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國家藥品採購改革後:藥企以前要價6.72元的藥現在0.62元

“好慘!”

12月6日,國家“4+7”試點帶量採購預中選結果揭曉,有本土藥企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用這二字形容目前複雜的情緒。

結果顯示,跨國藥企幾乎全線“淪陷”,僅有阿斯利康、百時美施貴兩家公司入圍。與此同時,預中選品種大幅度降價,如恩替卡韋降價90%,厄貝沙坦降價60%。

折射至資本市場,醫藥板塊再度哀鴻遍野,A股化學製藥板塊中,多達14隻個股跌幅超過5%;港股醫藥板塊,多隻個股也受到波及,如中國生物製藥股價大跌近16%。

跨國藥企幾乎“淪陷”

按照11月15日國家公布的“4+7”試點採購方案,這次帶量採購試點範圍涵蓋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沈陽、大連、廈門、廣州、深圳、成都、西安這11個城市。本次帶量採購涉及31個品種,多為慢病用藥和常見用藥。按照得標規則,品種中選需經過預中選和擬中選兩大流程,一是預中選;二是擬中選。

據12月6日公布的預中選結果來看,中選品種已出現大幅度降價情況。

按照此前市場預測,此次帶量採購,目的是推動仿製藥取代原研藥。此次帶量採購的31個品種,共涉及到13家跨國藥企。如今預中選結果顯示,跨國藥企中,僅有2家阿斯利康、百時美施貴寶入圍。其中,吉非替尼口服由阿斯利康得標,福辛普利口服由百時美施貴寶得標。

換言之,此次跨國藥企幾乎“淪陷”。 另據國金證券近期統計的數據顯示,目前至少有17個品種跨國藥企的市場份額仍超過50%。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暫時不知道上述跨國藥企是主動放棄參與得標,亦或是報價後沒有入圍。第一財經記者也向部分跨國藥企了解情況,但未獲回復。

對於跨國藥企來說,此次沒有入圍,意味著接下來的收入有可能會受到影響。此前有人統計,若跨國藥企產品競價失敗,損失金額可達十億元級別。

對於中國本土藥企來說,這次帶量採購,仍是幾家歡樂、幾家愁。

華海藥業無疑是此次帶量採購的最大贏家。據顯示,華海藥業預得標品種最多,總共有6個藥品得標。今日,在整個醫藥板塊大跌的情況下,華海藥業股價仍能收漲3.04%。

而其他的本土藥企,形勢則有些嚴峻。以正大天晴為例,公司的恩替卡韋以每片0.62元的價格拔得頭籌,此前最低得標價是6.72元,目前降價幅度達90%。今年上半年,正大天晴的恩替卡韋口服片銷售額為17.36億元。

再如京新藥業,其氨氯地平以0.14元的價格獲得預中選資格。

面對相繼出爐的“地板價”,有藥企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驚呆”。

不確定性的未來

預中選僅僅是帶量採購的第一步,接下來的擬中選流程,相關企業是否還會遭到“砍價”,仍有待觀察。

“4+7”帶量採購未落地前,整個醫藥行業已是暗流湧動。如表現在跨國藥企中,已在倒逼跨國藥企內部變革。

一般來說,原研藥一旦專利到期後,要面臨降價以及市場份額收縮局面,因此會導致藥企的利潤一落千丈。這樣屢屢在國外應驗的“專利懸崖”現象,卻在中國市場失效。這也是為什麽過去的二十多年時間裡,不少跨國藥企在中國市場獲得快速成長。

有外資藥企高層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隨著中國市場一致性評價以及帶量採購政策的推行,跨國藥企原有的大規模推廣普藥的模式已經行不通了,這迫切需要企業進行變革。為應對政策的變化,其所在的企業已取消設定醫藥代表職位,加大引進創新藥等。

不過,對於所有的企業來說,不管是本土藥企,抑或是跨國藥企,皆面臨極大的不確定性未來,如試點範圍是否會擴大、低價得標後到底能否真正換量。

近日,在廣州舉辦的一次醫藥論壇上,一位接近國家醫保局藥品集采課題組相關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等在場人士表示,“4+7”大量採購是制度創新,帶量採購想法早在2001年提出,到現在2018年,才是第一次實施帶量採購,並希望通過帶量通過規模經濟,能夠降低企業成本。“原來要搞10多家競爭,現在1家就可以搞完了,可以節省5—10%的成本,另外是預付貨款,簽完以後提前打50%貨款,壓款成本可以降低10%,在過程當中得標不需要搞臨床,醫藥代表也不需要養了,回扣也可以節省20—40%,政策預期帶量採購能夠降價50—60%,基於這樣的判斷節省下來的成本要求要降價的。”

該人士也表示,目前的“4+7”帶量試點面臨進一步完善。“第一個品種現在是31個,以後會不會擴大,按照目前國家醫改辦的思路是要擴大的,要擴大到量大金額高的其他品種,現在很多省也在做帶量採購。第二個採購量如何確定;第三是價格,價格會不會成為全國價等。目前醫改辦不允許,但是對於試點城市是允許的。還有未中選品種價格怎麽提高?醫保如何支付等。

有藥企相關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記者私下表示,如何保證醫院採購量達標以及加快醫院回款都是問題。“從以往實踐情況來看,這兩方面實踐情況其實並不樂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