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茶境之妙,貴在於淡出於水而又入水

來源:文人太空

圖/文:煮雪山房主人

《楞嚴》經文中雲:「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鹹是妙明真心中物」。玉山老人曾用此句為米友仁《雲山圖》題跋,並曰:由是則知畫工以毫端三昧寫出自己江山耳。心生法生,境由心起。詩畫如此,茶亦如此。一切藝所現之境,皆為「妙明心中之物」。

茶境之妙,貴在於淡,淡出於水而又入水。「大雅平淡,關乎神明,非名心薄而世味淺者,終莫能近焉,談何容易?」因此,深得淡味之至者少之又少。

常人吃茶,常以嗅香之絢爛、回甘之迅捷,以判茶品高下。然茶味之真,在淡與不淡間,極味之致,可以無所不能,而淡之玄味,必由天骨,非鑽仰之力,澄練之功,所可強入。

得幸少時生長於江南虞山,此為長江源頭至東海的最後一屏障,在此明代虞山琴派的美學主張「清微淡遠、博大平和」,王翬所倡虞山畫派「以元人筆墨,運宋人丘壑,而澤以唐人氣韻,乃為大成」,這樣的精神氣度,乃是虞山的地理氣質養成。

清淡,清者,清高絕俗;淡者,平淡隨俗。以似乎並不驚世駭俗的平淡外貌,寓遺世獨立的風采心志,正是這一種文化的基本要求。江南人的含蓄在此把簡約的平淡之味無限的向著深遠的審美思想延續開來。

又茶味妙境與書畫同源同品,古人品味,質任自然,是之為淡。而往往好茶淡若如「水」,若判其為「寡淡」,實為大錯。入口雖淡,其韻幽遠綿長,實非平淡,絢爛之極。這完全合乎了虞山審美的「清微淡遠」之意。

茶類眾多,其中最喜,一單叢,二白茶。前者工藝之極,後者古淡天然。董其昌言:「詩文書畫,少而工,老而淡,淡勝工,不工亦何能談淡」。單叢之法,在於工藝多變,工變,香亦變,俗品善重工,高香撲鼻,入口寡而無味,然極至之茶,初嗅不顯香,啜飲一二,滿口留香,喉韻微妙,其淡中之滋味,精彩紛呈。白茶製法至簡,其味卻平淡趣高,文人重山水,於山靜水動間,看出了陰陽的變化,白茶恰恰於這一方天地間,生長出了純粹的山水「造化」。

文人品味中,山有山意,水有水情,一花一木,一草一石,各有意蘊,連綴成文。知者樂山,仁者樂水。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古人寄情於山水間,說到底,是寄情於天地一盞茗。

而又古人烹茶,天水為上,地水次之。天水即雨、雪、露,地水為山泉、江水、井水等。文人雅趣使然,故烹水煮茶尋常之事,亦變得風流雅韻。其中古人多喜用雪煮茶。雪冰清玉潔,代表了文人的潔身自好;茶清淡,像極了謙謙君子之風。茶以雪烹,味更清冽,所為半天河水是也。不受塵垢,幽人啜此,足以破寒。

飛雪有聲,

惟落花間為雅;

清茶有味,

惟以雪烹為醇。

煮雪問茶,

虞山風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