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3年攢下一套房:原生家庭,對你的金錢觀影響有多大?

原生家庭對於人的成長來說,影響不可忽視。

所謂耳濡目染,你接受的是什麽教育,以及家庭環境的不同,必定對人的金錢觀和成長頗有影響。

今天給大家推薦財蜜@輕舞123的故事。

講述了她的原生家庭帶給她的影響,以及她為人母后希望自己能給孩子創造什麽樣的原生家庭,能給孩子樹立什麽樣的金錢觀。

她理財APP作者 | 輕舞123

聊一聊我的父母

勤儉持家、量入為出的父母

我出生在一個小城鎮。

父母都是40後,都有文化能夠讀書看報,寫寫畫畫。

父親在縣城一家工廠裡當工人,有技術。

母親是一名家庭婦女,雖然不拿工資,但是媽媽有眼光,愛學習,除了打理日常家務(煮飯、洗衣服、打掃衛生等),還參加了縫紉班學習,會自己裁剪衣服。

在80年代養殖業興起的時候,開始養兔,是全縣遠近聞名的養殖大戶。

我的父母有著怎樣的金錢觀?

1.量入為出,十二存單讓我家的財富滾雪球式增長。

無論是爸爸剛參加工作掙18塊錢一個月,還是後面的幾十幾百塊錢一個月,一領了工資,爸爸總是有零有整的交到媽媽手裡。

媽媽也總是會計劃一下,多少錢存入銀行,多少錢用於家庭開支,多少錢留在家裡應急(也就是現在的生活備用金)。

媽媽告訴我,最多的時候存一年的利息有百分之十幾。每個月把到期的存單和新攢入的錢換成一張金額更大的存單,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自然而然也會越攢越多。

想象一下,如果現在的定期存款有6%的收益率,我也會用媽媽的方法,每個月收到工資後,先存一筆,一年後每個月有錢錢到期,本息加上新攢入的錢錢,穩穩地越滾越大,那肯定是一件很開心也能堅持下來的事情。

2.開源節流,家庭副業為我家的財富添磚加瓦。

由於爸爸媽媽的弟弟妹妹較多,我們當地娶媳婦需要房子需要彩禮,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經濟上比較吃力,所以我的爸爸媽媽從結婚起,一直都在開源節流,先後幫助兩邊父母娶了5個兄弟媳婦。

後面又是我們兄妹的讀書教育、成家立業。

好在爸爸的工作沒那麽忙,可以經常在家。媽媽是家庭婦女,自然也是基本在家的。相對充裕的時間和爸爸媽媽善於發現賺錢機會的頭腦相結合,開源的辦法就一個接著一個。

在我的印象中,爸爸曾經在家裡打過石子,把石頭從河邊挑回來,拿鐵錘砸成碎塊,賣給發電廠做電線杆。

爸爸曾經承包過河灘地,種滿了各種糧食作物,精心侍弄,年年都能有個好收成。

爸爸也曾經在我家的院子裡種上蔬菜瓜果,批發給縣城裡的菜販子,也曾經種過中藥材,育過果樹苗,這些都變成了我家的聚寶盆。

媽媽也是相當的能乾。媽媽在家裡養了二三十隻雞,都用來生蛋,媽媽把雞蛋用一種特殊的方法保存起來,等到年底雞蛋價格最貴的時候賣出去,每年也是一筆不少的收入。

八十年代養殖業興起的時候,媽媽看中了養兔這個行業,家裡養了上百隻母兔,不斷地產仔,養到成年體重賣給縣外貿局出口。

家裡的院子裡養滿了兔子。我的中學同學現在見到我,還會問我:你家還養兔子嗎?

媽媽學會了裁剪縫製衣服,我們家、親戚家乃至鄰居們都受益了。

媽媽經常是白天忙家務、忙副業,晚上縫衣服,沒有收過錢。

但是親朋鄰居都是明理之人,有來有往。有的人家送點自家種的菜,有的人家送點自家種的豆,有的送點自家養的豬肉,這樣一來,我家的生活支出少了很多。

正因為父母的勤勞能乾,與人為善,我們家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紅紅火火,花費不多,品質不差。

我如何評價他們的金錢觀?

我很尊敬並崇拜著我的父母。

爸爸是吃國家糧的,月月有工資,本來可以過得更輕鬆,不用那麽辛苦忙碌。

但是為了讓家人(上到父母中到兄弟下到子女)過上更好的生活,他放棄了安逸,放棄了享受,辛勤地勞作,認真的工作,是我永遠學習的榜樣,也是我最崇拜的人。

我很尊敬也熱愛我的媽媽。

媽媽為了這個家庭,精打細算,在40年前已經貫徹了“支出=收入-儲蓄”的原則,把12存單堅持了四五十年。

讓我的叔叔舅舅們順利成家,讓我們兄妹可以完成大學、研究生學業,過上現在幸福富足的生活。

而且,我的媽媽也提早準備了自己的養老錢、看病的錢,為我們兄妹減輕負擔。

更重要的是,無論我們賺錢多少,媽媽從不跟我們伸手,也不會指手畫腳,動員一個子女借錢或者無償資助另一個子女。

我爸爸媽媽經常講的一句話是:“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到就受窮”,令我早早地明白規劃、理財的重要性,受益終生。

感恩我的父母。

聊一聊我自己

在原生家庭的影響下,我的金錢觀

從我上大學開始就有了攢錢意識。

由於爸爸媽媽的量入為出、勤儉節約、開源節流,我們家從來沒有因為婚喪嫁娶、孩子上大學等等事情跟親朋好友借過錢。

今天財蜜們可能是耳熟能詳的理財規則,我媽媽從40多年前就在實踐了。

因為從小耳濡目染,所以我一直都知道攢錢、理財的重要性。

我家先生經常講“很幸運遇到我,正是因為我的精打細算,提早規劃,才可以讓我們的小家積累財富,讓我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及生活”。

1.不折不扣執行量入為出,讓家庭現金持續保持正流入。

我在前面的一篇帖子裡已經提到,我家理財的第一原則是量入為出。

剛剛參加工作的時候,開始每個月領工資了,雖然我自己沒有大吃大喝或者購置服裝,但是由於要贍養父母,接待來探親的老公村裡的人,基本每個月月光。

然後就痛定思痛,開啟了量入為出,強製儲蓄的模式。活期,定期,定活兩變,零存整取全部嘗試過,用不到三年的時間存下了第一個十萬元。

如果當時拿去買房子,可以在市中心買一套120平方米的房子。

收入不高的時候需要量入為出,收入增加以後同樣需要強製儲蓄。

不然的話,伴隨收入增加的是不斷增長的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簡而言之,指出的種類和金額也會增加。

最近參加了“小確幸打卡”,有些財蜜表揚我經常有理財收入到账,那是因為我每個月都有資金投入理財大業,所以才會月月有收益。

2.開源節流,實現家庭財富的跨越式增長。

我家老公負責開源,本人負責節流。跟很多家庭類似,我家老公是賺錢的耙子,我是裝錢的匣子。

老公是個技術型人才,喜歡鑽研,喜歡實踐。下班後,節假日也經常在工作。所以產出也比較多。部門對這些都有獎勵。此外,老公也參加了一些股權投資項目,收益也還可以。

節流方面,我倒也沒有節衣縮食,主要是注意把錢用在刀刃上。

添置物品時,隻買喜歡的用的上的必需品。只是喜歡的不買,買回來用處不大的不買,首飾手袋夠用就好,從不多佔。

即使是生活必需品,也不喜歡囤貨,因為佔地方,打理也需要時間。跟投資一樣,我在開源方面喜歡抓大放小。

3.步入中年,重視本金安全,適度降低收益預期。

以前的投資比較順利,也比較激進。賺錢的時候歡喜,虧損的時候喜歡掩耳盜鈴,安慰自己反正我以前也賺過。

去年投資的基金浮虧比例金額都比較大,計劃吞沒了我的理財收益,讓我第一次認識到本金安全的重要性,認識到投資組合的攻守兼備意味著什麽。

所以我接下來會減少基金等權益類投資比例,控制到20%以內,適度降低收益預期,確保本金安全和每年的絕對正收益。讓家庭資產穩健增值,不斷增長。

聊一聊我的孩子們

要為子女創造怎樣的原生家庭?

社會在發展進步,每一代人的起點都會比父輩高一些。

我和先生是城一代,從偏遠的小縣城,把我們的小家安在了一線城市。

作為70後,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考政策下,我們很幸運地通過了獨木橋,並接受了更高層次的教育,理應給孩子提供更好的經濟條件,更高的起點。

這樣才能一代更比一代強,社會才能進一步發展進步。

在財富方面,雖然我們目前經濟條件還過得去,但是我們從來沒有想過給孩子留下多少的事情。

但是,我們一致認為,要給孩子提供必要的教育經費,如果孩子願意,我們可以資助孩子讀博、出國留學。

我們會資助孩子購買第一套房,因為現在的房價對於剛出校門的年輕人而言,實在太貴,我也看好房子的保值功能,預期資金在我們手上貶值,不如為孩子們的安居提供一些幫助。

如果孩子有志於創業,我們會為他提供一筆啟動資金,但會收取一些利息,為年輕人創業助上一臂之力,同時也讓他明白資金是有價格的,佔用資金是要付出成本的。

當然更重要的是,我要教會孩子自己理財。

等兒子高考結束後,我準備跟他一起選擇幾隻基金進行定投,讓他明白盡早開始投資,複利效應的魅力。

我上周見到的招商銀行私人銀行的客服經理曾經分享過自己的成長之路,她之所以選擇金融業作為自己的職業就是因為從小把壓歲錢、零花錢存入銀行,感受到了利率的不斷下行,家人適時的引導他探索資金的奧秘,而對理財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理財要從娃娃抓起。

計劃培養孩子什麽樣的金錢觀?

我會告訴孩子金錢對我們每一個人都很重要。我們可以大大方方的談錢,而不是羞於啟齒。

我家大孩子每周都會有300元的生活費和零用錢,他會存大部分到飯卡上,其余的用來購買文具、支付公車費、以及與同學們外出活動時聚餐、購買飲料的費用。

每周我們會交流一下。我會告訴他哪些支出很合理,哪些不必要,哪些劃算,哪些不劃算。

我希望他重視金錢,珍惜金錢,但是不要斤斤計較,孜孜以求。

*我是輕舞,一個努力工作、認真理財的70後二胎媽媽。如果帖子對您有所幫助,煩請點個“在看”,一起進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