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戰國晚期為什麽會出現統一的趨勢,其社會心理究竟是什麽?

秦國統一之前,中國的歷史朝代經歷了夏、商、周。但從政體上說不嚴格地講,夏、商、周的國家形態不是單一製的,夏、商比較像邦聯,而周朝更像是聯邦。當然“周”這個聯邦,不是諸國推舉周天子,而是周天子分封天下給諸侯——“姬”姓家族的人和功臣,比如齊國就分封給了薑太公薑子牙(直到田氏代齊)。夏、商、周,中原王朝的範圍越來越大,發展到西周,天下共主周天子,是那時人普遍的社會心態。

但西周的王城搬到了洛邑之後,周天子對諸侯的控制力就開始下降,於是歷史進入到了春秋時代,各種禮越周天子的行為開始出現,尤其楚國不僅與中原諸國爭霸,而且擅自稱“王”,所以你可以看到春秋五霸中,別人都稱“公”的時候(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國的首領偏偏叫個“楚莊王”,簡直與“周王”並立了。

田氏代齊、三家分晉,東周的歷史進入到了戰國時代,與春秋不同的是,戰國在稱王這件事情上更加肆無忌憚。公元前334年,齊國君主田因齊和魏國君主魏罃在徐州會盟,兩國互相承認對方為齊威王和魏惠王(也就是《孟子》裡的梁惠王),從此諸國相繼稱王,周王進一步被邊緣化。公元前315年,周國又分裂為東周、西周,周天子徹底失去威望。

然而在春秋戰國時代,諸子百家尤其是儒家,卻在思想領域推崇一統的觀念,尤其儒家更是托夏商周之古,來主張天下複歸一統。而戰國時代,儒家是顯學,影響力巨大,就連法家的代表人物韓非子,也是師自戰國大儒荀子。儘管政治上周天子的威望徹底喪失,但是觀念上人們普遍還是希望天下複歸一統,當然以什麽形式統一,則是各家有各家的設想,各國有各國的規劃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