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天津市教委發寒假通知:嚴禁家庭作業變成“家長作業”

寒假伊始,天津市教委下發安排全市中小學寒假工作的通知中,一項新的要求引人注目:“嚴禁布置要求家長完成或需要家長代勞的作業,防止將學生家庭作業變成家長作業。”此要求一出,不少家長松了一口氣,但也有很多人擔心“家長作業”真的禁得了嗎?我們又該如何看待長期以來存在的“家長作業”?記者近日走訪了部分家長、教師及教育專家,了解“家長作業”背後的原因,探索解決路徑。

“家長作業”由來已久

調查中了解到,近些年,部分學校和老師為了推進所謂的素質教育,布置的作業過於別出心裁,某些作業對動手能力的要求過高,學生沒有能力獨自完成,於是這些作業就成了名副其實的“家長作業”。

二年級學生家長李女士對此深有感觸,她告訴記者,孩子學校這樣的作業特別多,尤其是無休無止的手抄報,“只要一遇到重要節日就做手抄報,我實在畫不出來,就用電腦列印淺色的,再用彩筆描顏色。孩子還會嫌我做得不好,說別的同學家長做的手抄報都特別漂亮,讓我很是內疚。”

此外還有諸如跟爺爺奶奶一起學外語,父母拍影片等需要動用全家力量完成的作業;養一隻蠶寶寶來觀察生長、種一盆蒜苗觀察其變化等養殖、種植作業……

為了完成這些五花八門的作業,家長們也是各顯神通,有人買了印表機、縫紉機,有人自學了影片拍攝、剪輯,為的就是讓孩子在交作業時得到表揚。

而老師看慣了家長參與製作的作業,眼光也越來越高,又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家庭作業越來越難以完成。

四年級學生家長劉女士說:“一次老師讓孩子做面人,孩子根本就不會做,我也不會啊,捏了半天也捏不成,只能出去買了個面人交上去。”今年寒假學校沒有留這類作業,劉女士倍感輕鬆。

為何家庭作業會變成“家長作業”?

對於“家長作業”形成的原因,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學校在布置時沒有考慮到學生完成作業的難度,結果就是必須由家長代勞。另外,學校在評價作業時只看結果,不重視過程性評價。比如有的學生交上來的手工作品是自己做的,但做得不好,學校不會對這個學生給予好評;而那些由家長做的,甚至是家長買來的,卻反而獲得好評,這就導致了孩子依賴家長做而不是自己動手。如果家長讓孩子自己做,學校也不在乎最終的結果,而是更看重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是否有所收獲,這才能體現手工作業的真正價值。另外,家長也應轉變觀念,動手類作業是為了培養學生素質,提高他們的能力,但很多家長認為這些作業是浪費時間,所以乾脆替孩子完成。

在南開區某中學殷老師看來,假期中動員家長與孩子互動,參與教育是正確的,但具體布置什麽作業才是問題的關鍵。“給家長留作業,這種作業沒有任何意義。我更希望家長利用假期時間,帶孩子參觀各種博物館,不僅能讓孩子增長見識,還能融洽親子關係。非要停留在紙面上或是非要做一個什麽東西,顯然本末倒置。”

記者調查今年各校寒假作業

今年天津市教委特別提出“嚴禁布置要求家長完成或需要家長代勞的作業”,得到家長們點讚。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今年各學校布置的寒假作業與往年相比也有較大調整。

和平區萬全小學布置給低年級學生的作業包括必做與選做兩種,必做作業包括讀一本書,積累一些優美詞句,以及選擇一項體育運動並堅持進行至少5次鍛煉;選做作業包括書寫一張春節食譜、繪製一份家庭火災逃學生路線計劃等,都是學生有能力自己完成的。

南開區五馬路小學在寒假作業中加入了勞動教育的成分,號召一、二年級學生參與洗衣服、倒垃圾、洗碗等家務勞動,三、四年級學生學習包餃子、剪窗花,五、六年級學生可以參與社區公益活動。

在熊丙奇看來,布置作業最重要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其健康成長。叫停“家長作業”,在某種程度上減輕了家長的負擔,但也有可能會帶來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教師、家長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學生的學科學習上,而忽視了能力的培養和素質的拓展。

“如今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是圍繞著學生的學習成績轉,家長變成校外輔導員,而在非學科教育方面就變成家長包辦代替,這實際上都是我們教育功利化的結果。所以說在執行‘不給家長留作業’這項禁令的同時,我們還必須去調整教育的評價體系,來引導我們的學校和家長真正關注孩子的健康成長。”熊丙奇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