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可穿戴市場新爭鬥:獨立的華米和崛起的華為

2016 年,華米推出 Amazfit 智能手錶時,曾與小米方面討論,試圖用「小米手錶」的旗號來打知名度,但小米方面卻因為 799 的產品定價過高,否定了黃汪的行銷想法。

兩年後,已經在美獨立上市半年的華米,似乎顯得篤定了許多。在最新的智能手錶發布會上,Amazfit 成為華米主推的品牌,黃汪似乎有意淡去小米對自身的影響力,無論是銷量還是市佔率,都拿出了 Amazfit 品牌的銷量成績作為背書。

當然,華米在行銷上倒是與小米一脈相承,「吊打蘋果」成為重要行銷手段。從預熱到發布,Apple Watch 成為華米宣傳中的常客。從產品上來看,無論是 ECG 技術比蘋果早一年,還是續航達到五天遠超 Apple Watch,都是華米足夠拿出來炫耀的資本,這一點也是客觀優勢。

但是,吊打蘋果的華米,不知道有沒有意識到,小米在手機市場上的老對手,華為,在可穿戴設備市場上的地位也在不斷提升,相對於蘋果來說,這才是他真正的對手。

可穿戴設備趨勢:從手環到手錶

2013 年,雷軍找到黃汪說要做小米手環,並保證能賣 100 萬隻的時候,黃汪並不敢相信。當時手環是新鮮事物,能賣出去就不錯了,100 萬隻怎麽敢想?

四年後的 2017 年,小米手環第一季度出貨量達到 360 萬,超過蘋果、Fitbit 成為全球銷量最高的智能穿戴設備品牌。憑借小米的互聯網思維、智能手機的市場知名度,雷軍和黃汪兩人生生地將一個小眾門類,變成了最受歡迎的消費電子產品之一。

      

然而,黃汪一方面不甘心隻作為小米的代工廠而存在,另一方面,也不願把盈利壓在售價低廉的小米手環上。2016 年推出的自有品牌 Amazfit 的產品,找來高圓圓代言並將售價訂到了 199,即可見華米的突破小米標簽的野心。

近日華米手錶的發布會上,弱化小米、突出華米,弱化手環、突出手錶的特徵更加顯露無疑。整場發布會都圍繞著手錶進行,手環亮相時間短暫而倉促,顯然只是手錶的補充產品線。目前華米的官網 Banner 上,手環的位置被放在了第四頁。

這是由市場環境決定的。過去幾年,隨著可穿戴設備的成熟,用戶認可度越來越高,加上 Apple Watch 的推動,使得整個可穿戴產品市場,呈現出從手環到手錶過渡的趨勢。當然另一個大的動力,來自於智能手錶的盈利能力。

根據 Canalys 提供的數據,今年第一季度,智能手錶以可穿戴設備市場 43% 的出貨量,佔據了 80% 的市場營收,讓智能手環相形見絀。顯然,智能手錶由於功能豐富可滿足更多的應用場景同時在工業設計上也有更大的發揮太空,因此在定價上也更容易上探。

華米此前先於小米上市,在財報壓力下,營收盈利能力則至關重要。此時,將手環不斷弱化,通過 Amazfit 手錶獲得市場的認可,就成了華米的第一要務。當然,在智能手錶市場,華米目前的表現稱得上可圈可點。

根據 Counterpoint 發布的 2018 年 Q2 智能手錶調研數據,華米的 Amazfit 手錶超過 Garmin 排行第四,市場佔有率達到 4%。

      

這組數據中,除了華米,值得關注的品牌便是 fitbit。在各大廠商銷量下滑的情況下,fitbit 逆勢大漲 13%,市場佔有率達到了 21%。如果聯繫到「手環+手錶」構成的可穿戴設備市場的數據,則會發現一個現象:

fitbit 的可穿戴設備整體銷量在迅速縮減,但智能手錶漲勢驚人,這意味著其正在執行「手環轉向手錶」的過程,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而在可穿戴設備市場裡,發展最為迅猛的,則是華為——華米未來最大的潛在對手。

從 IoT 到可穿戴設備,華為的追趕與威脅

在最近上海召開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雷軍稱到第二季度末,小米總計鏈接了 1.15 億台消費類 IoT 設備,智能語音助手小愛同學的月活躍用戶,突破了 3000 萬。

在物聯網領域,華為是後來者。2015 年,華為首次透露智能家居計劃,今年六月,名為 HiLink 的生態品牌才正式建立。小米在 IoT 上的布局,讓華為看到了這一行業的價值,未來幾年可以預見的是,雙方包括 BAT 在內的巨頭,必然會在這一領域有所戰爭。

目前華為比不上小米的生態鏈,卻唯獨在可穿戴設備這一門類裡,展示出了潛力和威脅。根據 IDC 提供的數據,2018 年第一季度,華為市佔率達到 5.2% 位列全球第四,同比增長 147%;第二季度,華為市佔率達 6.5%,同比增長 118.1%。

                     

 

華為之所以能在可穿戴設備上激流猛進,最關鍵的原因只有一個,這也是華米難以回避的必然難題:智能手環和智能手錶的銷量,嚴重依附智能手機的市場表現。根據 Gartner 提供的數據,今年第二季度,華為憑借 13.3% 的銷量力壓蘋果,成為全球第二大手機廠商。

      

可穿戴設備的互動和使用場景,嚴重受到體積限制,大部分的基本設定、資訊展示都需要通過手機 App 來完成。從目前的主流產品來看,可穿戴產品基本沒有脫離手機獨立使用的能力——除了搭載 LTE 的部分產品和用來代替電話的兒童手錶,前者在大部分場景中同樣需要依賴手機。

這是華米不可避免的業務硬傷,它可以獨立上市,可以發展獨立品牌的設備,並且在市場上取得不錯的成績。但是它不可避免的是,其業務對於手機的嚴重依賴,注定使其發展收到限制。也正是這個原因,華為手機外的設備中,手錶手環業務會發展如此迅速。

IoT 是小米的壁壘,不是華米的

小米上市,雷軍準了三個故事提升小米估值,一是印度,二是互聯網,三就是 IoT。在手機市場,小米優勢並不明顯,無論是遙遙領先的華為,還是技高一籌的 OV,都足夠給小米造成壓力,並阻礙小米「十個季度重返國內第一」的遠大目標。

硬體銷售上,小米的生態鏈企業,以及 IoT 提早布局形成的領先優勢,才是小米與眾不同的關鍵。

但是,這個優勢,終究屬於小米,卻不屬於華米。

華米發布會,黃汪用小愛同學和智能家居新入口,作為吊打 Apple Watch 的關鍵之一,但無論是 IoT 還是應用到場景中的智能家居,都與手錶這一品類關係不大。行業趨勢已經證明了,「手機+智能音箱」,是物聯網時代唯二的兩個入口,從遠程到室內,從語音操控到觸摸操控,這兩大硬體存在本身的互動性,已經足夠成為互動的兩大核心。而手腕上的手錶,智能作為補充,不可能與兩者並列。

不久前,麒麟 980 發布會後,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余承東表示,華為手錶正在研發中,續航和 AI 會是更新的重點——這一賣點又一次和華米核心賣點重合。近日最新消息是,據外媒 AH 報導,歐盟知產辦公室收到華為提交的一份商標申請“HUAWEI Watch X”,該商標僅綁定智能穿戴類目,顯然華為手錶已經在路上。

從手環到手錶,從小米到華米,從華米到華為,可穿戴設備的新爭鬥即將拉開大幕,無論是獨立的華米,還是崛起的華為,都一定會讓這個市場成為新的關注焦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