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社論:藥企熱衷行銷凸顯帶量採購必要性

藥價偏高是看病貴的重要原因,作為醞釀已久的醫改舉措,帶量採購去年底甫一推出即備受關注,最近又有了新進展。

7月12日,國家醫保局召開了“4+7”集采擴面企業座談會。所謂集采擴面,指第一批集采的25個中標產品將在全國所有省份及地區全面啟動帶量採購,但與第一輪帶量採購一種藥品只有一家企業中標不同,集采擴面有望引入市場期待的多家中標機制,年底進行招標,明年正式執行。

帶量採購目的是擠掉藥價中的“水分”,國家組織“4+7”城市藥品集中採購試點擬中選結果顯示,與試點城市去年同種藥品最低採購價相比,藥價平均降幅52%,最高降幅達到96%,表明藥價整體上確實有較大下降空間。藥價“水分”也體現在醫藥企業畸高的毛利率之中,根據200多家上市生物製藥企業披露的2018年財報,9家藥企毛利率達超過90%,33家企業在80%以上,中位數則在50%以上。

實際上,藥價中佔比最高的是行銷成本。據統計,行銷成本藥價佔比整體達到了60%以上,擠掉銷售費用等“水分”,正是帶量採購的初衷。

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8年,A股284家上市藥企的銷售費用分別約為1380.93億元、1819.2億元、2433.44億元,其中2018年銷售費用超過60億元的公司就有五家。相比之下,這284家藥企2018年的研發費用僅為332.66億元,平均每家約1.17億元。

長期以來,藥企銷售費用居高不下、研發投入不足可以說是行業通病,醫藥企業重行銷、輕研發,藥品質量難以保證,也關係到民眾的健康問題。今年上半年,多家上市藥企遭滬深交易所問詢、77家醫藥企業受到財政部稽查會計信息,問題直指藥企銷售費用畸高。

過高的銷售費用也嚴重影響了藥企的業績和財務狀況。如上海醫藥去年銷售費用達110.58億元,同比增49.21%,但公司扣非淨利潤卻連續兩年下滑,2017年、2018年分別同比下滑2.73%、6.8%,年報公布後連遭減持,股價持續下跌。浙江醫藥近三年銷售費用增近6倍,2016年至2018年分別為2.34億元、6.55億元、15.28億元,今年一季度淨利潤同比下降71%,當期研發費用僅0.64億元。人福醫藥去年虧損23.58億元,銷售費用卻達到36.3億元,同比上升39.4%。

應該說,藥企過高的行銷成本是畸形的,由此造成的惡性競爭不僅讓企業蒙受較大的成本壓力,壓縮研發費用,還導致藥價偏高,成為民眾看病難、看病貴的重要原因。或有觀點認為,白酒企業尤其是高端白酒也存在銷售費用高、毛利率高的情況,但必須說明的是,白酒並非必需品,民眾可自願選擇是否接受溢價;而藥品卻是必需的,民眾幾乎沒有選擇和議價的權利。

有鑒於此,作為既定政策的帶量採購,應該盡快不折不扣地執行,以期達到擠出藥品行銷成本“水分”、降低藥價的效果。此番國家醫保局召開集采擴面企業座談會,目的是政策正式實施前予以完善。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藥企特別是大型藥企此前往往通過高利潤的仿製藥來支撐企業研發,研發資金主要流向新藥,如果過於壓縮利潤,也將影響到企業的研發支出。因此,在實施帶量採購的同時,還需要配套措施,確保醫藥降幅不過於影響企業利潤;對於重視新藥等研發支出的企業,應配之以合適的支持政策。

總體而言,通過帶量採購壓縮要求銷售費用,既要讓藥價降,還需引導藥企更加重視研發,確保帶量採購不影響企業發展,藥品降價不降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