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綠茶中的「老臘肉」,您知道嗎?

大家都知道綠茶以鮮嫩著稱,大部分綠茶的採摘都是以鮮嫩芽葉為原料,將綠茶稱之為茶葉界「小鮮肉」的聚集地一點也不過分。

「小鮮肉」的聚集地卻也藏著一個「老臘肉」。

它與眾不同,無芽無梗,隻以茶樹的第二片葉子製成,求「壯」而不求「嫩」;它不爭芳鬥豔,穀雨前後才採製,等苦了愛慕它的茶友;它是十大名茶之一,也是十大名茶裡使用的單葉製作的「奇葩」!

相信不少茶友已經猜到了答案,對的,它就是六安瓜片。

美麗六安,好茶聖地

明代許次紓《茶疏》中記載,「天下名山,必產靈草,江南地暖,故獨宜茶。大江以北,則稱六安」。

明代科學家徐光啟在其著《農政全書》中也稱「六安茶之片茶,為茶之極品」。

六安瓜片產區地處大別山腹地。該地季分明,溫暖濕潤,無霜期長,光熱資源豐富,降雨充沛,氣候屬於北亞熱帶向暖溫帶轉換的過渡帶,有著獨特的小氣候。

而茶園多在山坡沖谷之中,生態環境優越,病蟲害很少。


這裡的土壤類別為黃棕壤,有機質含量高,氮、磷含量豐富,土壤 pH 5.5~6.5左右,是茶樹生長不可多得的自然天堂。


穀雨茶,晚來醇

與大多數綠茶不同的是,六安瓜片並沒有飽受人們推崇的「明前茶」,核心產區的六安瓜片的頭采時間要到4月上旬左右。

穀雨前後,茶樹新梢長至「開面」,茶葉成熟度高、內含物豐富。此時採摘,挑選出健康肥壯的第二葉製茶,由此製出的成茶香氣高、滋味濃鬱,品質佳。


拉老火,擠進「十大名茶」的關鍵

六安瓜片原料的採摘不簡單,製作工藝也很頗為複雜。

要經過採摘、扳片、炒生鍋和熟鍋後,還要經受拉小火、毛火、老火。

葉片不像嫩芽嬌弱,所以在炒青過程中,溫度和力度都要遠遠勝於後者,炒鍋達到160℃高溫,人手難以勝任,便只能借用高粱穗和節花帚作為翻炒工具,邊炒邊拍。

值得一提的是,六安瓜片核心的一道工序——拉老火,整個過程只能用壯懷激烈來形容。

拉老火是六安瓜片成形、顯霜、發香的關鍵工序。

拉老火採用木炭,明火快烘。每籃攤茶葉十斤左右,由兩人抬起烘籠,上烘2~3秒翻一次,以保持成茶色澤綠且鮮艷。來回要走70~80次,焙至茶葉起霜才結束。


中醫方法去寒,苦盡甘來

六安瓜片烘焙從小火到老火溫度逐漸升高,是罕見的由低溫到高溫烘焙的烘青類綠茶,借鑒了中醫炮製中草藥的方法,更好刺激內含物質生髮,大幅度減少了綠茶的寒性。

在拉老火的高溫作用下,六安瓜片的滋味和香氣更為突出,高溫也促進了茶葉中苦澀物質的轉變,使綠茶滋味變得醇和、甘甜。

很多人會發現,六安瓜片就算泡一晚上也不會覺得苦澀過重。苦盡甘來這四個字放在六安瓜片上,那就是製茶上的苦換來了茶葉的甘甜。


品一口瓜片,不負好時光

品質出眾的六安瓜片,乾茶寶綠透翠,形如瓜片,葉片均勻帶白霜。抓一小把六安瓜片放到茶杯裡面,取90℃左右水沖泡。


少頃,茶湯黃綠明亮,清香撲鼻,濃鬱持久。

入口湯感濃厚,回味甘甜,明顯的栗香從不斷從喉底透出,餘溫繚繞,唇齒含韻。

觀其葉底,葉片肥厚,葉脈明顯,葉底鮮活,滿是清新感。


下投法,更好喝

由於六安瓜片採用成熟度較高放單片葉製作,比較耐高溫。杯小茶推薦用3g,90攝氏度,下投法沖泡。

溫杯後,投茶3克,用90℃的水,沿杯壁緩緩注入三分之一水量,拿起杯子輕搖,讓茶葉在水裡充分浸潤,乘機聞香。

一分鐘半以後加滿水,再稍等片刻,大約一分鐘半後便可以品嚐甘醇的茶湯了。

續水的時候用留根法,就是無論用玻璃杯還是蓋碗,喝瓜片的時候都要留三分之一茶湯再續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