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爸媽相愛,是孩子最好的心理營養

1

前幾天有一位媽媽留言說,「孩子跟爸爸不親,甚至不讓爸爸抱。我該怎麼辦?」

「你自己盡量跟孩子爸爸親密一點,另外讓爸爸多花點時間陪陪家人。」

父母之間的感情,孩子是會感受到的。

其實孩子們一直在扮演保護爸爸、保護媽媽的角色。

比如有時候我給老婆捏一下肩膀時,因為力氣把握不準,她疼得哇哇大叫。

這時只要被小傢夥聽到,他必定會第一時間跑過來。

然後掰開我的手,不準我「欺負」媽媽。

有一次我沒停,說這是按摩放鬆。

沒想到他竟哭了起來,我們只能作罷,安撫他的情緒。

也許他才不管什麼按摩放鬆,他隻關心媽媽不要疼得太厲害就好。

有時他也會「保護」我。

比如媽媽嘮叨我的不對。

說的太多時,我會請求暫停,不要再說我了。

他也會給我幫忙,說媽媽念叨得有點多了。

如果要一個孩子的內心充滿善意和溫暖。

那就先給他一個充滿善意和溫暖的成長環境。

蘇霍姆林斯基說:「我能一眼認出這樣的孩子,他的父母是深深地、熱烈地、忠誠地、相依為命地相親相愛著。在這樣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心地溫和善良、寧靜、心靈健康、真誠地相信人的美好,聽信教師的講話,對影響人們心靈的細微事務能敏銳感受。」

爸媽相愛,是給孩子最好的心理營養。

2

一位父親能為孩子做的最好的事,就是愛他們的母親。

因為生活在丈夫的愛中,女人的心柔軟而舒暢,溫潤而又安定,她會寬容地對待身邊的每個人,會製造出愉悅、溫馨的家庭氛圍。

沒有哪位媽媽願意變成超人媽媽。

可越來越多的媽媽在無意間變成了這個樣子。

強勢的母親背後,往往搭著一個缺位的爸爸。

假如一個家裡,什麼都是媽媽說了算,都要媽媽管。

那爸爸在這個家庭的作用越來越邊緣化。

而在孩子的內心,他們會不自覺地趨向於自己的同性父母。

比如女孩們會學著自己母親強悍的樣子,因為她們會覺得這是正常的。

她們自己的性格也會變得強悍起來,甚至有點不可近人。

而男孩們呢,最後真的會變成父親的那個樣子。

顯得懦弱而自卑。

我認識的一個孩子,在他小的時候,曾見過他幾次,那時候他學習非常不錯。

也經常帶一些零食和玩具出來找小夥伴玩。

還常常笑眯眯的。

但是我們都知道他的媽媽很兇,幾乎不跟其他人來往。

而他爸爸呢,經常只會低頭乾活,從來不多說話,對他的媽媽也是一副「避而遠之」的態度。

很少看他們一起出過門。

而且有時他爸爸想說話,也是要他來傳達。

等他上小學後,性格變得越來越孤僻。

經常在外邊跟人打架,可受欺負的時候更多。

他受了欺負,他媽媽就會拉著他在大馬路上罵。

說誰誰家的孩子要怎麼樣,惡話連篇。

眾人都只能躲開。

然後就是把孩子數落一頓,罵他跟那個爹一樣,軟弱無能。

就這樣,到了中學,他徹底消失在大家的視線了。

幾乎不會出門,長期在家裡玩手機看電視。

後來中途輟學了,也不知道他如今的消息了。

在這樣的家庭中,孩子怎麼能健康成長?

在長期夫妻不合的家庭裡,彼此爭吵或者長期冷戰。

只會養出心理不正常的孩子。

3

孩子心理發展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安全感的構建。

在成長的早期,主要依賴媽媽或者教養者給予孩子的愛。

一個溫暖的抱抱,積極及時的響應,樂觀開朗的態度,細心地照料……

這些東西像搭建城堡的磚頭一樣,給孩子壘出一個堅固的堡壘。

讓他們能鼓足勇氣來邁出腳步,伸出小手,探索這個世界。

而影響孩子最深刻的就是媽媽和爸爸。

在兩三歲時,爸爸的參與如果增加,會起到很神奇的效果。

孩子們不再只是依賴自己的媽媽了。

他們發現了一個新的世界——一個充滿力量和趣味的世界。

在這裡可以被舉得高高的,還可以拉著手臂盪鞦韆。

而且這個人跟媽媽很親密,對自己也非常親密。

這樣的感受會給予孩子溫暖持久的愛意。

這樣的孩子對這個世界的態度也是溫柔有愛。

唯有真實的觸碰,才能使彼此的生命能量被感應。

所以,父母的親密接觸,父母跟孩子的親密互動,就是安全感建立的核心。

會讓孩子覺得很舒服、快樂、放心。

不管如何,一定要記得做父母的責任。

盡量不在孩子面前爭吵。

很多的爭吵無益於解決問題,反而造成更多的問題。

而且父母在爭吵時,孩子除了感到恐懼,迷茫害怕,別無它物。

甚至只能哭泣,表達自己的無助和恐懼。

別以為孩子小,什麼都不懂。

其實從幾個月開始,他們就能識別媽媽的表情。

媽媽笑著,他們能感受到快樂和輕鬆。

如果媽媽綳著臉,哪怕不開口責備,他們也會感受到慌張和不安。

何況已經幾歲甚至十幾歲的孩子。

他們早能洞悉很多大人以為他們不懂的事情。

他們就像帶著敏感的天線,這個家裡發出的信號,他們都能接收到。

而且孩子看似是與爸媽是分離的。

可是在同一屋簷下,他們跟父母是不可分割的關係。

父母關係的好壞,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和性格。

4

如果有一天,彼此間的戰火已經燃起。

非得吵鬧一番的話,也請關上門,不要讓孩子參與進來,更不要把爭吵時產生的情緒遷移到孩子身上。

假如媽媽說:就是因為你,我才嫁給了這個我不喜歡的男人。

往往會給孩子一副臭臉,孩子會以為真的是自己錯了,是自己不好,讓父母吵架了。

他們內心會出現細小的裂痕,產生孤獨、失落之感。

如果彼此爭吵,傷害到了孩子,可以怎麼辦?

請在冷靜下來時,了解孩子的感受,了解孩子的感受,安撫孩子的情緒。

告訴孩子,「我們大人有時會這樣吵架來溝通,我們自己也有很多麻煩需要解決,但是這不是你的問題,而是我們自己的問題。」

不需要跟孩子抱怨或者傾訴太多。

但是一定要告訴孩子,「不管發生什麼,我們都是非常非常愛你的,永遠不變。」

父母生活在一個屋子裡,這不是幸福幽會的短暫幾小時,而是終身的。

而對孩子的影響更是巨大的,同樣是終身的。

陪兒子讀《小黑魚》,那時候覺得小黑魚很可憐。

它孤身一人在海裡遊盪,感到「害怕、孤獨、悲傷」。

因為它的朋友都被大魚吃掉了,恐懼籠罩著它。

所幸地是它沒有放棄,還是在不斷的前進著。

直到它遇到了他的朋友(家人)們。

當所有小魚在一起,能夠像一條大魚一樣遊動時,小黑魚說:「我來做眼睛」,它們遊在早晨冰冷的水中,它們遊在白天的波光粼粼中,一起趕走了大魚。

這就是家的力量,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著,相互扶持著,那就沒有什麼困難是可怕的了。

魚爸,家有小子一枚,立志做一名合格的80後奶爸,童書編輯,閱讀推廣人。(ID:breedboy)(一個最有愛的公眾號,面向家長群體,每天原創分享親子養育常識、親子閱讀推廣、家庭關係建造知識,已出版新書《和孩子一起成長,是最好的教育》)

-en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