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抄底A股進行時?外資私募疾行布局中國

  從橋水、元勝等知名對衝基金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到貝萊德發行的首隻私募基金計劃在募集完成後一次性滿倉,近期外資機構布局中國市場的節奏明顯加快。儘管今年以來A股市場的調整導致處於運作期的外資私募基金“出師不利”,陷入虧損,但對於中國市場的中長期前景,多數外資機構仍表示看好。而與外資機構積極設立外商獨資投資管理公司(WFOE)、申請私募基金管理業務資格相互呼應,從陸港通等數據亦可以看出,近幾個月以來,北上資金延續了持續淨流入的態勢。

  外資私募頻頻擴容

  近一兩個月來,外資私募機構動作頻頻:全球頭號對衝基金橋水、全球最大的CTA對衝基金元勝,均在6月底完成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登記,而於去年年底登記的貝萊德亦基本完成了其首隻私募基金的募集。

  統計顯示,自2017年1月富達利泰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成為首家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登記的外資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後,截至今年7月29日,已有富達、瑞銀、富敦、英仕曼、惠理、景順縱橫、路博邁、安本、施羅德、貝萊德、安中、橋水、元勝、畢盛等14家全球知名外資機構相繼獲得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資格,外資資管機構進軍內地市場的步伐正在提速。

  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公示資訊,最新加入外資私募陣營的畢盛(上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是新加坡畢盛資產在中國成立的外商獨資企業,於7月17日登記,注冊資本金為1000萬美元,其法定代表人、總經理由景順長城前任副總裁謝生擔任。

  “在資產管理全球布局方面,中國的市場機會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7月28日,在上海舉行的“2018年中國資產管理年會”上,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副董事長兼總經理屠光紹指出,一方面,中國是一個巨大的市場,而且是一個正在不斷轉型更新的市場,中國公眾包括各類機構有越來越強的資產管理的需求;另一方面,中國近期的開放舉措,為外資資產管理機構進入中國市場創造了條件。

  統計顯示,上述14家外資私募中,已有10家發行了產品。截至目前,已經備案的外資私募基金產品數量達到16隻,涵蓋了主動選股、量化選股、絕對收益、固定收益等多種策略,其中以投資於A股市場的產品居多。最早進入的富達、瑞銀已經分別備案了3隻產品,英仕曼、惠理也各自備案了兩隻產品。

  除了上述已經取得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資格的外資機構外,還有大批外資機構已經注冊了外商獨資投資管理公司(WFOE),不排除未來申請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可能性。據統計,已有39家國際知名資管公司在陸家嘴設立了近50家獨資資產管理類公司,其中較為知名的機構包括先鋒領航、紐銀梅隆等。

  對於私募基金管理業務資格,多數外資機構都將其視為在華長期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未來開拓中國市場具有深遠的意義。

  不過,有外資私募人士坦言,由於今年A股整體市場環境並不理想,且外資WFOE大都缺乏境內歷史投資業績和品牌認可度,外資私募的初期產品規模相對較小。另外,也有私募行業人士分析,由於協會陸續暫停了私募母子基金架構的備案,單隻基金受限於投資者不超200人的限制,拓展規模的進程也受到一定的影響。

  市場調整不改買入熱情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A股市場行情低迷,先期布局A股的外資私募產品“出師不利”,陷入虧損,而外資機構對於A股中長期走勢的態度仍偏向樂觀,因此近期外資頻頻布局的動作,也被視為經歷調整後的A股市場吸引力的體現。甚至,“抄底”二字頻見報端。

  貝萊德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旗下首隻產品“中國A股機遇私募基金1期”計劃在募集結束後迅速建倉,就被部分市場人士引為佐證之一。該產品於今年5月11日成立,採用量化投資策略。貝萊德系統化主動投資股票團隊聯席負責人沈宇青認為,中國股票市場蘊藏著大量機會,非常適合運用人工智能(AI)和大數據來進行投資。當前個人投資者佔據了A股市場80%的交易量,且A股市場有一些不同於其他國家的地方,包括政策影響力比較大、市場情緒波動較大等。

  據貝萊德的銷售合作方中信證券有關人士透露,目前募集已經接近尾聲,截至7月28日的募集規模約在3億元左右,而7月30日上午則將是最後的募集時間。據了解,在此前對潛在投資者的路演過程中,貝萊德方面表示,準備在產品資金募集結束後一次性完成建倉,預計將於7月底8月初滿倉介入。貝萊德在回答投資者疑問時表示,現在市場估值合理,接近底部區域,但誰也無法精準判斷底部的點位和見底時間。A股的上漲往往力度較大,在較短時間裡完成,所以滿倉持有的好處是不會錯過隨時可能會出現的大漲。

  從其他一些外資機構所闡述的觀點來看,他們在A股市場調整中對中長期市場仍表達出明確的看好之意。“有不少優質公司最近股價也在調整,外資在積極買入。國內投資者因為擔心短期市場的表現而把優質資產賣出,這有點可惜。”在A股市場調整最為劇烈的6月下旬,瑞銀資產管理中國股票主管施斌表示,看好中國經濟長期表現,結構性變化會持續,新經濟的佔比會越來越高,一些企業將獲得更廣闊的增長太空,甚至成為全球長官性企業,市場調整對一些優質公司反而是機會。“在目前形勢下,投資者就要找出能夠長期持續增長的企業。同時在一些高速增長的行業裡找出龍頭公司,給予合理增長預期,比如每年15%-20%,找到這樣的公司不難。”

  與此同時,今年以來北上資金的淨流入狀態,也與外資機構繼續看好A股的態度相互呼應。Choice數據顯示,今年以來通過陸股通流入的北上資金達到1832.17億元,已經接近2017年全年的水準。除了2月份呈現小幅的淨流出之外,其余月份均呈現淨流入狀態。

  外資市場影響力增強

  A股市場引入外資最早可以回溯到2003年啟動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制度(QFII)開始,之後2011年又推出了RQFII制度。根據外管局截至今年6月底的數據,QFII和RQFII的獲批額度分別達到1004.6億美元與6220.7億元人民幣。海通證券根據最新央行調查統計司披露到今年3月底的數據測算,QFII和RQFII使用額度總額約為8000億人民幣。

  此後,隨著2014年11月、2016年12月滬港通和深港通的推出,外資投資A股市場的管道進一步打開。Choice數據顯示,2014年以來,北向資金共計淨流入5307億元。私募基金管理人資格則為外資機構開拓國內合格機構投資者及高淨值投資人客戶提供了管道。早期通過QFII管道進入A股時,外資機構通常會選擇國內投資機構作為投資顧問,而如今,隨著多路投資路徑的開啟,外資機構也紛紛構建本土化團隊。

  值得注意的是,從QFII、RQFII、滬港通、深港通再到A股納入MSCI,隨著中國A股市場逐步向外部投資者開放,外資正在成為A股市場不可忽視的力量。一方面,A股市場與國際市場的聯動性提高,促進了市場估值體系的國際化;另一方面,外資的投資理念和選股風格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A股市場。

  海通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荀玉根測算表示,根據央行調查統計司發布的境外機構和個人持有境內人民幣金融資產情況,2015年以來A股外資持股市值總體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截至2018年3月,A股外資持股12016.33億元,佔A股自由流通市值比例為5.39%,其中R/QFII持股佔3.6%,陸股通北上資金持股佔1.8%,而4月以來陸港通北上資金累計淨流入約1400億元,估算當前外資持有自由流通市值比例約6%。而國內公募基金和保險持有自由流通市值比例約為8.4%、6.7%。

  他進一步分析表示,不同於內資重邏輯、看趨勢的特點,外資更重數據、看基本面。2016年以來市場環境發生變化,巨集微觀基本面好轉,外資流入加快,與之對應的內資規模卻在縮減。投資風格上,外資偏價值,且比內資更穩定。行業配置上,相比內資,外資更重消費、輕周期。相比內資,外資注重估值的高低。集中度上,外資更偏好龍頭股。

  隨著MSCI正式將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以及未來納入比例的提高,外資佔比仍將進一步提升。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此前在第十屆陸家嘴論壇上表示,證監會會同有關部門及滬深交易所已經著手研究相關新的制度與工具安排,其中包括改革股票收盤價格產生機制、規範停複牌制度以及股指期貨等工具,以便盡快將A股納入MSCI的因子從5%提高到15%左右。

  廣發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戴康認為,A股納入MSCI因子未來提高將有助於進一步提高外資影響力。實際上,北上資金2017年以來流入規模不斷擴大,已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了A股的生態。境外投資者對A股相對不熟悉,而行業龍頭股無論在公司治理、資訊披露還是財務規範等方面,都要優於普通上市公司。因此,境外投資者更偏好龍頭股,預計以龍為首的行情將成為A股市場的長期特點。

  天風證券策略分析師劉晨明也表示,不論如何,在規模顯著提升後,外資目前對於A股市場的影響已經今非昔比。一方面,外資流入流出會加劇A股市場整體的波動;另一方面,外資話語權的提升,將重塑A股市場中長期的選股邏輯和估值方法。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