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上海古玩市場的前世與今生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偶然聽到一名古玩愛好者如此描述現在的古玩市場局面,說是現在的國內一、二線城市的古玩城市場,表面紅火依舊,實則門可羅雀,拿上海來說,許多古玩市場因種種原因面臨停業整頓或即將關門的趨勢,這時更需要古玩市場的經營者思路清晰、經營有方,帶領著古玩展商們邁著堅定的步伐前進。

經過古玩市場大浪淘沙,不斷洗牌再發牌,不堪一擊的只能死在沙灘上,能保持我們當初收藏起步的初心是多麽不易,且讓時光倒流,讓我們回顧一下最初。

70年代初80年代末改革開放初期,為了吸引外國遊客,賺取外匯收入,繁華的上海成立了四家國營文物商店,分別是上海文物商店、上海友誼商店、 上海朵雲軒古玩公司和上海蘭馨珠寶文物商行。幾家國有文物商店,主要針對的是外籍人士客戶,客人憑護照才能入店,購物則要使用外匯券(FEC), 如果用人民幣結算,那價格就要增加30%了。

與此同時,上海民間文物藝術品市場也在悄然逐步甦醒,主要在舊倉街、福佑路、會稽路、瀏河路及江陰路花鳥市場。雖然在當時文物藝術品交易並未對私人開放,私下交易是不被允許的,但是許多收藏愛好者每周都會到劉河路的茶館(當時的老虎灶),以喝茶、鬥蟋蟀、打牌、下象棋為借口,江陰路花鳥市場則是以買花、買鳥為借口,偷偷地進行著文物藝術品的交易。

靠近上海的江浙一帶的古玩販子每周日凌晨都會挑著擔子趕到上海的舊倉街擺路邊攤,當時的上海交通還不是很便利,但收藏愛好者們為了能夠第一時間挑選到自己心儀的商品,隔天就借宿在附近的小旅館、招待所或者浴室裡,凌晨四點打著手電前去尋寶,所以當時舊倉街的路邊攤又稱為是黑市(夜市)。

80年代中後期,由國家牽頭成立了東台路古玩一條街,吸引了全國各地以及歐美、日本、台灣、香港、新加坡等地眾多的文物藝術品收藏愛好者慕名前來。東台路也成為了與北京琉璃廠齊名的全國二大古玩市場,當時還流行者一句話:到上海旅遊出差,如果沒有到東台路逛一逛,等於沒有到過大上海。

90年代初,文物藝術品交易市場進一步開放,市政府在河南路方浜路建立了室內大型古玩市場--藏寶樓,民間收藏交易市場也逐步擴大,當時路邊攤一天的租金為每平方5元,發展到現在上漲到了每平方200元~300元。由於民眾對於收藏熱情不斷提升,對於文物藝術品消費需求高漲,因此在市場上出現了許多仿製品、複製品,以假亂真,許多收藏愛好者因不識真偽,而購入仿品,在行內稱為“吃藥”,通過學習對比,增加對假貨的辨別認識,許多藏家也練就了判斷文物真假的“火眼金睛”。

2000年以後,上海出現了一些正規古玩市場,隨著收藏隊伍的不斷壯大,越來越多的古玩市場悄然出現,隨之一並出現的還有以古玩市場為首牽頭舉辦的各類古玩藝術品交流會,可以說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全國各地乃至國內外的收藏愛好者們會不定期地出現在一個大型的交流會,交易交流著各自的藏品,一時間紅紅火火。

隨著時間不斷的推移,近幾年的全國各地的不同等級、不同規模的古玩交流會越來越多,再加上古玩收藏品的異於其他商品的特有的性能,那麽帶來的問題展品的品質魚龍混雜、參差不齊。引起眾多收藏們怨聲載道,失去了初心,很多品質不一的交流會漸漸離開大眾的視線。

上海中福古玩城位於上海福州路文化一條街,擁有10余年的古玩市場經營管理經驗,獨具優勢的地理環境、古玩城高層長官獨具慧眼,對經營古玩市場的不懈努力,經營團隊不斷深入學習,對於操辦大型文物藝術品交流會也是盡心竭力,煞費苦心。

第三屆2018上海中福秋季文物藝術品交流會即將於2018年12月7至9日拉開帷幕,逆勢來襲!主辦方中福古玩城秉承“傳承發揚傳統文化”的經營理念,聯合全國各地國有文物商店近30家共襄盛舉。在促進交流、交易的同時,使得傳統路邊攤市場逐漸轉向傳統古玩集市,去蕪存精,主辦方更加注重的是對年青一代甚至年幼一代的文化熏陶傳承,據了解本次交流會期間,主展區之外的另辟區域浙江路大廳內也會出現很多傳統的中國文化場景,民間藝術非遺項目的展示等,讓00後乃至10後的小朋友們,穿越時空,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2018上海中福秋季文物藝術品交流會,一個不得不去的文化藝術集散聖地!(圖文/吳登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