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初唐詩人陳子昂:堅持講真話那些年,總有小人背後偷窺我

1

通常情況下,提到初唐代表詩人,我們率先想到的都是“初唐四傑”,即,王楊盧駱。

不管是標簽上,還是名片上,全都密密麻麻地寫滿他們的名字: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以及他們寫下的這些千古流傳的,膾炙人口的,絕美詩篇。如:

王勃的:“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

楊炯的:“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盧照鄰的:“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

駱賓王的:“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可以說,在初唐時代,詩歌在“初唐四傑”的創作發展下,所達高度已經到了同時代詩人所不能逾越的高度。

但初唐文壇有一個人,可以與“初唐四傑”齊驅並駕,即有“詩骨”之稱的陳子昂。

很肯定的說,在初唐到盛唐詩風發展轉變過程裡,陳子昂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進一步發展了"初唐四傑"所追求的充實,剛健的詩風,徹底肅清了齊梁詩歌中綺靡纖弱的習氣,對盛唐詩人張九齡,李白,杜甫產生了深遠影響。

在我看來,陳子昂最牛的地方有兩點:

第一、 陳子昂詩寫得特別好。

我完全有理由相信,每一個詩詞愛好者,必然都能背出陳子昂的招牌詩作《登幽州台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第二、 唐代著名大詩人時時都有抱大腿陳子昂的衝動。

這個真是不帶吹的,在唐代詩壇,有三位著名大詩人特別佩服陳子昂。

這三個大詩人的名字叫:杜甫、白居易、韓愈。

杜甫寫詩歌頌他說:“千古立忠義,感遇有遺篇。”

白居易更會玩,直接將歌頌他的杜甫捎帶著一道稱頌:“杜甫陳子昂,才名括天地。”

韓愈同志又稱讚他說:“國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能得到杜甫、白居易、韓愈三位大詩人稱讚的,有唐一代,唯陳子昂一人耳。

2

公元659年,在大唐歷史上是極不平凡的一年。

這一年,被唐太宗李世民尊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的一代名相長孫無忌,因為反對唐高宗李治立武則天為皇后一事,與外甥唐高宗徹底鬧掰。

接著,長孫無忌又遭到許敬宗誣陷,被唐高宗削爵流放黔州,最終被逼得自縊而亡。

而我們享有“文宗”榮譽的大詩人陳子昂,卻在長孫無忌冤死黔州的這一年,降生於四川省遂寧市射洪縣,一個資產階級家庭。

張愛玲說:成名要趁早。

與陳子昂同為初唐詩壇代表“初唐四傑”,以他們遠超常人的天賦,恰如其分的證明了這句話。

他們四人中,王勃六歲寫文章,九歲指出前人注釋《漢書》的錯誤;

駱賓王七歲寫出了《詠鵝》,成為中國兒童的啟蒙詩之一;

楊炯十歲時被作為“神童”,受到追捧;

盧照鄰也不差,十幾歲時便被朝廷高層官員說成是漢賦大家司馬相如再世。

“王楊盧駱”之牛掰,可見一斑。

而我們今天的主角陳子昂,小時候卻絲毫沒一點天才征兆。

可以說,王楊盧駱的少年時光是苦讀詩書過來的,而陳子昂的少年時光,卻是一路隨心所欲地玩過來的。

少年時代的陳子昂整天就是擊劍、任俠,到十七、八歲時“尚不知書”。可以說,少年時代的陳子昂就是一名活脫脫的“古惑仔“。

那麽又是什麽原因讓這位少年“古惑仔“蛻變成為初唐詩壇的“文宗”呢?

答案是:一次影響惡劣的打架鬥毆事件。

也是這次打架鬥毆事件,使得少年陳子昂認識到了自己的缺點,從而棄武從文,慨然立志,謝絕舊友,開始發奮讀書。

天資聰穎的陳子昂,不到幾年時間便學遍百家,才華學識一點不壓於他的父親。

公元679年,陳子昂20歲。

自負懷經天緯地之才的陳子昂,遂告別家中父老,出蜀地,過三峽,北上帝都長安,進入當時的最高學府國子監學習。

公元680年,陳子昂第一次參加了科舉考試,遺憾的是他落榜了。

落榜後的陳子昂隨即還鄉,回到了故鄉金華山刻苦研讀。數年之間,經史百家,罔不賅覽。

公元682年,學有所成的陳子昂,再次入京參加科考,遺憾的是他再次光榮落榜。

3

公元682年的第二次科舉落榜,使得陳子昂心情極度沉悶。

也是在這期間,陳子昂偶然在長安街頭散心時,遇到了一個賣胡琴的人,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這人所賣的胡琴竟然標價百萬。

賣琴人周邊圍滿了圍觀的豪貴(有錢有勢的人),可問題是這些有錢有勢的豪貴竟然沒人敢買下胡琴。

資產階級出身的陳子昂,當即大袖一擼,二話不說擠進人群,以一種極其炫酷的姿勢果斷買下胡琴,闊綽到都不帶砍價的那種。

圍觀的豪貴不禁感慨:“有錢就是任性!”

第二天,陳子昂在長安宴請這些圍觀胡琴的豪貴們吃飯。

宴席上,他當著豪貴們的面,拿出昨日出錢百萬買來的胡琴感歎道:"我陳子昂詩寫的這麽好,你們這些人卻沒人知道,這一把標價百萬的破胡琴,反倒迷得你們神魂顛倒,這不是瞎胡搞嗎?"

說著,只聽哢擦一聲,價值百萬的胡琴已被陳子昂一把摔得粉碎。

在場豪貴一片驚呼:“我的哥,那可是錢啊!”

陳子昂聽了呵呵一笑:“一把破胡琴值幾個錢?我陳子昂的詩文那才是真正的值錢。”

抓住機會的陳子昂,立時便將自己提前準備好的詩文,給參加宴會的豪貴們人手發了一份。

時任京兆司功王適讀到陳子昂的詩文後,驚歎說:“此人必成為天下文壇的宗師!”

王適這一歎,與後來的北宋大文學家歐陽修看到蘇軾的文章後,遂即感歎蘇軾文章“他日必然獨步天下,成為文壇領袖”之歎有異曲同工之妙。

值得一說的是,王適和歐陽修都沒有看錯人。

陳子昂和蘇軾也沒有讓認可他們的人失望。

4

公元684年,經過兩次科舉落榜洗禮後的陳子昂,進士及第。

這一年,他25歲。

是的,皇天不負有心人。陳子昂終於考中進士了。

可在這個複雜的人世間,有些東西往往並不成正比。

考中進士後步入仕途的陳子昂,並沒有就此飛黃騰達,富貴顯耀,反而成了他鬱鬱不得志的悲劇人生的開始。

縱觀中國歷史,歷朝歷代的文人都有一個通病,那就是:生性耿直,關懷天下,直言敢諫。

可要命的是他們在說真話的時候,往往並沒有挑對場合,挑對時間,更重要的是沒有挑對讓上司能欣然接受的表達方式,從而使得他們的一片好心變成了驢肝肺,明明是發自肺腑的忠言,卻逆耳到上司心生反感,不能愉快采納。

唐高宗病逝後,武則天執掌朝政,議遷梓宮歸葬乾陵。

陳子昂知道後,上書武則天加以諫阻,武則天看後,極是賞識陳子昂才華,授予他麟台正字,旋遷右拾遺。

諫言得到武則天賞識後的陳子昂,就像嘗到了甜頭一樣,此後更是一發不可收拾,只要是朝廷弊政,他都要提出批評意見,都要向武則天直言進諫。

終於,被觸碰到底線的武則天狠狠地朝陳子昂甩了一個白眼,不再搭理他。

自此以後,那個賞識他的女皇武則天,開始疏遠他,不再采納他的意見。

武則天的疏遠,也將意味著陳子昂仕途下坡路的開端。

5

公元696,契丹李盡忠、孫萬榮等人率軍攻陷營州。

女皇武則天隨即委派侄子武攸宜率軍征討,時年37歲的陳子昂也隨軍出征,在武攸宜幕府擔任參謀。

武攸宜雖然與武承思、武三思同為武則天的侄子,但武攸宜為人輕率,少謀略,比起武承思、武三思二人,遜色了很多。

之後,武攸宜的軍隊被契丹軍隊所敗。情況萬分緊急之下,陳子昂請求遣派一支萬人隊作前驅以迎擊契丹軍隊,武攸宜不允。

隨後,陳子昂又向武攸宜進言,武攸宜非但不聽,反而將陳子昂降職為軍曹。

現實中接連受到挫折的陳子昂,眼看自己的報國宏願要成為泡影,他心情苦悶極了,遂登上薊北樓,慷慨悲吟,寫下了《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七首》,以及著名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公元697年,陳子昂在一度遭到當權者的排擠和打擊後,深感壯志難酬,遂辭職還鄉。

這一年,陳子昂38歲。

一生才情卓著,卻仕途不濟,命運多桀的陳子昂,生活於那個時代,他即是幸運的,也是不幸的。

幸運的是,他在那個能人輩出的時代,憑借自身實力在詩壇殺出了一條血路,與“初唐四傑”一道躋身於初唐代表詩人的席位。並倚仗自身才華,得到女皇武則天的賞識。

不幸的是,他卻在那個成全他才名、功名的時代,飽受當權者的排擠和打擊。雖是當世不可多得的人才,可在女皇武則天的眼裡,他又似乎顯得微不足道,可有可無。

解官回鄉不久,陳子昂父親逝世。居喪期間,權臣武三思指使射洪縣令段簡羅織罪名,將陳子昂逮捕入獄。

公元702年,飽受冤獄迫害的陳子昂,含冤而死,終年42歲。

作者簡介:

王焱,一個暖心又有趣的90後少年。喜歡詩詞,喜歡武俠。微信公眾號:在下王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