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納入三類股票的“小分歧”是否會降低港股通吸引力?

  本文來源於廣發證券研報,作者分析師廖凌。

  報告摘要:

  同股不同權等三類股票納入港股通存在“小分歧”

  7月14日,滬深交易所公告外國公司股票、合訂證券、不同投票權架構(WVR)公司股票暫不納入港股通標的;7月18日,港交所公告與滬深所就同股不同權公司納入港股通標的達成共識,將在現有納入制度基礎上加入一個穩定交易期機制,但完全納入尚待時日。

  三類公司股票的界定:按照香港交易所《有關海外公司上市的聯合政策聲明》等相關條文規定,新納入候選股票標識通常包含“S”字尾、“DR”字尾、“RS”字尾、“W”字尾、“SS”字尾,總市值佔比約3%。

  為何對該三類股票暫不納入港股通範圍?由於監管體制和市場成熟度之間的差異,AH市場投資者對於不同投票權架構公司的接受度和風險控制能力存在差異,使得監管制度上仍存在不同步性。

  對現有港股通無限制,影響部分增量標的納入

  對現有港股通標的無限制。恆生綜指成分與港股通標的高度重合,長期來看指數成份調整和港股通標的調整基本吻合。目前恆生綜合指數並不包含外國公司和合訂證券,也沒有不同投票權架構公司,因此滬深交易所最新的規定不會導致現有港股通標的被剔除。

  僅影響部分增量標的納入。對於可納入恆生綜合指數、屬於以上三類公司的潛在港股通標的暫時造成限制;特別指出的是,小米等同股不同權公司股票暫不被納入港股通範圍。但從未被納入港股通標的市值來看,相比港股整體仍然影響較小,無需過分擔憂。

  小有波折,但不改互聯互通趨勢

  儘管仍有“小分歧”,但互聯互通的。“大方向”不改。“同股不同權”等三類股票不納入港股通標的,或對市場情緒造成短期衝擊,尤其影響部分WVR公司。從7月18日港交所的公告來看,未來滬深港三所將基於穩定交易機制,盡快研究WVR公司納入港股通的新補充機制具體方案和細則,“小分歧”只是暫時現象。

  我們預計,中期內不會改變互聯互通的趨勢,AH市場生態朝不斷融合的方向發展。就南下港股通而言,成交佔比將持續提升、標的範圍有望進一步擴充、行業分布更加多元化等。

  風險提示

  政策大幅度變動;港股通資金流入不達預期。

  一、同股不同權等三類股票納入港股通”存在“小分歧”

  7月14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聯合發布通知,決定自7月16日起,恆生綜合大型股指數、恆生綜合中型股指數、恆生綜合小型股指數的成分股中屬於外國公司股票、合訂證券、不同投票權架構(WVR)公司股票的,暫不納入滬港通和深港通下的港股通股票範圍,其他股票調入調出正常進行。7月18日,港交所公告與滬深所就同股不同權公司納入港股通標的達成共識,將在現有納入制度基礎上加入一個穩定交易期機制,但完全納入尚待時日。

  1.1三類公司股票的界定

  恆生綜合指數成分股現有選股範圍包括第一上市的普通股票以及第一上市的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2018年5月7日恆生指數有限公司新納入三類公司股票候選:第一上市的外國公司,第一上市的合訂證券以及不同股票權架構公司的大中華公司,新的選股範疇將於2018年第三季度起在香港施行。

  目前恆生綜合指數並不包含該三類股票,按照香港交易所《有關海外公司上市的聯合政策聲明》等相關條文規定,新納入候選股票標識通常包含“S”字尾、“DR”字尾、“RS”字尾、“W”字尾、“SS”字尾,總市值佔比約3%,其中同股不同權公司構成影響相對最顯著。從納入比例來看,恆生綜指採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外國公司類別證券最開始納入合計比重最高為5%;不同投票權架構公司類別的證券納入合計比重最高為10%,納入初期對恆生綜合指數構成影響有限。

  1.2 為何暫不納入港股通股票範圍?

  針對恆生綜合指數公司本次調整,滬深交易所分析評估後表示“多數投資者表示對這些新的證券品種缺乏了解”,且“綜合指數選股範圍的調整屬於《上海證券交易所滬港通業務實施辦法》第五十五條、《深圳證券交易所深港通業務實施辦法》第五十六條規定的特殊情形”。

  考慮到外國公司股票和合訂證券往往具備雙重架構,且存在不同上市制度差異等複雜特徵, 港交所和滬深交易所 已 就外國公司及合訂證券這兩類證券暫時不納入互聯互通機制達成一致; 但就同股不同權公司是否納入互聯互通仍是主要的“小分歧”,根據港交所7月14日的回應,港交所表示了在風險可控、監督互助原則下對於“同股不同權公司”納入港股通的意願。港交所2018年4月30日起生效的上市制度鼓勵同股不同權公司上市,並針對互聯互通機制設立了全新的規則和具有針對性的投資者保護措施。但由於監管體制和市場成熟度之間的差異,AH市場投資者對於不同投票權架構公司的接受度和風險控制能力存在差異,使得監管制度上仍存在不同步性。

  二 、 對現有港股通無限制,影響部分增量標的納入

  恆生綜指成分與港股通標的高度重合, 長期來看指數成份調整和港股通標的調整基本吻合 。互聯互通機制發展至今,目前南下資金可投股票覆蓋了恆生綜合指數成份中代表性強的個股,綜合考慮了市值、成交活躍度和基本面等各方面要素。目前深市港股通共462隻,滬市港股通標的共317隻,其中滬市港股通標的全部包括在深市港股通標的內;恆生綜合指數成分股共483隻,其中有439隻股票同時屬於以上兩個範疇。具體來看,恆生綜指大、中型成分股除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外,均是港股通標的。

  三類公司不納入港股通,對於現有存量標的並無影響。截止7月17日最新數據,目前恆生綜合指數並不包含外國公司和合訂證券,也沒有不同投票權架構公司,因此滬深交易所最新的規定不會導致現有港股通標的被剔除。

  對於可納入恆生綜合指數、屬於以上三類公司的潛在港股通標的暫時造成限制;特別指出的是,小米等同股不同權公司股票暫不被納入港股通範圍。近期在港上市的小米,由於其股票的同股不同權架構,暫無法納入港股通範圍,小米也成為首隻除REITs外,未被納入港股通的恆生大中型股票。除此之外,未來潛在可能被納入恆生綜指,但不屬於港股通範圍包括部分外國公司股票和合訂證券,例如:FASTRETAIL-DRS(6288.HK)、哈薩克礦業-S(0847.HK)、朗廷-SS(1270.HK)等。但從未被納入港股通標的市值來看,相比港股整體仍然影響較小,無需過分擔憂。

  三、小有波折,但不改互聯互通趨勢

  “同股不同權”等三類股票不納入港股通標的,或對市場情緒造成短期衝擊。以小米集團為例,7月23日起將被納入恆生指數、恆生環球綜合指數、恆生互聯網科技業指數等,但7月16日後南下資金並不能通過港股通買賣,影響市場情緒。

  儘管仍有“小分歧”,但互聯互通的“大方向”不改。從7月18日港交所公告來看,未來滬深港三所將基於穩定交易機制,研究WVR公司納入港股通的新補充機制具體方案和細則。我們預計,中期內不改互聯互通的趨勢,AH市場生態朝不斷融合的方向發展。就南下港股通而言,成交佔比、標的和行業覆蓋將持續擴充:

  1)南下資金成交金額佔港股的比重接近12%,南下資金的流入流出對恆生指數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未來在險資等機構配置海外資產的大趨勢下隻增不減;

  2)自開通以來,港股通股票範圍持續擴大,滬港通標的從開通時的268隻增加到目前的319隻,深港通標的從2016Q4的418隻擴充至最新的462隻,覆蓋了恆生綜指的大部分中大型市值個股;

  3)港交所4月30日實施新上市制度後,國內新經濟企業赴港上市熱情增加,未來將和滬深交易所確定新經濟企業納入港股通時間表,行業分布將更加多元化。

  風險提示

  政策大幅度變動;港股通資金流入不達預期。

責任編輯:白仲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