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養雞趣事

  我從小生長在上海浦東郊區農村,村裡家家戶戶養雞,我們家也不例外,養了一大群雞,雞窩就壘砌在廚房牆角裡。每年麥收季節,我和小夥伴們放學後,放下書包就直奔剛收割過的麥田,去揀漏丟下的麥穗,拿回家,搓下麥粒,作為雞食,存放起來。

  每天清晨,天剛蒙蒙亮,雞窩裡的公雞就“喔、喔、喔”地引吭鳴叫起來。母親一聽見雞叫聲就起來忙著做飯、喂豬、倒馬桶、洗曬衣服。過了一會兒,我也起床了。第一件事便是打開雞窩門,撒一把麥粒在地上。看著一群雞爭先恐後衝出雞窩,脖子一伸一縮,“得、得、得”地不停啄食,心裡甭提有多高興!等到吃乾淨地上麥粒,它們就離家出去,到野外覓食。傍晚,天快黑時,它們才陸續回來。如果家裡大門敞開著,它們就大大方方地從門口走進來。如果家裡大門關著,它們就輕車熟路地從牆洞裡鑽進來。母雞白天要生蛋,也知道回到自己窩裡,決不會吃裡扒外,把蛋下在外面。有時鄰居頑童用磚頭堵住牆洞,母雞被逼無奈,只得在附近柴草房裡找個蔭蔽角落下蛋。

  小時候家裡窮,母雞下的蛋很少留在家裡自己吃,大多數被母親拿到航頭小鎮上賣了。留下的十幾個蛋,用來孵小雞。小雞長大後,母雞留下,公雞賣掉。有的母雞下了蛋後足不出窩,也想孵蛋。母親發現後便將抱窩母雞抓出來,浸泡在冷水裡,讓它降低體溫,清醒清醒。然後從翅膀上拔根雞毛,橫插在雞嘴上的鼻孔裡。這一招很靈驗,幾天后這隻母雞再也不抱窩了,繼續下蛋。

  為了防止雞丟失,每家都在雞身上做記號,有的在雞腳上綁根布條,有的在雞翅膀上系根粗棉線,有的在雞尾上剪掉一撮毛。萬一自家的雞錯進別人家裡,混在人家雞群裡,也能一眼就認出來,領回家去,人家也無話可說,免去了不必要的爭吵。當然,有時因為自家的雞偷吃了人家自留地上的青菜,被追打得雞飛狗叫時,雙方爭吵幾句,也是難免的。

  七十年代中期,在新疆人民廣播電台伊犁記者站工作時,我家屋前有一片空地。在院子圍牆邊上一棵蘋果樹旁,蓋了一個雞舍,散養了十幾隻小雞。每天早晨起來後,用開水燙一盆麩皮,拌上剁碎的菜葉,放在院子樹蔭下,然後將雞舍門打開,一群小雞奪門而出,爭吃雞食。等到母雞長大後開始下蛋時,將以前吃蛋留存下來的蛋殼扔幾個在院子裡,一會兒就被母雞啄光。

  母雞在院子空地上四處覓食,用爪子刨地,尋找蟲子吃,或在刨出的小土坑裡撲騰,用乾土洗澡。剛下完蛋的母雞,“咯咯蛋、咯咯蛋”地叫個不停,沒完沒了。每天傍晚,總有幾個蛋等著我去拿。我下鄉採訪不在家時,喂雞、取蛋、清掃雞舍院子等活都由兩個女兒承擔。

  後來,我們在院子空地上種菜。為了防止母雞在菜地裡搗亂破壞,緊挨在雞舍旁用鐵絲、木條搭了個露天雞棚。白天,母雞從雞舍洞口裡鑽到露天雞棚裡吃食、喝水,晚上回到雞舍,站在木棍上閉眼歇息。

  孩子想吃雞時,母雞長大了要下蛋,當然捨不得宰,倒霉的肯定是那幾隻小公雞了。起初,我不太會宰雞,割破雞脖血管的小公雞,撲騰著翅膀滿地翻滾,濺得一地雞血。後來,我才知道要等雞血流盡後,將雞頭夾在翅膀下,等它掙扎、挺腿、不能動彈時,才松手放進開水盆裡燙一會,然後快速拔毛、剖肚,掏去內髒,沖洗乾淨,剁成小塊,由妻子下廚炒辣子雞。一家四口圍坐在小飯桌旁,吃得津津有味。如今,恐怕再也吃不到那麽噴香可口的雞肉和雞蛋了。

  2010年7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