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鎢高新薪酬改革後 事業部員工平均工資最大差距3萬元

(圖片來源:壹圖網)

經濟觀察網 記者 王雅潔在薪酬分配制度改革過程中,中鎢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鎢高新)探索出一條可行的差異化路徑。

7月31日下午,經濟觀察網記者從國企改革“雙百行動”媒體通氣會上獲悉,身為中國五礦的直管企業,中鎢高新已建立起管理人員與一線員工分離的隔板機制,實現基層員工收入隨效率、效益的提升穩步提高,嚴格按業績兌現企業領導薪酬,實現橫向有差距、縱向能增減。

中鎢高新董事長、黨委書記李仲澤表示,2018年所屬企業負責人年度薪酬較上年最高增長64%,最低下降1.2%。成員企業內部,事業部間員工平均工資最大差距近3萬元,事業部負責人年收入最大差距近20萬元。

市場化先行

除去改革薪酬分配制度實現差異化,中鎢高新在經理層成員契約化管理上,亦遵循市場化的思路。

一方面實行經營契約化,逐級簽訂三年任期合約書、業績考核責任書,突出分類考核與對標管理,重點體現行業競爭力水準,考核結果由年度預算指標加競爭力指數評價確定。

另一方面建立和完善投資契約化機制,投資項目核心團隊依據投資可研報告簽署責任狀,按照自主及自願原則繳納一定的投資績效金,以方案確定的關鍵指標集為標準綜合評價,兌現獎懲。

李仲澤表示,在建立健全職業經理人制度方面,中鎢高新同樣遵循了市場化的操作路徑。

例如在金洲公司開展職業經理人制度試點時,便實行“市場化選聘、契約化管理、差異化薪酬、市場化退出”。2018年,金洲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7%;淨利潤增長8%;核心產品銷量增長12%,被工信部評為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成為IT工具領域中國第一、世界第二的企業。2019年上半年在主要競爭對手產量、銷售收入下降超過10%的情況下,該公司產銷量、銷售收入、利潤實現了逆勢增長。

20項“三供一業”分離移交

與市場化改革同步推動的是,中鎢高新正在持續解決歷史包袱。這其中包括多項“三供一業”的全面分離移交攻堅。

李仲澤表示,中鎢高新的成員企業老工礦企業佔很大比重,由於歷史的原因,情況複雜企業包袱重、體制機制不活、運營效率偏低的問題普遍存在,急需通過深化內部改革,激發企業發展新動能。

如今,經過長期努力,中鎢高新管理範圍內的企業中,20項“三供一業”已全面完成分離移交,9個市政設施、1個市政企業及4個社區管理職能全部完成移交,1個消防機構完成改革,2家廠辦大集體改製和醫療機構改革穩步推進中。通過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每年可以節省費用逾4100萬元,有效降低了經營成本。

與此同時,中鎢高新還在健全法人治理結構,提升管理運行效率,推進公司治理“管理制度化”,進一步明確了黨委會、總經理辦公會、董事會、股東大會各治理主體的權限和職責,在股東、董事會、經理層等多個維度形成了有效製衡的法人治理結構。

結合中國五礦給予的差異化授權,實現“決策清單化”,明確了“三重一大”事項70項,本部決策事項及流程200余項。對下屬企業鬆綁,將核心管控事項壓縮至150項,並簡化優化管理流程。

實行“執行台账化”,決策事項形成中鎢高新督查任務台账,每月定期跟蹤、監督執行情況,加強決策事項的閉環式管理,確保決策執行不走樣、不走偏。

契機

成為“雙百行動”綜合改革的試驗田,為中鎢高新帶來了新的契機。

數據統計顯示,在被納入“雙百行動”綜合改革之後,中鎢高新要經營指標創歷史新高,2018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8.1%,當期經營利潤總額同比增長62.8%,新產品貢獻率達29.5%。

長期以來,鎢是中國重要的戰略金屬,也是中國五礦的優勢金屬。為加快鎢產業發展,2016年6月,中國五礦將中鎢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鎢高新)調整為直管企業,全面整合旗下涉鎢的礦山、冶煉企業及硬質合金企業。

依托中國五礦完整的鎢產業鏈優勢,中鎢高新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鎢資源開發商和鎢製品生產商,管理運營礦山、冶煉、加工、貿易於一體的完整產業鏈。

在其管理範圍內,鎢金屬儲量137.5萬噸,佔全國儲量的13.4%;鉍金屬儲量24.3萬噸,佔全球儲量的35.8%;螢石儲量4667萬噸,佔全國儲量的21.1%。鎢冶煉年生產能力2萬噸,佔全國APT產能的10%,硬質合金佔國內市場的25%以上份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