一樣。」許主任坦言,「有些化驗結果模稜兩可、可治可不治的情況下,可以進一步做肝臟彈性測試、肝臟穿刺病理檢查,綜合評估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療。」

保肝葯能保住肝臟嗎

B肝病毒感染者,肝臟長期遭受病毒侵害,肝細胞損害達到一定程度,肝功能就會受損,有些醫生會給患者開一些保肝藥物,保護肝功能使其免受損傷,促進受損的肝細胞再生和修復。那麼,服用保肝藥物是否就能阻止B肝病情進展,避免發展為肝硬化、肝癌呢?

「對於肝功能正常的患者,原則上不建議服用保肝藥物。」許主任認為,「可以服用維生素C、維生素E等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營養素,對肝臟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目前而言,對於B肝後肝硬化、肝癌的預防,還沒有明確有效的方法,專家們更多強調的是通過長期抗病毒治療,抑製病毒對肝臟的損傷,達到肝臟纖維化的修復。不建議過多服用所謂的抗纖維化藥物,因為大多數藥物都是通過肝臟代謝,濫用偏方、秘方反而可能會加重肝臟的損傷。

對於已經出現肝纖維化、早期肝硬化的患者,長期抗病毒治療抑製病毒複製,在兩年、四年、六年或者更長的時間內可以自身逆轉肝硬化。除此之外,中醫中藥在抗纖維化、抗肝硬化方面也有一定的效果,祖國醫學在肝硬化的治療方面很早就有研究和記載。但是許主任也提醒說,一定要到正規的醫院看中醫,不要盲目服用民間驗方、土方。

B肝患者可以生下健康寶寶

B肝患者對生孩子總有這樣那樣的擔憂,擔心不能結婚、不能生孩子,擔心病毒會傳染給寶寶。

母嬰傳播可阻斷

許主任表示,B肝從來不是結婚和生育的禁忌證,特別是女性擔心遺傳給孩子,其實沒有必要過度擔心,現在已經有很好的方法可以阻斷母嬰傳播,有95%以上的女性B肝患者可以生下健康寶寶。大多數B肝患者只要治療得當、定期隨訪,就跟正常人沒有什麼差別,既不會影響工作、生活,也不會影響生育。

B肝在中國的發病有兩大特點:一是家族聚集性,二是母嬰傳播。這也是我國以前B肝高發的原因。現在,還是有相當多的母親是有B肝病毒感染的,我們現在有阻斷病毒傳播的手段,就應該積極進行阻斷。現在,女性B肝患者生孩子都是通過母嬰阻斷的,包括高效價的免疫球蛋白和B肝疫苗。

母乳餵養因人而異

寶寶生下來以後,能否母乳餵養也是女性B肝患者的一大疑惑。 乳汁當中的確含有B肝病毒表面抗原,許主任表示:如果媽媽是在服藥治療期間,那麼不建議哺乳;e抗原陽性,B肝病毒DNA陽性的媽媽哺乳需慎重;如果媽媽是e抗原陰性特別是「小三陽」者,B肝病毒DNA陰性,沒有服用藥物的情況下,從理論上來說是可以哺乳的,但不能保證百分之百不會感染,小概率事件還是存在的。

所以,對於母乳餵養還是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專家簡介

許潔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感染科主任、主任醫師,兼任中華醫學會上海病毒學分會委員、中華醫學會上海傳染與寄生蟲分會委員、中華醫學會上海肝病分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感染科醫師分會委員等職。主要從事感染性疾病的臨床醫療、科研和教學工作。2002年以訪問學者身份赴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從事感染性疾病的診斷、治療及免疫機制的研究。2007年赴美國佛羅裡達大學醫學院病理與免疫實驗系,從事感染性疾病的分子免疫學機制的研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