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秋冬喝湯保健康,喝錯了反而不營養!千萬別陷入這些誤區!

俗話說,「秋冬一碗湯,不用醫生幫」,秋冬季節氣象乾燥,大家都愛喝些湯湯水水的來養生潤燥。湯能給身體補充水分,裡面的配料還能補充營養,是非常健康的食物。但是,長期以來很多人對湯存在一些認識誤區,喝不對不僅不能養生,反而存在健康隱患。

常見的喝湯誤區

1喝湯比吃肉更營養?

湯給人好喝營養的感覺,是因為煮湯的過程中,食材中的谷氨酸鈉等物質逐漸融入了湯裡,這些物質有提鮮的作用。很多人覺得營養全在湯裡,湯才是精華,這就大錯特錯了。

營養專家介紹,用蔬菜、肉、魚等材料熬湯,經過長時間熬煮,一部分營養被破壞掉,剩下的大部分營養仍然保存在食材裡。相比之下,湯裡的營養少的多,如果用肉類煮湯,脂肪融進水裡,可能含有高油脂、高嘌呤,痛風、三高患者尤其不宜多喝。

想養生,建議大家還是優先吃湯裡的食材,適量喝湯。

2骨頭湯補鈣?

骨頭裡的鈣是以磷酸鹽的形式存在的,不容易溶解在湯裡,骨頭經過熬煮後,湯裡的鈣含量其實很低。即使用壓力鍋熬煮骨頭兩個小時,湯裡面的鈣含量也只有牛奶的1%左右。想靠骨湯補鈣,遠不如喝牛奶、吃芝麻醬、豆製品等富含鈣的食物靠譜。

而濃白色的骨湯更不是因為鈣含量高,是因為脂肪含量高。所以心血管疾病患者、三高、痛風患者不宜多喝。

3湯煮的越久越好?

很多人認為,湯煮幾個小時,把肉裡的營養全都煮出來融進湯裡,這樣的湯才是最有營養的。其實並非如此,肉裡95%的蛋白質都溶不僅湯裡,無論煮多久都沒有用。

而且湯煮太久反而會流失部分營養。有研究發現,每種食材都有最佳熬煮時間,把熬煮時間控制在這個範圍內,才是喝到最營養的湯。

雞湯建議熬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左右;

鴨、豬、牛肉建議熬煮一個小時左右。

4湯泡飯營養一碗出?

米飯經過湯的浸泡,很多人在吃的時候並不會充分咀嚼,會給胃增加負擔,也不利於消化,對於年紀小的孩子來說,還不利於咀嚼功能的鍛煉。

常吃湯泡飯,不僅不利於營養,還容易得胃病。

專家建議,這樣喝湯更健康:

1.多喝清湯,比如蔬菜湯、雞蛋湯等;

2.喝肉湯把表層的油脂撇乾淨;

3.喝湯時最好把配料一起吃掉。

這樣煲湯更健康

掌握了正確的方法還不夠,煲湯的過程中注意這些事,能讓我們的湯更加營養健康。

1最好用陶瓷器具

這樣會使食材受熱均勻,湯味更香濃。新買的鍋要先泡2天的水或米湯,這樣煲湯時陶瓷不宜破裂。

2焯水

含嘌呤、磷的食材,比如香菇、海鮮、豆芽、動物內臟等需要焯水後再煲湯。

3少鹽

鹽對高血壓,對心衰的人都是不好的。有腎臟高危傾向的人和有腎臟病的人,特別容易鈉的儲留。煲湯講究自然食材的原汁原味,提前焯水的肉質,去除了血水腥味,和蔬菜一同下鍋,加入少許鹽和薑片就足夠了。

4添加養生配料

在煲湯的時候可以放一些黃芪、西洋參、枸杞,這些對肝腎都有滋補的作用。特別是黃芪對腎臟病人,黃芪屬於溫補的中藥,可降低蛋白,補腎氣,對病人的整體狀況有好處,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功效。

5注意時長

煲湯不要超過一個半小時,蔬菜加熱20分鐘以上就會使得維生素C流失。煲湯中的「老火」指文火煲湯的時間較長,一般在半個小時以上。冬季常用魚類和肉類煲湯,時間最好在一個半小時左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