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熊繼柏醫案:口乾、目澀,內燥案三則

↑ 點擊上方【養生正道】關注我們 ↑

導讀:

內燥為內生五邪之一,以津液損傷為病理基礎。凡能消耗津液的各種原因,皆可導致內燥,但內燥的產生,主要有因熱、因寒兩方面的原因;此外,根據其損傷的程度,又有傷津、傷血、傷陰精的不同,但總以津液精血枯竭而成燥。

內燥案

整理/熊繼柏學術思想與臨證經驗研究小組

1案:陰虛內燥

孔某,女,46歲,長沙市人,門診病例。

初診(2004-08-22):訴常覺眼睛乾澀,口中唾液分泌量少,咽部也覺於燥,陰道分泌物少,陰部乾澀,同房時陰部澀痛,大便乾結。病及數月,多方求治。西醫診斷為乾燥綜合症,用藥後無明顯改善。診見唇乾,口中少津,舌淡紅,舌面粗糙,苔薄黃,脈細數。

辨證:陰虛內燥。

治法:滋陰清熱。

主方:增液湯合大補陰丸加火麻仁

玄參20g,生地黃20g,麥冬30g,熟地黃20g,炒龜板30g,知母15g,黃柏10g,火麻仁15g。15劑,水煎服。

麥冬

二診(2004-10-06):訴眼睛、口咽及陰部乾澀癥狀已明顯減輕。診見舌紅,苔薄黃,脈細。此時虛火已消,著力增液養陰。擬增液湯合二甲復脈湯。

玄參20g,生地黃20g,麥冬30g,熟地黃20g,白芍10g,黑芝麻15g,炒龜板30g,炒鱉甲20g,枸杞子30g,炙甘草10g,阿膠(烊化)15g。15劑,水煎服。

三診(2004-10-20):訴諸症明顯減輕,希望能根治。診見舌紅,苔薄白,脈細。遂予上方再進15劑,病癒。

中醫認為,陰虛津虧則生內燥。此證患者ロ、咽、眼及陰部乾澀,乃陰虛津少不能濡潤機體所致。大便乾結乃「無水則舟不行」,脈象細數為陰虛內熱之象。故初用增液湯合大補陰丸,滋陰津,瀉虛火;待其虛火消除之後,改用二甲復脈湯滋補真陰,真陰復則津液生而燥乃愈。

2案:肝經陰血虧虛

符某,女,51歲,長沙市人。門診病例。

初診(2004-09-03):訴兩年前開始覺眼中乾澀,近半年來愈發嚴重,並偶爾有面部痙攣。診見目中乾澀,微癢,左面部時作痙攣,夜臥時小腿部亦感痙攣,大便稍秘,舌紅少苔,脈細數。

辨證:肝經陰血虧虛。

治法:補肝血,滋肝陰。

主方:補肝東加味

生地黃20g,白芍15g,當歸10g,川芎8g,炒棗仁15g,麥冬20g,木瓜15g,甘草6g,鉤藤20g,僵蠶20g,全蠍6g,刺蒺藜20g,丹皮10g。10劑,水煎服。另:羚羊角片30g,碾末裝膠囊30個,每日吞服3個。

二診(2004-09-14):訴目中乾澀顯減,面攣亦減,但近日腹脹,舌苔薄黃,脈細。擬原方加厚樸、廣木香、砂仁再進10劑。

生地黃20g,白芍20g,當歸10g,川芎8g,炒棗仁15g,麥冬20g,木瓜15g,甘草6g,鉤藤20g,僵蠶20g,全蠍6g,厚樸15g,廣木香6g,砂仁10g。10劑,水煎服。另:羚羊角片30g,碾末裝膠囊吞服。

三診(2004-09-25):訴諸症皆大減,目中偶感乾澀,面攣及小腿痙攣已愈,腹脹亦除,大便正常,舌苔薄黃,脈細。擬原方去厚樸、廣木香、砂仁再進10劑。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雲:「在藏為肝………肝生筋………肝主目。」本案患者表現出目中乾澀、大便秘、舌紅少苔、脈細數等一派陰虛之象,併兼面攣、小腿痙攣,顯為肝之陰血虧虛而目失養、筋失柔,故以補肝湯治之,方葯對證,其病自除。

3案:腎陰虛夾血瘀

劉某,男,63歲,長沙市人。門診病例。

初診(2005-12-06):訴夜臥口乾,但不欲飲水,半年不愈。詢其伴有手足心熱、腰膝酸軟等症,並見面部明顯紫暗,舌紅,苔薄黃,舌底紫筋明顯,脈沉細而數。

辨證:腎陰虛夾血瘀。

治法:滋補腎陰,兼以祛瘀。

主方:知柏地黃丸加味

熟地黃15g,懷山藥15g,山茱萸15g,丹皮10g,茯苓10g,澤瀉6g,知母10g,黃柏10g,玄參20g,麥冬30g,桃仁10g,西紅花2g。10劑,水煎服。

熊老師處方墨寶

二診(2005-12-18):訴夜臥口乾顯減,面色紫暗亦減,舌紅,苔薄黃,舌底紫筋不甚明顯,脈細。擬原方再進15劑。

熟地黃15g,懷山藥15g,山茱萸15g,丹皮10g,茯苓10g,澤瀉6g,知母10g,黃柏10g,玄參15g,麥冬20g,桃仁10g,紅花3g。15劑,水煎服。

《內經》雲:「年四十而陰氣自半,起居衰矣。」又雲:「嗌乾、口中熱如膠,取足少陰。」本案患者咽乾夜甚,並具有陰虛的證候,故首辨為腎陰虛。然患者口乾而不欲飲水,面色紫暗,當屬血瘀,《金匱要略》曾指出「但欲漱水不欲咽」為瘀血證的特點之一。故本案之治,取知柏地黃東加玄參、麥冬、桃仁、紅花,滋腎養陰,兼祛瘀血,症自平矣。

登場書籍

《一名真正的名中醫:熊繼柏臨證醫案實錄1》

本書精選出了目前呈現在讀者面前的這些基本能反映熊繼柏教授學術思想、臨證思維與臨床經驗的臨證實案,內容涉及內、外、婦、兒、急症、疑難怪病等將近100多個病種。希望熊繼柏教授的豐富臨證經驗可以為廣大有志於成為合格中醫、好中醫、名中醫的中醫學習者和從業者能夠分享。

養生正道

版權聲明

播放GIF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