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信用卡逾期上升,大量用戶被緊急降額,5萬額度只剩8元

文 | 米格

最近,從多家銀行發布的財報都可以看出,信用卡的逾期在上升。

為此,一些銀行緊急刹車,采取了一些風控措施。

此後,很多用戶投訴稱自己被降額,比如一位用戶的額度從6萬變成3千,甚至有人的額度直接從5萬元變成8元。

信用卡逾期為何上漲?

業內人士稱,2018年銀行髮夾激增,同時,它們大規模進行線上獲客,用戶普遍下沉,這埋下了一定隱患。

而底層現金貸用戶的逾期問題,也開始通過風險的傳導,影響到銀行用戶。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銀行在緊急刹車,另外一些銀行還在猛烈擴張,抓緊髮夾……

01無故降額?

最近,北京用戶林欣的平安銀行信用卡額度,突然從64000元降到了3200元。

一夜之間,額度縮減到原來的5%。

“平安銀行還要求我提供近期消費的發票。”林欣稱,他用這張卡已經5年,從來沒出現過這樣的情況。

實際上,早在3月,就有多位用戶在投訴網站上,發起“平安銀行信用卡無故降額”聯名投訴。

有降額操作的不止是平安銀行。用戶透露,多家銀行的信用卡額度都出現了下調。

大量用戶在“21聚投訴”上稱,“信用卡被無故降額”,投訴對象涉及民生、廣發、華夏等銀行。

有媒體報導稱,廣發銀行大面積降額,從20萬降到5萬元,或者從10萬降到5萬元,甚至有用戶從5萬降到8元。

而銀行降額的風控標準也撲朔迷離。

一位在城商行負責風控的從業者稱,如果發現一位用戶連續數月使用額度突然達到了80%以上,他們就會激活降額措施。

比如,授信1萬,連續數月使用8000,就會降額。

“有的銀行檢測到用戶使用網貸或者小額現金貸之後,也會降額。”資深信用卡中介羅小文透露。

實際上,除了降額之外,銀行信用卡申請的通過率也在降低。

“以前通過率大概是60%,現在只有15%。”羅小文稱,這已經嚴重影響了中介們的生意,很多中介甚至都轉行去做信用卡代還產品了。

“以往,本地人去農商行辦信用卡,額度都是1萬起批。”羅小文表示,“而現在,即使是優質客戶,額度也變成了5000多。”

某國有銀行員工透露,他們的信用卡最低額度標準,從2000-5000元,直接下降到幾百元,縮水嚴重。

除此之外,銀行催收也變得越來越激進。

“不停打電話,態度強硬。”多位各地的信用卡客戶投訴,稱自己被瘋狂騷擾,“甚至說要上門催收”。

21聚投訴報告顯示,僅4月,在針對銀行的投訴中,涉及“催收”關鍵字的,已達到1387件。而交通銀行的催收投訴達到了590件。

降額、降低通過率、抓緊催收等,就是銀行面對壞账率上升風險時,收緊風控的常見措施。

那麽,信用卡的不良率在上升嗎?

02不良率上

2018年末,浦發、平安、中信等多家銀行的信用卡不良率,都在上升。

從10家銀行披露的數據來看,已有6家銀行的信用卡不良率超過了1.5%。民生銀行達到了2.15%。

而從上升幅度來看,中信銀行最甚。

財報顯示,2018年年末,中信銀行的信用卡不良餘額為81.95億元,不良率達到1.85%,比上年年末漲了0.61%。

而在2018年中報中,中信銀行的信用卡不良餘額,僅為31.96億元。

也就是說,半年時間,其不良餘額上漲幅度達到了156%。

這樣的漲幅,已超過了有“零售之王”之稱的招商銀行,與“黑馬”平安銀行。

一位浦發銀行的催收合作商稱,早在2016年,他接到的浦發銀行外包催收單子就開始增加,“而且2017年的整體單量比2016年高出數倍”。

財報顯示,2018年,浦發的信用卡不良率已達到1.81%,同比上漲了0.49%。

實際上,信用卡逾期上升,幾乎是大多數業內人士都已經預料到的結果。

2017到2018年,銀行大力發展零售業務,這兩年也成為了中國信用卡歷史上的高光時刻。

當時,銀行的鐵飯碗“對公業務”遭遇瓶頸,另一塊肥肉“房貸”也不再猛烈增長,銀行利潤最豐厚的兩塊業務,均受打擊。

幾乎所有的銀行都不得不另覓新歡。

而此時,消費金融市場強勢崛起,互聯網巨頭和金融科技公司在其中撈金,乾得風生水起。

銀行順勢而為,開始出擊零售業務,大力髮夾。

這就是銀行“零售時代”的開端。

2018年剛過,某銀行北京分行就被下了“軍令狀”:年底前必須新增20萬張信用卡。

工商、招商等各大銀行,都相繼推了新產品,如工銀生肖卡、招行今日頭條聯名卡等。

央行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年末,全國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在用髮夾數量共計6.86億張。

而浦發銀行2018年末信用卡的流通卡量,達到了3750.36萬張,同比增長39.50%。

中信證券發布報告稱,招商、中信、興業、光大、平安和上海銀行的2018年年末信用卡髮夾量,增速均超過了30%。

在回憶那段歷史的時候,不少業內人士都認為當時部分銀行過於激進,生怕錯失了消金浪潮。

而其中的兩個環節,為日後埋下了隱患……

03埋下隱患

這次的壞账,主要集中在哪些用戶身上?

一位銀行的風控負責人陳以深透露了兩個關鍵信息:“數據顯示,這次出現壞账的很大一部分用戶,都是互聯網獲客。”

而另一部分,則來自低額度用戶,額度低於1萬元的用戶中出現壞账的,“非常多”。

這意味著,線上髮夾用戶和下沉用戶,成了逾期的重災戶。

但是,這曾經是銀行打下新版圖的兩把利劍……

過去,銀行的零售業務,只針對金字塔尖的好用戶。

但這部分用戶已經幾乎被銀行洗乾淨,如果想大力發展新用戶,銀行只能去新的領土,用新的方式拓展。

線上髮夾,是銀行獲客的新法寶。

媒體報導稱,2017年,大部分股份製商業銀行的互聯網渠道佔比,就已經超過了60%。

招行信用卡相關人士也曾對外透露,目前招行信用卡線上獲客佔比61.21%,線上成為其獲客的主流渠道。

而浦發銀行副行長潘衛東更透露,2017年年底,該行信用卡網上獲客的新增客戶,達到了70%以上。

在線上獲客的同時,銀行的用戶開始下沉,從金字塔尖不斷往下移動。

甚至有不少金融科技公司明顯感覺到,銀行在搶它們的用戶,行業一度認為,銀行此舉是在收割金融科技的戰果。

不少中介發現,信用卡用戶的通過率明顯提高,而且額度都很高,“以前信用卡額度只能給幾百元的用戶,當時直接批下幾千元。”

但值得注意的是,銀行缺少服務白戶和下沉客戶的經驗。

“銀行的風控模型、運營經驗都沒有跟上。”陳以深稱,“對於下沉用戶的行為習慣和征信采集,銀行都還在探索階段。”

銀行顯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

潘衛東直言:“浦發銀行數字化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在數字化條件下加強風險控制。”

線上獲客和用戶下沉埋下的隱患,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有了爆發的苗頭……

陳以深電話回訪過一些曾經表現良好,卻突然不還款了的用戶。

“對方很誠懇,表示並不是不想還,而是還不上了,因為他們失業了。”陳以深稱,經濟不景氣,是不可回避的客觀原因。

這樣的大背景,加上本身的安全隱患,激發了風險因素,帶來了信用卡逾期潮。

04風險傳遞

金融的金字塔是依靠什麽來劃分層級的?

一個比較簡單直接的標準,就是利率。

銀行信用卡的利率在18%左右,所以它們圈出了金字塔塔尖的用戶。

而巨頭和一些頭部金融科技公司的利率在18%到36%之間,它們圈出了龐大的中間用戶群體。

再往下,就是現金貸產品,它們的利率超過36%,甚至高達1000%,圈出的是最為龐大的底層用戶群體。

在過去,銀行覺得自己待在安全區域內,但因為用戶的下沉和風險傳導,銀行已很難獨善其身。

最近P2P行業的不穩定,以及現金貸市場的逾期爆發,是否影響到銀行?

陳以深監測到,有一部分用戶在用信用卡的錢,償還一些小額現金貸產品。

中信銀行的財報也指出,受現金貸等行業亂象影響,國內信用卡貸款的不良率有所提升,市場上出現了一些對於信用卡風險的擔憂情緒。

這意味著,風險的穿透性,已突破了銀行的安全邊界。

一些行業人士認為,高利率、高風險產品的壞账,可能最終會由低利率產品來承擔。

面對這樣的逾期小高潮,各家銀行的應對措施各不相同。

降額、降低通過率,都是風控刹車的措施。

但卻有一些銀行覺得,信用卡市場空間巨大,小高潮也阻礙不了歷史的大浪潮。

“我們離真正的危機還很遠。”一位業內人士指出,台灣在經歷信用卡瘋狂增長後,餘額增加至原來的3-5倍,“而中國大陸三年來僅增長了不到1倍”。

“對比國際經驗來看,當前中國居民的杠杆率、信用卡應償餘額佔比、人均持卡量等前瞻指標,仍處於較安全水準。”中信銀行在財報中,也對此持樂觀態度。

因此,一些銀行不但沒有刹車,反而踩下了油門。

一家股份銀行信用卡中心員工透露,它們預計在2020年發行信用卡突破1億張,速度不減,全速前進。

經濟不景氣,從長期來看,對信貸業務肯定不是好事。

但從短期來看,它會讓信貸需求變得旺盛,推動信貸行業的爆發。

不過,這種爆發,到底是虛假繁榮,還是潮頭風口?

這恐怕要從歷史,也要從未來中去尋找答案……

*文中部分受訪者為化名。

本文為一本財經和騰訊財經聯合出品的系列報導之一,旨在關注金融科技創新的力量,為讀者呈現最具行業深度的內容。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